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建设,我们的思考【原创】
(2018-01-18 08:27:33)
标签:
课程建设 |
分类: 学校管理 |
学校课程建设,我们的思考
在“城口校长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上,班主任戴宏老师给我们全班同学布置的作业是: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我们的课程建设故事”、“城口中小学办学特色及分析”、“卓越中小学校长成长规划”三个主题,自选其中一个进行交流讨论,并形成文字资料,结束后代表小组做汇报。
接到作业后,我们组(中学组)全体成员针对以上三个主题进行了积极讨论和认真研究,最后选定了第一个主题——我们的课程建设故事,作为本组作业并由我代表小组进行汇报。我们选定这个主题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基于对课程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是育人的载体、依据,是组成学校要素中的核心要素。在学校里,课程连接着两头,一头是学校,一头是学生,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主要是通过课程实现的,学生在学校的所有活动几乎都和课程相关。一所卓越的学校必然拥有卓越的课程,课程的竞争力决定学校的竞争力,课程的影响力决定学校的影响力。有人曾比较过中国和西方学校简介发现,在中国学校的简介中,办学历史、办学质量、办学荣誉以及知名校友等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似乎少了这些,简介就不够完整,学校不够分量。但在西方学校介绍重点不是学校的教学模式,也不是拥有多少名师高徒,而是主要介绍丰富的课程和社团。可见,课程对学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基于对作业中三个主题关系的理解:在课程建设、学校办学特色和卓越校长成长规划三者关系中,我们认为,三者看是独立的,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其中学校课程建设可以说是三者中的“牛鼻子”,是学校生命力的核心。首先,只有植根于学校课程的特色,才算是正在的特色,学校要走特色发展的路子,必须进行课程建设,要有与之匹配的特色课程作为支撑。学校课程有特色,学校自然有特色,而且是有内涵、有创造力和具有生命力的特色。试想,如果一所学校既无法认真落实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也是一片空白,这种既无“主菜”又无“小吃”的宴席,何谈特色与卓越校长。更何况,卓越校长成长规划中,课程领导力也是一项关键的能力。
第三,基于对课程建设探讨的现实意义:在教师缺编、专业不对口、整体专业水平不够高,教育整体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如何更好地落实好国家课程、地方课标准,让其校本化、个性化。如何开发适合本校、本地区的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满足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正是目前我县农村中学校面临的困难和值得研究的课题,这恰恰又是我们的短板。所以,我们认为,搞好学校课程建设理当成为提高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打造“红色城口,多彩教育”的重要举措。加之,这与目前各个学校正在思考的特色学校建设和社团活动的开展不谋而合。与前一次我们正在申报重庆市第三期领雁工程课程创新基地建设项目不谋而合。与后来李常明副院长到城口所办讲座——《课程领导力漫谈》的主题不谋而合。
以上便是我们选题的三点考虑。
学校课程由三部分组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校本课程)。下面我接着汇报我们对校本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斧正。
一、 关于校本课程类别的理解
就目前全国对校本课程的研究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把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二度开发成为学校的校本课程。这个二度开发,主要是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并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这种由学校自身开发的校本课程,它的价值就在于,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特色发展。
二、关于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思考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学校校本课程最主要的形式,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头戏,然而,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我们却固化成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把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只看成一个教学过程,认为只要开齐开足国家课程,进行教学就是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了。其实远非如此。我们认为,在国家课程校本化过程中,除了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以外,还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应坚持在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紧扣国家课程标准,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把握学校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核心要务进行,而不能够擅自更改和舍本求末。
