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2021-09-29 11:10:13)
标签:

广东省

连山县

鹰扬关游记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

一脚踏了三省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21年9月

  我们在大旭山游玩后,回到连山县城吃完午饭,就接着前往鹰扬关。鹰扬关位于国道323线连山县上草村附近,与广西贺州和湖南江华县接壤,距离连山县县城23公里。这里地连三省,水向四流,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因此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据说在连山边境,从古至今共设有三个关隘,分别是北边的白石关,西边的鹰扬关,东边的鹿鸣关,如今,剩下来的仅余鹰扬关。
  连山县县城到鹰扬关的线路图。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鹰扬关卫星地图。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鹰扬关导游图。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我们沿着国道G323线北行,在鹰扬关隧道前左转去鹰扬关,几分钟就到了鹰扬关,在门口买票后,就进去鹰扬关广场。广场最前就是上山的路,左边是红七军纪念馆。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红七军纪念馆: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等发动百色起义后,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工农民主政府。1930年9月底,红七军根据中央的指示,离开左右江根据地,向中央苏区转移。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于1931年1月14日抵达广西贺县(现贺州八步区)桂岭墟。邓小平领导的红七军作为战略转移的五十五团、五十八团的部队经广西进入连山境内,这支约200人的部队于17日经板冲、炉冲口入连山上草鹰扬关,进入广东境内。到鹰扬关的时候,在黑夜里将一部分带不走的小炮(山炮)和步枪,分开几个地方掩埋。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当时红七军是晚上经过连山鹰扬关的,武器太重,长途行军到这里就把一些武器用棺材埋起来,因为时间长,现在找不到了。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他们在举行著名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后,奉中央指示向粤北小北江转移。然后向北行,沿上草的万里坪、铜罗塘、大小眼、芙蓉山走向禾洞白石关等地,到江华与红军大部队会合。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红七军纪念馆。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红七军纪念馆。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红七军纪念馆。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红七军纪念馆。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红七军纪念馆。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留下连山的红七军战士--蒙学年。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鹰扬关景区导游图。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鹰扬关景区票价表。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红七军纪念馆。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红七军纪念馆。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红七军纪念馆。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我们参观红七军纪念馆,就往广场最前就是上山的路走,不到几米就是铁索桥。 铁索桥跨越桂岭江。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念奴娇,连山鹰扬关:江山如画,看鹰扬、这边风景独好。眺立碉楼收眼底,三省旖旎多少?万里烟涛,千层叠翠,一览群山小。险关百尺,从来官塞兵道!  血雨剑影刀光,寻幽怀古,也像英雄笑。怒发冲冠,挥铁马,穷寇鬼哭狼叫。浩荡旌旗,翼王指点,清匪如山倒。燎原星火,一尘绝骑送捷报。
   每每忆起连山鹰扬关,我就忍不住地想起这首在网络上流传开来的词,虽然因为看到这首词的时间已经太久了,以至我终于我不知道作者是谁,但我想作者是一定去过连山鹰扬关的,而且在那里,在连山鹰扬关的壮美景色和悠久的历史面前,他激情飞扬,最后激扬文字,留下了这首词,也这首词,也正是鹰扬关的壮美景色和浓厚的历史沉淀的写照。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对于连山鹰扬关,我这是第二次来,再来领略鹰扬关的壮美景色,聆听着鹰扬关悠久的历史的回响。
   第一次和战友们来,一个很幽默的战友游玩鹰扬关时,他在看到鹰扬关的时候,第一句话便说道:“鹰扬关就像一个美丽而又彪悍的村姑,站在这山岭上,看到没有人,就蹲下来,撒起尿来,却不知道,这一泡尿,三个省都流到了。”在场的战友们都被战友幽默的言谈逗笑了。
