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8文化街--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三洲村

沿河上建筑外墙涂鸦了很具佛山特色的墙画也是很漂亮,街边两侧还有很多建筑浓缩了60、70、80年代的风貌,故此得名678文化街,非常具有象征意义。
如今这里修旧如旧,引入文化、旅游、休闲、创意、展示行业,着力再现当年风貌,成为缅怀当年岁月的怀旧老街,非常值得到此一游,
678文化街就是以三洲牌楼为起点,把御波桥两岸建成仿古式商铺酒肆的岭南民宅群,再以千里驹故居为中心,建成食肆一条街,最后在三洲革命烈士纪念塔广场建成仿古式粤剧文化一条街。
漫步在一里多长的老街,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街面被重新铺上了石板,678文化街道路两侧的建筑保留原有风貌,主体结构只是重新加固,外立面也是简单修缮。
走完这短短一条678米的百年老街,你感受到石板路的历史文化感。
678,既是街道长度的数量,也是街道两旁房屋建筑的年代,掐指算算,最早起于60年代的房屋,也有半个多世纪了。
人民会堂可做60年代建筑的代表了,白墙,多用石,窗户不大,也被等分成十个方形,覆上玻璃,方方正正,规规矩矩;窗户的边沿,用红砖砌成凸出来的围框;墙面少有的花纹也是用红砖砌成,简单,呆板,正如那个年代的思维。
《诗经·大雅》曰:“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其意为:梧桐生长得茂盛,引来凤凰啼鸣。678文化街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不少艺术家进驻,他们来自五湖四海。
北江从顺德伦教经过,这里古称“海心沙”。南北朝时,这个小小沙洲上就有人类居住。明朝初年,伦教属南海县管辖,相传乡绅郑循斋治乡有方,明朝政府赐“伦常教化”匾额而得名。
伦教三洲是清末民初粤剧名家千里驹的家乡,三洲有一条文化街,不仅有清朝时期的古建,更多的是建于上世纪60~80年代的建筑物,所以得名“678文化街”,这些旧建筑有大会堂、粮仓、供销社、食品站、茶楼、圩市……
三少奶678文化街分店的成立,以古朴的东方情结,以浓厚的中国文化艺术韵味,或清爽或浓酽的色彩轻舞飞扬,以大家风范营造出端庄温馨的氛围和浓郁的艺术气息,给人以无限回味与眷恋。
678文化街长约678米,这里浓烈的艺术气息令人流连忘返,街道两旁带有岁月气息的建筑错落有致,在历史文脉与发展范式之间,展开了生动的对话。
70年代的房子,大抵是依水而筑的,红砖,没有批荡,窗户窄小,也不再做严格的等分,多了钢筋的竖栏。堤坝笔陡,间或有台阶下河,阳光透过树荫照下,显出斑驳的明明暗暗。
河水清澈,因为有了浓密的枝叶映照,变得更加碧绿起来。花花草草真是蓊郁逼人,绿得苍翠,红得发紫,都在欢欢喜喜地生长。
注目远眺深处的幽幽榕冠,竟有些城里人难得的闲适之态。80年代的房屋有些个性,楼房多平顶,铺满瓷砖和琉璃瓦,色彩也是缤纷灿烂。
78文化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咸丰年间,街道尽头那座建于咸丰年间的石桥是最佳“见证者”,但是这条街真正焕发生机还是这几年的事情。
大洲大会堂代表着上世纪60年代建筑风格,白墙,多用石,窗户不大,被等分成十个方形,覆上玻璃,方方正正,规规矩矩; 窗户的边沿,用红砖砌成凸出来的围框;墙面少有的花纹也是用红砖砌成,简单,呆板。
678文化街的店面也非常有特色,有荣记竹器、辉记装裱、三少奶艺术陶瓷、新款香云纱展馆等一系列手工作坊。历史的街区,现代的格局,串起古今万象,将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与休闲购物相融合,这条小街在现代旅游区功能完善的同时也处处散发着历史人文气息,让游客在历史和现实中穿越,不知不觉中将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传承下去,成就顺德乡村文化活化崛起的新力量。
678文化街使三洲完成了从普通乡村到艺术圣殿的华丽蜕变,一个以678文化街为中心,集文化、商住、服务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区正悄然形成,实现了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使这里成为佛山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道亮丽新风景。
三洲抗日烈士纪念碑










钟灵古庙。



钟灵古庙。

钟灵古庙。

钟灵古庙。

钟灵古庙。

钟灵古庙。

钟灵古庙。

钟灵古庙。

钟灵古庙。
锦乐饭店。






广东古钱币交流中心(古钱币博物馆)。





加糖站。







清澈的河水。





这座旧房子上面是特殊年代留下得产物: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