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830543412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筆子薮围楼--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司前镇李屋村
(2021-12-08 22:12:21)
标签:
筆子薮围楼
广东省
韶关市
始兴县
司前镇李屋村
筆子薮围楼--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司前镇李屋村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21年11月21日
2021年11月21日,我们从南雄沿广东省最美省道S244线,经始兴县城16深渡水乡,于旁晚5点15分才到达司前镇李屋村。我们到后还没开房,就进村游览。
筆子薮围楼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司前镇李屋村。笔子薮建于北宋政和2年(公元1112年),是李氏火德公的后裔志通公所建,迄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筆子薮围楼周匝绿山青坡簇拥的珍袖司前谷地,清化河东畔,远眺雄壮的饭池嶂余脉笔架山,龟形与印盒形链接成金龟带印先天基础。坐西北向东南。尽花岗岩砌门,墙至顶;设竖一字形和方形窗。
主楼筑于基上,二面坡悬山顶,半孤形,东西延伸。3层。高约21m,拱门,配联:“笔山贡瑞;沂水呈祥”,“笔子薮”匾。
大门为花岗岩石块砌筑的拱券门,高2米,宽1.5米,石门厚度在1.5米左右。
中间孔洞是放置安全栓的。
看看这些因踩踏而凹陷下去的大条石,就可想像它有过的兴旺热闹。
围楼成龟形或笔筒形,与下围的围中围印盒形相连构成金龟带印,与围门远方的笔架山相呼应构成笔子薮。围楼成砖木瓦结构,内有九栋一祠堂,不乏清代民居,泥墙青瓦为主体。小渠蜿蜒围内,清流涓涓。荒草凄凄,颓垣累累,败墙堵堵,残沟洼洼,面貌可怜。
由于损毁严重,很难估计原貌的真实模样。据我估计,全围仅开一个大门,就是图中的东门楼,是一个略微凸出的两层更楼,其余部分主要以青砖外批石灰(按墙体残存部分)。这座围楼其实更接近于土楼的格局。
面有土砖砌筑的房屋,中间是一条长约50米的鹅卵石小径,通往西面祠堂。按理说,土楼内部一般都是一个大庭院,要么中间就是祠堂所在,笔子薮完全都不符合。据说这些房屋的确是后来乱搭的。
筆子薮围楼坐西北向东南。以最东端正门与最西端李氏宗祠(设入闽始祖李火德神位)的卵石铺50米总道为轴线。
里
面的李家祠堂。至今,村里大小事件还是主要在这里操办。
里面供奉李姓入闽始祖李火德公神位,跟粤东地区倒是一致。宗祠里的天井。
入闽始祖李火德神位。
以10栋1祠222间屋为单元,房屋南北弧状延伸,东西更替,幅员4000平方米,构成
形总局。巨卵石垒垫的5米宽,10米,13级阶梯直通筑于土墩基上的主楼,二面坡悬山顶半弧形门楼,4层,高约13米,如展翅巍立于危岩的雄鹰,威风凛凛,傲视前方;两侧直接3层二面坡民房,尽花岗岩砌门,夯土墙至顶;设竖一字形和方形窗。
东面开有石拱门,估计也是唯一的开口。草木茂盛,根本无法前行,可惜了...
东北、东南隅均筑二面坡硬山顶角楼,形如围保镖。卵石铺檐阶把内部分出若干空间,有住家。南幢回字形硬山顶覆黛瓦三层围,重檐翘角,正方形,长10米,高9米,占地面积近100平方米。设竖一字形、十字形、弹形和方形窗,成危房。
围内现在的样子…眼前看到的已大多不是原来的模样了,现存的好些房屋,也是后来重建的。更多的屋基,隐没在乱草之中。
围屋对着的远处大山,就是大名鼎鼎的笔架山!
前面卵石铺就的台阶。
台阶
前卵石筑圆丘祭台,李姓的感恩之心略见一斑。内多石基砖泥墙黛瓦清代民居。西北隅毗邻二座典型客家围楼:北幢坐东向西,开三扇前门,侧门前后筑凤脊(锅耳脊)墙,卷草脊,多级马头侧墙相连的二面坡硬山顶围成“回”字结构。
围楼龟头处有二口碗粗的温泉眼,温泉常年如流,温度高达80摄氏度,有硫磺味道。方圆相衔,温凉共构聚宝盆。筑圆祭坪。
坪前80的温泉源,喷涌如注,不时有村民挑泉家用,是上苍赐予李屋的厚礼。
围屋里的人大都搬出来了,围屋前的坪上,村民们或在打牌,或闲聊,鸡犬孩娃成趣,乡村气息浓郁。龟首亦是纯天然的温泉,主管已引到附近作温泉。这眼温泉温度已达到鸡蛋放下去可熟(逾80度)…村人都在这里洗洗刷刷,净衣…,傍晚,就近的村民都来此挑水回去洗澡。
整个拱门丶弧形围屋的外型像什么?的确是非常生动形象,是的,像一只巨龟,这是一只有灵气的神龟。弧形的围屋是龟身,原来四角的炮楼是脚,那拾级而上的台阶是它的脖子,前面高凸起的温泉池盖就是龟首。无论是看图或是现场看,都十分形象生动。
笔子薮是灵龟,而这座古屋就是大印,合曰:金龟带印。整个主要格局,左有“鱼网”右有大印,前是温泉,后为金龟,十分了得。因于它的荫庇,李屋村变得人丁兴旺(围主入住后就接连生了九个儿子),财运亨通。由古至今,人才辈出。
在笔子薮北侧,村委会前面几米的地方,较低处还有两栋老宅。
在笔子薮身后侧面不远处,有一座同样破损严重的古建筑,其损毁程度同样不忍直视。像这样因弃置而风化剥蚀掉的大小古围丶古屋,在整个始兴,数不胜数!这是非常可惜的。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朱氏大宗祠与迎祥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三坑镇白米埔村
后一篇:
张九龄故居祠堂--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隘子镇石头塘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