  但在笑过之余,我不得不不佩服战友的观察力。在远处看,鹰扬关确实有点像一个蹲在山岭上撒尿的姑娘,而战友所指的村姑的“尿”,便是应该是鹰扬关关脚下那条蜿蜒流转的桂岭江了。只是尿是难闻的,桂岭江的江水却是清澈见底,可直接饮用,味道很清新。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鹰扬关是连山西北部与广西交界的古关。始建于盛唐,初称崖鹰关。相传为纪念汉朝雁门太守李广将军而建,关内东侧另建有白虎祠,今己废。
  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版的《广东连山县志》记载:清朝嘉庆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1817年至1820年)任连山直隶厅同知的山东人徐维清,在建县东的关鸡笼关时,改名为鹿呜关,取"文宴鹿呜"之意,寓意希望连山士子东出鹿鸣关多多名登金榜。几十年后,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任连山厅同知的山东举人韩凤翔为保境安民,也不逊色于他的同乡,在修建县西的崖鹰关时改名为鹰扬关,取"武宴鹰扬"之意。一东一西,一文一武,遥相呼应。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鹰扬关这座古关隘,位于广东连山县西部,与广西贺州和湖南江华县接壤,因此有"一脚踏三省"之称。鹰扬关地形险要,扼三省之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北宋名将岳飞曾驻守过此关;太平天国洪秀全、石达开曾率兵在此关激战三昼夜并留下了"太平天国古战场与三十六坟"遗址;红七军于一九三一年一月曾路过此关,并设有战壕、堡垒等。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在这里可脚踏三省,鸡鸣三关,观三省之自然风光,吸三省之天地灵气。游客可走红七军路过的地方,可探访岳飞,洪秀全的古战场。现在,该景区修复了战壕、碉堡和城门、城墙、铁索桥等项目。目前已完成的项目有:鹰扬古城楼、森林迷宫、直跨溪水两岸的铁索桥。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铁索桥上沿桂岭江远处看,对面山头上还遗留有太平军三十六坟遗址。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这里曾是太平天国古战场,石达开率数万起义军从广西辗转至此,太平军强行攻打鹰扬关 ,这一仗激战了三天三夜,太平军实力强劲但地形不熟,民团兵力不足但占据险要位置,双方均伤亡惨重,民团死伤千余,只有17人生还(对面山头上还遗留有太平军三十六坟遗址)。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山上得八月果,这是一种山上的野果,长得像芒果的水果,我们老家都叫它牛卵坨。“牛卵坨”主要生长在深山里,9-10月份,就会慢慢成熟,成熟后的果实颜色是金黄色,在一些地区,有着这样一句俗话“八月炸,九月黄,十月砸起卡巴让你尝”,那个九月黄说的就是“牛卵坨”。
   采摘“牛卵坨”的时间,一般都是农历九月,就可以上山摘“牛卵坨”,有时候运气好,一根藤上,你可以摘上100多个,直接剥皮吃就可以,里面的果肉有点像软柿子,但是籽比较多,吃的不太方便,只不过现在的话,估摸着摘不了那么多了。“牛卵坨”主要都还是长在山上,以前是根本没得卖,市场上也没有。不过现在也有人专门种植“牛卵坨”,像在某些网站也能买得到,价格的话,大概是10元/公斤。不过,这玩意儿,其实在农村那里还是挺常见的,卖这个价,也不知道是贵了还是便宜了。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廉政警句格言塑石:俭以养德,廉以立身。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后面是:红军亭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沿着小路继续上山。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这是鹰扬关城墙,前面就是鹰扬关城门。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鹰扬关城门。鹰扬关有古民谚云:"灯盏岭脚踏蛇龟,有命去,无命回。"有一个民间传说,可知鹰扬关及上草之险要:古时西北方有一个部落,其首领欲扩大地盘,带一支部队,攻城掠地,从广西打到连山县边境。部落首领派探子探查连山路途情况,探子语言不通,问了毗邻地区的几个老百姓便回去报告:"前面鹰扬关即属连山管辖。从鹰扬关到永和的路途艰险,山路崎岖,危险难行。听闻那第一,要经过十八条河(即地名十八水);第二,要穿越一片辽阔的万里荒坪(万里坪);第三,要抢渡一座神仙砌造的'仙人桥',此桥仙人降临就有,仙人离去就不见了;第四,要通过一个七里长的黑山洞,还要走过死马坪(走马坪)。"首领听后,以为前面关隘难渡,路途险阻,于是命令部队调头,放弃攻打连山。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关于仙人桥,也有个传说:古时,三省边界人民曾想互相往来,但来到鹰扬关,望着汹涌绕江水,只得无可奈何地回去。天上七仙女知道后,乘王母娘娘不备,偷偷溜下绕江,在十八水汇聚处,架了一座桥。谁知山里的猴子坏了事,见仙女架桥,便学公鸡啼鸣,仙女们以为天亮了,桥还没架好,便飞回天宫。十八水口,还留下两个巨大的桥墩,人们称之为"仙人桥"。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如果说,梅关沟通了广东与江西,西京古道连接了广东与湖南,那么,鹰扬关就是广东和广西之间最关键的交通枢纽。虽然,它们今天都随着现代化道路的建设而没落,但它们留下的历史遗迹,始终值得现代人追思凭吊。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作为三省交界,兵家必争之地,鹰扬关的战争故事不少。南宋初年,抗金叛将曹成落草为寇,扰乱地方,岳飞从南昌发兵,准备追剿,叛军一路南蹿,最终在贺州相遇,大战之后,曹成被迫余部降了岳家军。据说,在今天的鹰扬关,还有一处当年岳飞驻兵饮马的遗迹。清代中叶,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石达开率领的数万起义军从广西辗转至此,准备破关入粤。此时,当地民团头目周瑞贞、周显示早已派乡勇把守关隘,太平军派出的两名探子中的一名被当场射死,于是,太平军对鹰扬关采取了强攻。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太平军虽然实力强劲,但对地形不熟,民团虽然兵力不足,但占据了险要位置。此战,双方均伤亡惨重,民团死伤千余,只有17人生还 。今天,鹰扬关还有太平军三十六坟遗址与残存的战壕,都是当年那场大战的纪念。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太平军强行攻打鹰扬关,民团掘土成壕,垒石成堡,坚壁拒之,并派乡勇散伏山林之中。太平军强行攻打,与乡勇血战。周瑞贞对太平军“尽斩之”。
