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的交易会提高福利水平,自愿的交易越多越好。比如卖西瓜,要价5毛一斤,卖方肯定认为西瓜不值5毛,买方肯定认为西瓜值得比5毛多,才能成交,成交本身,双方都占了便宜,这不是个零和游戏,那么是谁让双方都占了便宜呢?这个东西是价值判断,这个东西是纯主观的,这个东西不同,使得交易有发生的可能。
人生无处不交易,人生就是一场交易,就是由一系列交易构成的,每个人都是生意人,每一个判断都是生意。朋友借了你5万元,不还了,这是因为在他眼里,你们的友谊不值5万元,所以不还是合理的。张导拍了个三枪,是因为他觉得刚导了奥运开幕式,趁机骗大家一次,大家不会不原谅他,成本不高,所以就骗了大家一次。
对你成本大的东东,对别人成本不一定大,比如有的人天生不要脸,一次丢人的事,在你看来天蹋了,走不下去了,人家拍拍身上的灰尘,振奋疲惫的精神,又上路了。所以,这种人就是不怕丢人,这是竞争优势,你也别不服,换你就不行。同样,对你收益高的东东,对别人也许就是个屁,给个奖状你觉得挺美,其实在别人看来,这个是个屁。正是这样,交易才能发生。不要脸的人,把脸卖给了要脸的人,得到了实惠,要脸的人,得到了脸,把实惠给了别人。求仁得仁又何怨,这好像是老二说的。有人把脸看得低,有人把脸看得高,正好,前者把脸卖给后者,非常好,有时后者可恶,买了脸,然后嫌价高,主要是穷酸一类的吃屎分子(知识分子,源于郭德纲老师)。呵呵,谁也不是神,别装B
。再比如,别人求你点事,
你从心里不愿答应,最后答应了,安慰自己是高风亮节,狗屁,只能说你是个很好的精神催眠大师。你为什么不愿答应又答应了,呵呵,是因为你认为得罪人的成本太高,可能你实力不是太强,别扯别的,没用。
股市交易其实也一样,价值判断不同,所以,我一直认为交流的前提是有自己的想法。我认为不跌就行,涨了是赚的,银行股我就满意;你认为不涨就是赔了,那么银行股就不能算成功;谁对,没有谁错,都对。你说茅台17倍不高,我说那民生算什么,民生17倍就涨了四倍了,不高吗?人与人沟通是很难的,大家都是自说自话,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有一种人是真正的SB,没有想法,左右摇摆,一会儿老股民,一会儿又冰冷,一会是卖方,一会是买方,呵呵,看到你都累,有那功夫自己想会。
最近进行了两次交易,一成一败,与成本收益皆有关。先说败的,降息第二天,民生银行,5.98卖了小一半,想低买回来,结果快收盘时,6.04收了回来(好像我也是SB
,不是好像,就是),为什么这么败?因为等的时间太长,当天必须收回,否则心不安,结果大家看到了,我只要多等一天,就能赚,但成本太高,心里负担大,不敢等,10次过山车都坐了,我只能选择坐下去,一天我都不敢等,以后可不敢做这种交易了。再说成功的交易,权证的第三轮交易,还是民生的权证,还是18540,0.27均价吃进,0.35均价出清,港股账户收益率超过80%了,为什么?小账户,扔了也行,这是我的底线,我能多等几天,从容。
好像在哪里看到一句话,说的很有道理:“不赌你就不可能赢,但全输了,你就不可能再赌。”我想我理解了这句话,一定要赌,但不能输得太惨,只赌你能赌得起的,就不会太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