第二, 要坚持因校因人制宜原则。国家课程标准毕竟是方向性的、原则性的、纲要式的,需要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加以具体化。在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实际,突出学校特色,我们需要研究自己的学生、家长、社区文化,然后根据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对国家课程进行重组、调整和补充,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我县即将推行的“六大”行动中的“语文主题教学法”其实就是一种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的一种有效尝试。
三、校本课程——“社团课程”的实践探索
“社团课程”作为明通中学的校本课程和学校特色课程,是从2017年下期才开始开发,目前正处在起步和摸索阶段,极不成熟。短短的半年时间,能有什么名堂,能谈出什么道道来,可谓痴人说梦。但是,我却有一个真实的想法:就是请各位专家、同仁为我把把脉,看看方向是否正确,我坚信,只要方向正确了,再慢总有一天会到达目的。同时,在这里算是抛砖引玉。
(一) 我校的社团课程是植根于我校特色发展和学校办学理念而生的。
在学校特色发展调研报告中,我们提出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定位:
1、学校发展定位:坚持学校发展同当地的人文、地理、旅游资源相结合,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走内涵发展之路,打造有灵魂、有特色,具有吸附力、辐射力的南部片区教育中心,办人民满意教育。
2、学校文化核心的定位:将明通人文地理资源中的“两河”——前河、汉昌河,“两山”——金寺山、雪宝山 ,“一园一寺一遗址”——徐植林庄园、鸡鸣寺、前河古盐井,与明通地名相融合,汇集山的伟岸与坚韧、水的纯洁与包容、人的上善与进取,将“明礼通达,人杰地灵”作为学校文化核心。
3、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具有核心素养下的“六有”明通少年——目中有人、口中有德、心中有爱、腹中有书、手中有技和脚下有力。
4、特色学校创建原则及目标的定位:坚持“四个”结合 ,实现“四化”目标
(1)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学校文化应该在继承中发展,发展中创新,实现体系化。
(2)坚持人文地理、旅游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相结合,不能关起门来搞特色,不能把教育教学和特色学校建设搞成两张皮,为所谓的特色而特色,实现课程化。
(3)坚持片区特色与学校个性发展相结合,既要有承接片区小学文化成果的能力,又要有自己的亮点,实现个性化。
(4)坚持理念的内化与外显效果相结合。既要将学校的文化理念系统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物化于景,实现“知”、“ 行”、“ 景”一体化。
5、特色学校的创建模式定位:“1+x”
“1”:一个基地。
一个基地: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交通优势(高速路、高铁)、旅游资源,创建全县独一无二的游泳基地,形成重要的对内、对外品牌,形成全县、乃至于对周边区县的辐射力,成为当地教育旅游的一张名片。
“x”:打造多个个精品社团。
重点建成前期具有承接片区特色成果,后期能辐射、引领片区特色的精品社团作,并以此作为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阅读(书雅)、书法(墨香)、绘画(画艳)、器乐(悦耳)等X个社团课程建设,让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中陶冶道德情操,培养艺术情趣,提高科学素养,锻炼强健体魄,充实课余生活,促进师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社团课程的组织实施步骤:
第一步:健全组织,成立课程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校务处、教研组长和学科骨干为成员的课程领导小组,指导学校的课程建设。
第二步:调研评估,形成社团课程可行性报告。学校课程领导小组,要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办学思想、学校发展需要以及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进行评估、研判,形成校本课程可行性分析报告。
学生社团建设总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必要性一,从学生和学校发展来讲,中学社团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更是展示学校特色的重要窗口。在繁荣校园文化,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的开展,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涵养艺术情趣,提高科学素养,充实课余生活,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尤其是可以帮助学生从手机中解放出来。必要性二,从片区特色衔接上讲,我们必须做好片区送来的特长生对接,要承接学生在片区小学里的特长发展。
可行性一,学校目前基本具备搞社团的师资力量,尤其是拥有一大批刚跨出大学门的新教师和艺术内的专业教师,他们有着搞社团的经验和能力。可行性二,学校具备搞社团的场地和功能室。可行性三,片区小学的特色建设为我校社团奠定了生源基础。
部分重点社团建设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阅读(书雅)社团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必要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一个民族持久的功课”,更是一所学校持久发展的必修课。“阅读是涵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阅读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阅读就是学生学习生涯中要扣好的第一颗扣子。
可行性:其一,明通中学有近3万册的纸质藏书,和重庆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为我校学生提供了优质资源阅读平台,学生有书可读。其二,明通中学有四季如春的绿色校园,有明亮宽敞的阅览室。这里的春天莺歌燕还舞,夏天桂花暗飘香,秋天前河美如画,冬天远山漫雪花。是一个阅读的天然场所,学生有地方安静读。第三,明通中学沐浴着浓厚的文学阳光、拥有默默耕耘着的100余名教师队伍,学生们有足够多的阅读导师,学生可以在被指导下读。
