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作河北睡觉 下一座睡城在哪儿

标签:
经济能力在北京热潮房价杂谈 |
http://www.tiannv.com/uploadfile/2013/1023/20131023035243314.jpg下一座睡城在哪儿" />
北京工作河北睡觉成无奈选择(此文章属于天下女人网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十年前来北京,听人插科打诨。说在城里上班在望京买房的人,戏称望京是“卧京”。十年之后,北京的房价翻了不知道几番,望京早已成为了繁华的好地段。而这时的白领,想把它变成“卧京”都没有经济能力了。
近日一则“北京白领200万香河买房 每天往返140公里上班”的新闻引起关注。一位标准的“经济适用男”、年收入20万的中关村白领小张,集举家之力买了套香河的别墅,但却因为每天上下班来回要折腾140公里、耗费3个多小时而变成了折磨。3个月之后,小两口决定,母亲住在香河别墅,两个上班族还是两三天回去一次,后来慢慢变成了周末回香河,因为“路程实在太过奔波”。
对安居的渴望在不断延展着北京常住人口的生活半径。高房价的压力下,不少工作在北京的白领不得不选择去河北等地购房。在北京六环买二室户的价格能在河北香河买套梦寐以求的大房子,但每月两三千油费、每天几个小时的奔波让这些人苦不堪言。目前,白天北京上班、晚上河北睡觉的白领已经不是少数。
小张这种双城生活,如果乐观点说,那属于国际范儿,在城区上班,住在郊区,并且有一定居住品质。说不定未来某一年,这种国际范儿的生活方式会成为大家广泛接受的方式。不过,这种生活方式如果要真正惬意,还需要很多的配套因素作为有力支撑。比如社区旁的医院,有品质的学校,便捷的公共交通。如果这些配套不完善,不能够解决住房人的后顾之忧,就算郊区别墅再美再好,也慢慢会变成一场噩梦。大家还是愿意挤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还是愿意高价买学区房,谁让它有“北京”的感觉呢?
http://www.tiannv.com/uploadfile/2013/1023/20131023035344489.jpg下一座睡城在哪儿" />
房价压抑下的青春(此文章属于天下女人网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为一个80后,我是和小张有着同样困惑的人。经常有专家说,中国的年轻人买房子太早,和我们举纽约、伦敦年轻人买房的年龄结构,说我们这代人有多么不务实,还专门啃老。但如果房价十年都平稳,如果不是经常日光盘而是楼市供应充足,我们也不会在青春期还没褪去的时候,就进入焦虑的“更年期”,被逼着排队买房,不会整天省吃俭用就为了还房贷。至少从目前来看,所有早买房的人都是正确的决策。
不管我们乐意不乐意,我们就是这么一代人,正好赶上房价暴涨,处在买不起和买得起之间,处在供不应求的楼市大热潮之间。虽然预想到房价不会只涨不跌,虽然担心楼市终有一天也会像股市一样萎靡不振,但他们却必须入场去比赛。因为他们的生活真的不是自己说了算,还有丈母娘的要求,还有女朋友的诉求,还有父母的寄托。
然而这还不是我们所要承担的全部。为什么我们为青春付出了这么多成本,为社会做了这么多GDP贡献,还被认为是不成熟的人群,整天被说教?我们一边奋斗一边啃老一边被人说是“最暮气沉沉的一代”,这难道都是我们的错?上班在北京,睡觉在河北,也许还不是终点,下一座睡城在哪里,我们谁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