   据说这些碉堡都是当年战斗留下来的,碉堡和战壕,似在默默地向我们讲述太平军当年与民团激战的情景。
  硝烟早已散去,如今仅能从残存的几座碉堡、几条战壕中想象当年血漫山野的情景,如同这座历史雄关一样,已经逐渐被遗忘。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今天鹰扬关最重要的历史遗存,是上世纪30年代留下的。1931年1月17日夜,红七军作为战略转移的55团、58团经广西进入鹰扬关时,与广东连山军团发生激战。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的覃应机当年就曾参加过此战。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据说,当年红七军在鹰扬关埋藏了一批不便携带的山炮和步枪,1971年覃应机专程到鹰扬关寻觅这批革命文物,但未果。鹰扬关如今矗立的一块“红七军路过此关”的碑文,是1991年覃应机书写的。1999年,连山县委、县政府致力将鹰扬关打造成红色旅游景区,修复了古关城楼、城墙、战壕、堡垒、铁索桥等。作为广东省的红色旅游景区,鹰扬关每年接待了大批的游客。2012年,景区再次改造扩建,投资250万元,增建红七军纪念馆、红七军广场、红军战士浮雕、廉政警句格言塑石等。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鹰扬关城门右边石头上的刻字“历史雄关”、“两广官道”概括了鹰扬关的历史。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鹰扬关城门右边石头上的刻字“历史雄关”、“两广官道”概括了鹰扬关的历史。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鹰扬关城门里面。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鹰扬关城门里面。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红七军路过此关。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红七军路过此关。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入党誓词。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入党誓词。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鹰扬关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鹰扬关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这块石头上面就刻着一脚踏三省五个大字。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这块石头上面就刻着一脚踏三省五个大字。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这块石头上面就刻着一脚踏三省五个大字。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这块石头上面就刻着一脚踏三省五个大字。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这块石头上面就刻着一脚踏三省五个大字。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这块石头上面就刻着一脚踏三省五个大字。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这块石头上面就刻着一脚踏三省五个大字。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这块石头上面就刻着一脚踏三省五个大字。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鹰扬关是广东和广西的界关,它开始叫崖鹰关,是纪念汉代将军李广而设立的。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扼三省之咽喉,鹰扬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岳飞饮马处,据说北宋时,抗金叛将曹成沦为盗匪,扰乱地方,岳飞派兵追剿,从广西贺县途径鹰扬关,在此驻兵饮马,然后追击曹成至连州,迫使曹成率众降服。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宋朝抗金名将岳飞曾经追击叛将曹成经过这个关口,一直追到连县那边,连县城附近有个军营村,就是当年岳飞驻军的地方留下军营的名字。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岳飞饮马处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岳飞饮马处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鹰扬关城墙外的古道。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亭子,是鹰扬关关亭也是两广界亭,这座看似普通亭子,实则是一座很有意义的亭子。