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通人为何纪念邵逸夫?

(2014-01-08 17:26:07)
标签:

邵逸夫

tvb

香港

慈善

娱乐

分类: 明星

http://www.tiannv.com/uploadfile/2014/0107/20140107043751615.jpg

有些人,大家像知道空气的存在一样知道他的存在,但具体这个人的身份是什么又做过什么,却少有人能真正讲得具体而清楚。邵逸夫就是这样的人。今天,当各门户网站都把娱乐头条给了这位老人,寿终正寝的他,却仍旧像一个传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却离我们很远。

内地人和香港人对邵逸夫的印象可能是两极的。我们对于他的印象,最初来源于校园里那些各种各样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其上都冠以“逸夫”二字。邵逸夫历年来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多亿港元,生前捐赠的教育资金遍布中国,尤其对内地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帮助甚殷,国内众多高等院校均有其命名的“逸夫楼”——在我们眼里,这是一个有钱又爱做慈善的香港人。

而在香港,他也许更像是一个成功的商人。“邵氏出品”称霸香港电影市场近20年。由默片到有声,由黑白到彩色,由时装到古装,由大型古装到黄梅调,由黄梅调到武侠片,邵氏电影的每个尝试都给中国电影业带来了新的可能。上世纪70年代后,香港电影产业一度式微,邵逸夫转战电视。他是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荣誉主席、娱乐圈的大佬,他的出手关系着很多人怎么打发空闲的日子;爱听歌的人,也许不知四大天王的人选和名称,也都是由他一手操办。

不管是慈善家还是企业家,邵逸夫这一百年比任何一部影视剧的内容都丰富精彩得多。而他的每一次转身都不是一蹴而就。70年代,邵逸夫每年要看六七百部影片,最高纪录是一天看9部片子。甚至直到古稀之年,邵逸夫仍坚持每天工作16个小时。导演张彻这样回忆上世纪60年代的邵逸夫:“邵逸夫当年治事之勤,是我生平罕见。”

http://www.tiannv.com/uploadfile/2014/0107/20140107043803373.jpg
邵逸夫在TVB台庆(此文章属于天下女人网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普通人能从邵逸夫的生平看到一些励志的成分,看到一些惠泽于他的成分。当然,如果盖棺定论,那些鸿篇大论,那些形而上的价值论,都更像是在悼词上说给一个世界而不是说给单独的灵魂听的。我们普通人感念他,是因为他在创造他的娱乐帝国的时候,我们恰好曾经行走于这个王国,看到过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TVB的黄金时代,《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成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而TVB旗下的明星如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汪明荃、赵雅芝、郑裕玲、刘嘉玲等,也成为华语圈最具分量的大腕。他们奉献的人物形象,也总能成为众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成为陪伴人一同成长的情绪和回忆。

邵逸夫说:“我喜欢坐在观众中间,尤其是在香港,人们不停地评论着,娱乐是一种服务行业。在香港,人们拼命赚钱,没有什么地方可去,所以让他们保持开心就成为一种挑战。”看到这一句,我倒觉得很多描述他的话在他自己的评价面前都褪色了。这是一种把自己放低的姿态,没有居高临下的傲然,没有睥睨世相的优越,没有翻手云覆手雨的凌厉,有的只是投入与融入世俗生活后深切的感知,让这个传奇般的人物有了更值得人尊重的成分。

邵逸夫活了107岁,真正的高寿。世界不会因为哪一个人的离去而停止运转,再隔些天,我们估计也会把这个老头子忘在脑后。不过这些都没有关系了,他真正带给人们的,都已经浸润在人们每一天的生活中,并且还将继续下去。当你谈论一部好看的影视剧,当你在校园里留影,当你因为一个偶像的故事而欢喜忧伤,他都在。


详情请点击:http://www.tiannv.com/a/Truth/2014/128-13622-1.html

更多精彩请关注天下女人网: http://www.tiannv.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