标签:
儿歌政治色彩二十四节气儿童文学雷锋日记 |
*文体分类*
一、韵文体:
儿歌
儿童诗
二、幻想体:
童话
寓言
幻想文学
三、叙事体:
小说
故事
四、散文体:
儿童散文
少年报告文学 夏衍《包身工》 纪实性最强
传记 《雷锋日记》纪实性
五、科学体:
儿童科学文艺
六、多媒体:
儿童戏剧文学
儿童影视文学
图画文学
网络文学
*韵文体*
一、儿歌
概述:儿歌是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歌谣。它是在儿童文学的历史形成中最早成熟起来的文体。(浅显、古老)
1、概念:儿歌是适合幼儿口头吟唱、欣赏的(简短诗歌),由简洁优美的韵语写成。既具有儿童的特点,又具民歌的风格,生动活泼,朗朗上口。
2、历史演变
早期儿歌常常带有政治色彩、迷信色彩到本世纪才真正从儿童文学意义上形成儿歌观念。
<1>最早的儿歌出现在历史散文《国语》“檠(?yan)弧箕菔(?fu),实亡周国。”(箕菔:古宫廷垃圾桶)(政治色彩)
<2>阴阳五行说说“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来了纳绢”“阿旁宫。。。始皇必亡”
<3>政治色彩
<4>明文论家
(1)杨慎“出自胸臆,不由人教”
吕坤 第一次把童谣与儿童联系起来
3、儿歌的分类
依据作者分类:
民间儿歌《九九歌》《二十四节气》
[1]接受对象大于等于儿童=》多样性,无定向性
[2]浓郁的生活气息
[3]大胆的谐趣
创作儿歌
[1]有针对性
[2]更加成熟
[3]对民间儿歌有一定的借鉴
4、儿歌的审美特征:
<1>天真活泼的稚趣美
<2>节奏明朗的音乐美<3>游戏性(可操作性)
5、特殊形式
<1>摇篮曲
<2>数数歌
<3>问题歌
<4>连锁调
<5>绕口令
<6>颠倒歌
<7>游戏歌
<8>字头歌p285
<9>谜语歌
6、儿歌的作用
<1>儿童情感教育的(作用)需要
<2>是启迪心智的需要
<3>语言训练的需要
一、韵文体:
儿歌
儿童诗
二、幻想体:
童话
寓言
幻想文学
三、叙事体:
小说
故事
四、散文体:
儿童散文
少年报告文学 夏衍《包身工》 纪实性最强
传记 《雷锋日记》纪实性
五、科学体:
儿童科学文艺
六、多媒体:
儿童戏剧文学
儿童影视文学
图画文学
网络文学
*韵文体*
一、儿歌
概述:儿歌是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歌谣。它是在儿童文学的历史形成中最早成熟起来的文体。(浅显、古老)
1、概念:儿歌是适合幼儿口头吟唱、欣赏的(简短诗歌),由简洁优美的韵语写成。既具有儿童的特点,又具民歌的风格,生动活泼,朗朗上口。
2、历史演变
早期儿歌常常带有政治色彩、迷信色彩到本世纪才真正从儿童文学意义上形成儿歌观念。
<1>最早的儿歌出现在历史散文《国语》“檠(?yan)弧箕菔(?fu),实亡周国。”(箕菔:古宫廷垃圾桶)(政治色彩)
<2>阴阳五行说说“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来了纳绢”“阿旁宫。。。始皇必亡”
<3>政治色彩
<4>明文论家
(1)杨慎“出自胸臆,不由人教”
吕坤 第一次把童谣与儿童联系起来
3、儿歌的分类
依据作者分类:
民间儿歌《九九歌》《二十四节气》
[1]接受对象大于等于儿童=》多样性,无定向性
[2]浓郁的生活气息
[3]大胆的谐趣
创作儿歌
[1]有针对性
[2]更加成熟
[3]对民间儿歌有一定的借鉴
4、儿歌的审美特征:
<1>天真活泼的稚趣美
<2>节奏明朗的音乐美<3>游戏性(可操作性)
5、特殊形式
<1>摇篮曲
<2>数数歌
<3>问题歌
<4>连锁调
<5>绕口令
<6>颠倒歌
<7>游戏歌
<8>字头歌p285
<9>谜语歌
6、儿歌的作用
<1>儿童情感教育的(作用)需要
<2>是启迪心智的需要
<3>语言训练的需要
前一篇:儿童文学 第一讲
后一篇:第二讲[2] 儿童诗(韵文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