它的位置就是原来的古关关隘,亭子是由连山、贺县(今贺州市)两县共建,亭上“鹰扬关”三字由中共中央委员、原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题写。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20世纪70年代,当年红七军战士覃应机曾多次到鹰扬关一带寻找当年埋藏的武器,但因时间相隔40多年,无法找到。1992年到鹰扬关故地重游,并题写“红七军路过此关”。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红七军路过此关”。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前面是城墙外的路。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前面是城墙外的路。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前面是鹰扬关城门。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前面是鹰扬关城门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红七军路过此关”。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红七军路过此关”。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如果说,梅关沟通了广东与江西,西京古道连接了广东与湖南,那么,鹰扬关就是广东和广西之间最关键的交通枢纽。虽然,它们今天都随着现代化道路的建设而没落,但它们留下的历史遗迹,始终值得现代人追思凭吊。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国务院粤桂边界一号界碑,一边是广东,一边是广西。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一边是广西。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太坪天国古战场和红军路。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太坪天国古战场和红军路。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太坪天国古战场和红军路。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太坪天国古战场和红军路。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太坪天国古战场和红军路。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红七军曾路过此关,并在此设有战壕、碉堡。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在鹰扬关所在的岭上,山坡上,便是到处散布的碉堡群,城墙。山岗顶端有两条依山而建的战壕,第一道距顶端10多米,长约150米,宽约1米,第二道靠近岗顶,长约100米,宽约3米。山顶有3座碉堡,用岩石砌筑,直径3.6米,高1.5米,墙厚0.5米,门宽0.6米。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碉堡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鹰扬关的山顶就是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和镇上草村委会4公里处鹰扬关的一座高约20多米的小山岗上。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战壕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太坪天国古战场和红军路。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太坪天国古战场和红军路。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战壕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战壕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战壕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战壕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战壕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战壕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战壕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太坪天国古战场和红军路。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碉堡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城墙。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望江亭。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战壕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战壕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战壕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路的两边也是战壕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沿着太坪天国古战场和红军路下山。