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试【原创】

(2025-10-11 09:40:05)
标签:

考试

自考

分类: 杂谈
考试【原创】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这样一句话:“大考大好耍,小考小好耍”。但自打我懂事上学以来,大大小小的考试,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却未曾有过一次感到好耍的时候。

上小学那会儿,在村小,班级人数不多,人又比较听话,成绩还算不错,每次考试都怕考不到第一名,回家不好给父母交代。尤其是怕过年过节亲朋好友相聚一起,他们什么都不关心,见面就问你今年考了多少分,还是不是班上第一名?要是哪一次考差了,得了第二名,你就不好意思回答。当然,考好了,也会听到大堆的夸奖,夸你精灵,夸你听话,是个精灵娃儿,偶尔还会得到一些物质上的奖励,比如抽烟的长辈们会主动把还没有抽完的香烟盒腾出来奖励给你(那个时候的香烟盒都是软包装,我们把它拿来可以折成三角形“烟盒”当玩具耍,也可把它展开,白色的一面用来做草稿纸),有时从荷包儿(衣兜)里摸出一颗糖、两个黑桃、几颗板栗、一小把向日葵等放到你的小手心作为奖励。这些小吃,都是长辈们做客时,自己舍不得吃,留在衣兜里,专门用来哄我们这些小屁孩开心的。同时,成绩好还会给父母长不少的面子,夸奖的是我,最高兴的还是父母。

后来上了初中,每次考试的压力比起小学更大了,除了小学担心的事以外,还多了升学压力。在家里,父母讲成绩就像庄稼人一年的收成一样重要,没了收成,你就得饿肚子,读书没了好成绩,你就得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回到学校,老师讲要把每次考试都当毕业升学考试一样对待,一篙松劲退千寻,不能掉以轻心。这样的考试,怎能让人轻松得下来呢?

再后来,上了师范,虽没了争第一的焦虑,更没了升学考试的压力,人人追求60分“万岁”。然而,这60分比起初中时的80分还难,这个难不是说师范的考题有多难,而是大多数人都是临时抱佛脚,平时不努力,到考试时才熬夜炮“急火包谷”。这个难也不完全是临时抱佛脚的难, 而是两科不及格就会留级。留级就意味着不能按时毕业,不能按时毕业,也就意味着你要比你的同学至少晚参加一年工作,这个损失就大了。你说,我们敢掉以轻心吗。

再后来呢,好不容易参加工作,有了工作,满以为可以彻底告别考试了。殊不知,更残酷的事还等着你。为了进职称,不得不参加各种“证”的考试。比如普通话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合格证、继续教育合格证等等。当时有一批年龄大一点的老师,就是因为这些所谓的“证”不得不早早地放弃了职称晋升。搞笑的是有些证是有期限的,如果过了期,你就得重新考。我第一次评高级职称的时候,就因为我的普通话等级证过期了,而失去了机会,尽管我是参与竞争打分中的最高得分者。第二年,我好不容易重新考了普通话等级证,上面又取消了普通话等级证有效期规定,这一去一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啼笑皆非。

前面聊的这些考试,几乎都是被迫考,没有选择。

有些考试却是多少带有一些自愿性。比如参加成人自考。

考试【原创】

当年,为了改变工作和生活环境,走出偏僻的小山村。工作之余,我先后参加了汉语言文学专科、本科自学考试,一边工作,一边自学。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学没有人辅导,也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甚至自己连教材都没有,需要找朋友借。一本教材几个朋友交换起共用是常事。尤其是每到考试前,看到其他同事都可以痛快玩的时候,你却要挑灯夜战,想耍却又耍不成,想放弃又感觉可惜,准备这么久,虽没有百分百的把握能过关,但如果再努力一把就有希望,这种考之无胜算,弃之可惜的考试简直就是一种无情的折磨。就这样,从专科到本科,一考就是八九年。

好在当时我所在的单位,有一种浓厚的自考学习氛围,年轻老师都有一种求学上进心。其中,和我一起参加汉文本科自考的老师就有7人,包括时任校长向校长、现任教于城中的詹师傅、应兵老师、职教中心川哥和修齐中学的阿宽与老袁。当年,我们如果有人在考试中合格了,就要请客吃饭,一起庆祝,相互鼓励。工作之余,我们还会相互分享考试得失、学习经验、学习心得。就这样大家在相互激励中,抱团自考,让原本枯燥的考试变得有趣起来,最终我们7人没有一人掉队,都顺利毕业拿到本科文凭。这成为当时全县自考学员中的一段佳话,其他的自考伙伴都十分羡慕地对我们讲,你们几个在一起考试有劲。

我们参加自考并没有影响到我们的教学成绩和管理工作。相反,我们都是教学一线上的骨干,学校当年的教学成绩可以证明,可谓自考、工作两不误。而且,当年的那股学习劲头和氛围,给学生做了榜样。至少,他们知道他们的老师是一群爱学习的人。

那时候,学校有跑早操的习惯,我们当中有几个都是班主任,每天都要起早床,学生跑操,我们就在旁边读书,学生进教室读书,我们就坐在讲桌前看书等等。有时,遇到班上几个调皮孩子,出于好奇心,也悄悄的翻翻我们读的书。我们偶尔也会主动给学生分享一些自学方法和考试的苦恼,寻求一些当“学生”的共情,夸张的时候,还会故意在学生面前“卖弄”一下非任教学科知识,提升自己在学生心中的神秘感。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我们也是热炒热卖。“卖弄”是假话,提升神秘感也是假的,真正的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加深记忆,便于考试。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回想起来,那些年经历的种种考试,无论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那些挑灯夜战,那些忐忑等待,那些焦虑与不安,尤其是自考中的自律、坚持与情谊,都已成为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考试,或许从来都不“好耍”,但正是这份不轻松,让坚持显得尤为珍贵。

如果有人问我:“考试真的好耍吗?”我会笑着回答:“不好耍,但它值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