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记叙文中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2014-10-29 09:44:25)
标签:
语文教学 |
分类: 中考专项复习 |
辨析记叙文中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比较下面原句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3分)
1、原句:这条路,我不再走。
答题思路:
1. 先提一下句式特点答出强调或突出的内容(1分)
2.结合感情(1分)
3.改句的不同(1分)
答题切入点:
1、从手法入手。(修辞、描写手法)
2、从语气入手。
句序(倒装)
句式(反问、设问;感叹;省略;长句短句)
3、从词语考虑(叠词、数量词)
4、从位置考虑(开头、中间、结尾)
示例1:《萧萧池塘暮》
品读第(9)段划线句,比较原句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4分)
原句:如果每年有人罱塘②,如果池塘还鲜活劲道,雨水可以蓄积在里面,何以在地上泛滥成灾?
改句:如果每年有人罱塘②,如果池塘还鲜活劲道,雨水可以蓄积在里面,就不会在地上泛滥成灾。
不同:原句是反问句,有强调作用,突出了作者对池塘的触目惊心的现状的思考与痛心;而改为陈述句后则没有这一表达效果。
示例2:《我的邻居吴冠中》
请比较第二段画线句子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原句:他搀扶着她,缓缓地,一步一步。
改句:他缓缓的一步一步搀扶着她
原句运用短句,放缓节奏,强调了“缓缓地”“一步一步”,以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吴冠中对妻子的呵护,表达了作者的感动和赞美之情;改为长句,只起到陈述作用,不能充分表达情感。
示例3:原句:这些小东西,他是真喜欢。
答案:原句运用倒装(短句)突出强调了汪曾祺对世俗生活本真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汪曾祺的赞美。改后的句子为陈述句,语气平淡,不能充分表达这种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