(2)书法(墨香)社团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必要性:书法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培养,对书法碑帖的临习首要锻炼的就是学生细微的观察力。书法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习书法,对学生专注力、耐力的培养也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行性:其一,我校有不少书法功底较好的学生带动:明通片区的咸宜小学已成功跻身重庆市30所书法特色学校,我校有数十来自咸宜小学,获得过国家级书法奖项的优秀生源,他们的书法功底较深,对全校其他爱好书法的学生具有带动作用;其二,有酷爱书法的语文教师引领:蒲东祥老师书法功底深厚,曾乐章老师的书法饱满、大气,詹同军老师书法匀称、有力。还有年轻一辈的教师书法爱好者,他们愿意与学生一道,同学习、共进步。
(3)绘画(画艳)社团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必要性:美术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认识到它的巨大潜力与无限的可能性,美术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美术与我们的工作、学习、娱乐等方面密不可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美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以美育人,育完美人 。”我校建设绘画社团的目的就在于此。
可行性:我校拥有专业级的美术老师——赵华老师,他长期从事美术教学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广告设计,他的技术精湛。还有团委宣传部的美术老师文传燕老师,她指导的学生绘画曾多次获得市级奖项。他们适合担任学生的绘画导师。
(4)器乐(悦耳)社团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必要性:音乐可以陶冶性情使人的身心更健康;学习器乐可以提师生的气质与生活品位;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学器乐的人不会学坏。
可行性:器乐可以让身体放轻松,好的器乐演奏出的音乐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因此,学生很愿意学习;部分民族乐器价格不高,经济负担小,家长乐意。学校有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学起快,见效快。
第三步:确定目标,制定社团课程实施方案。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在实施方案中,一是明确了社团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核心素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育人目标,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陶冶道德情操、培养艺术情趣、提高科学素养、锻炼强健体魄、充实课余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是提出了社团课程的五个基本目标:促进学生兴趣、需要和特长的个性化发展,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团队精神,在学习活动中有自律意识和关心他人的情感与品德。通过社团活动,构建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道德情操,涵养艺术情趣,提高科学素养,锻炼强健体魄,充实课余生活,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发挥教师特长,培养教师社团组织与研究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不断探索和挖掘校园可用资源,逐步形成特色,促进学校发展。
三是提出了课程设置的四大原则:坚持素质提升,能力为先的课程目标原则。坚持骨干先行,宁缺毋滥的课程设置原则。坚持尊重主体,双向选择的用人原则。坚持示范引领,逐步推开的实施原则。
方案还涉及到课程类别、实施步骤、具体要求、保障机制等。
第四步:组织与实施。全校教师根据学校社团实施方案,自行申报课程,并形成自己的课程开发计划,学生根据自愿原则选课,在周二和周四下午试开课一至二个月。最后,学校课程领导小组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并在全校举行正式开课仪式,开课礼仪上,要对各社团的课程建设以及课程文化、前期开课成果进行审议和验收。审议、验收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目录与课程介绍》,标志此课程正式行课。
2017年12月15号,我们在全校师生面前进行了开课启动仪式,仪式上,我们特邀了督学郭世校长和李成林校长参加。其中“启航文学社”、“前河艺苑书画社”、“灵动体育社”、“葫芦丝乐动人生社”、“朝阳小科技社”通过审议和验收,学校正式同意开课。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课程管理和学校制定的实施方案进行。并按照此办法,对申报的其他社团,采用成熟一个,再开一个的原则逐步扩大社团课程,以满足更多的学生需要。对已开设的课程进行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包括《课程纲要》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并让我们的精品社团课进社区。
四、 校本课程的开发中的几点体会:
1、学校领导要有课程领导力,把握方向,指导实施,提升广大教师的课程意识,带领大家进行课程开发。
2、建立学校课程管理系统,包括学校课程的规划和决策管理系统、开发管理系统、实施管理系统、评价管理系统,并应加强制度和规章建设。
3、拟定一份高质量的学校课程建设方案 ,学校课程顶层化设计必须要有鲜明的个性化特质,课程类型和教学体制必须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课程开发必须要充分思考学校教师资源和当地资源,要有趣味性,体现学校特色。当条件不够成熟时,不要急于求成,全面开花,扣好学校课程建设的第一课扣子至关重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