右边是城墙。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沿着太坪天国古战场和红军路下山。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沿着太坪天国古战场和红军路下山。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沿着太坪天国古战场和红军路下山。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沿着太坪天国古战场和红军路下山。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沿着太坪天国古战场和红军路下山。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沿着太坪天国古战场和红军路下山。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桫椤园,桫椤科植物的古老性和孑遗性,它对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具有重要价值,它与恐龙化石并存,在重现恐龙生活时期的古生态环境,研究恐龙兴衰,地质变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桫椤树形美观,树冠犹如巨伞,虽历经沧桑却万劫余生,依然茎苍叶秀,高大挺拔,称得上是一件艺术品,园艺观赏价值极高。
   桫椤濒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桫椤成年株每年产生孢子数量多,但死亡也多。在自然界,有幸存活的孢子,从萌发至形成幼孢子体这一过程,费时达1年以上,湿度、温度等生态因子的变化,都可能影响萌发孢子的生死存亡或延迟以后的发育进程。桫椤孢子萌发,形成配子体胚胎等过程对环境要求严格,发育对环境有严重的依赖性,限制了它只能在一定孤立的区域生栖繁衍,而成年株在周围5米范围内也限制了生长桫椤幼株,因此适宜生长的区域更小了。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尽管桫椤偶尔也能侵入并幸存在新的森林区域,但它竞争不过当地迅速生长的植物。桫椤是木本生植物,生殖周期很长,生殖过程在离体情况下进行,发育进程完全受变化的环境控制,不利于生存发展。桫椤无完善的根系,很难适应现存变化较大的生态环境。由于原始森林逐年破坏,桫椤赖以生存的温暖、潮湿、荫蔽、水分充足、土层肥厚和排水良好的环境受到毁坏或消失,桫椤本身也就受到威胁或毁灭。人为直接砍伐,使生长数年的或几十年的桫椤毁于一旦,不法分子盗挖盗卖桫椤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桫椤园下来后,又经过铁索桥,跨越桂岭江。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我不知道,是历史让鹰扬关真的将她的名字鹰扬了天下,还是鹰扬关在历史上扬了名?但可以知道的是,鹰扬关是拥有悠久的历史的,而在历史滚动下,自然地沉淀了浓厚的历史气息。今天,站在鹰扬关前的碉堡上,历史的硝烟早已经轻烟飘散,没有了历史的纷嚷,但在这里,依然可以看得到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鹰扬关在连山县政府的努力下,已经逐步建设成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的开发建设成为了美丽的风景区,如今在鹰扬关上,修复了战壕、碉堡和城门、城墙、铁索桥。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站在鹰扬关上,徜徉其中,在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的花的海里,抚摩着碉堡,城墙,看着满山的红色,仿佛在红色的世界里,再回到历史,再回到了那充满了呐喊,厮杀的沙场,无边的壮志豪情顿涌心头。 
  这所有的建筑,都极力地根据当年历史的遗址或史料的记载加以还原,虽然是新建设的,但沉重的历史味道,还是给人很容易地嗅到。徜徉其中,在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的红色的花的海里,抚摩着碉堡,城墙,看着满山的红色,仿佛在红色的世界里,再回到历史,再回到了那充满了呐喊,厮杀的沙场,无边的壮志豪情顿涌心头。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曾经的雄关古道,如今已经鲜为人知,百余年前,这里还是三省通衢,兵家要地,时至今日,鹰扬关周边高速、国道、省道、县道交叉纵横,曾经的的交通要道,被人遗忘在群山峻岭间,变成了一处游客鲜至的景点。
     如今,我虽然已经来过一次鹰扬关,但一切都在时间里逐渐地陌生,但一提起鹰扬关,我还是深深地喜爱着她。我们知道,一个风景区,单单只有美丽的风景的,人文与历史严重缺席的话,即使再美丽的风景,也只能是暂时的使人陶醉其中,但过后,我们又可能被更美丽的风景吸引了,看多了,便会把美丽的风景逐渐地模糊开来,终于没有印象。于是,我忽然明白,鹰扬关在自己心目中的记忆是那么深刻的原因,原来在她美丽的外表下面,还有着丰富的人文文化和历史沉淀。正是这一切,使我,也使更多去过鹰扬关的人至今依然不能忘记她的美……
  站在鹰扬关的高台上,回望,我看到了高大的碉堡,雄伟的城墙,漫山的映山红,还有那历史……历史的今天,有昨天的影子,所以历史总是那么的沉重,但我相信,鹰扬关一定会在新的时代里,就像那只雄健的石雕大鹰一样,展翅而翱翔蓝天之上。这就是鹰扬关,我曾经在鹰扬关上一脚踏了三省!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红七军纪念馆旁边的南瓜。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红七军纪念馆旁边的南瓜。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红七军纪念馆旁边的南瓜。
两广官道历史雄关一脚踏了三省--广东连山鹰扬关游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