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2021-05-12 07:58:46)
标签:

广州市

番禺区

石碁镇

官涌村

游记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21年5月5日

   在广州地铁4号线石碁村站A出口,乘公交车2站路就到达官涌村。途经官涌村公交车的路线5条:番92路、番92短线、番93路、番111路、番126路。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充满艺术气息的小乡村的官涌村位于石碁镇中部,因尖峰山下有一条名为官涌的小溪,该村傍涌而建,因而名为“官涌”。在官涌村口有一个牌坊,牌坊名“官涌村”三字为已故乡贤、著名书法家麦华三先生书写。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牌坊上有一副对联:“官兵沓至屯田,忆昔日,依山傍水,先祖勤劳兴七约;涌岸纷来恳地,看今朝,种豆莳禾,后人奋发乐千秋”,这是已故乡贤、书法家麦少麟先生撰写,记录了官涌村的历史和往事。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牌坊边有以指示牌,指示牌有图和箭头:华三书院、雪松麦公祠、茂生纪念学校、麦华三故居。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过牌坊,我沿姚大街进村。走约100米就是“水月宫”。“水月宫”是一九九六年重建。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水月宫”大门的对联是:紫竹林中观自在,白莲座上现如来。紫竹林中观自在,白莲台上现如来。先林中再台上,先观看再发现。
这两句话,常见在佛龛的左右两侧,以对联的形式存在。正确的念诵顺序是:“紫竹林中观自在,莲花座上现如来”。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这个不是佛经中的词句,属于后来人添加在佛龛上的,增加一些韵味。所以从字面意思理解就可以了。比如,紫竹林,是民间普遍的观世音菩萨信仰中,认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是在紫竹林中。观自在,是指观世音菩萨。这前半句可以理解为,观世音菩萨在自己的道场中。后面,莲花座上现如来,是指成就的诸佛菩萨才会坐在莲花座上。现,是指显现。如果是佛龛上用这两句,那么表达的意思就是:这个佛龛相当于观世音菩萨的道场,而观世音菩萨正显现在其中安坐。因为佛经中有说过,观世音菩萨是古佛乘愿再来,以菩萨身份度化众生,所以说是佛在其中安坐也可以。如来,就是佛的名称。
在佛教自身的立场来看,有信众为诸佛菩萨造佛龛,在家中供养,这个没有过失,而且是有功德和利益的。具体到哪一尊,就很详细了,在此不多做解释。此处要提到的是,如果你供的不是观世音菩萨,用的佛龛上有这个对联,也没关系,一样有功德利益,不会有过失的。再次明确这个对联一样的句子,并不属于佛经中的经典,所以要不要使用有这句文字的佛龛或其它什么物件,全看使用者本身的喜好。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不一定正确,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你在看到答案后能够谨慎取舍。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水月宫”后沿姚大街走几十米,左转下巷5米就是“雪松麦公祠”。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雪松麦公祠大门的对联是:宿国家风旧,寅春气象新。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祠堂文化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祠”指的是祭祀,“堂”指的是高大宽敞的房屋。祠堂文化与祠堂建筑的兴盛,与中国传统的祭祀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雪松麦公祠头门上的山水画。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雪松麦公祠头门上的山水画。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雪松麦公祠头门上的山水画。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雪松麦公祠头门上的山水画。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雪松麦公祠头门两边墙上有黑釉花窗。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头门两边有石雕。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头门两边有石雕。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虾弓梁”是木做的。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虾弓梁”是木做的。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雪松麦公祠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村里的古井。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明砖井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明砖井位于官涌村麦上街三巷,具体建筑年代不详,相传建于明代官涌村开村之初,砌井之砖为明代所制,并为四方井。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井口由花岗岩石铺成,井口的内尺寸为64.5厘米X64.5厘米。外尺寸为87厘米X87厘米。井旁有一块花岗岩石碑,上刻有“明砖井”,上款刻:“官涌村开村之初”,为著名考古学家、官涌村人麦英豪先生所书。官冲村“明砖井”至今仍为村民使用。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明砖井”这条巷进去几米旧是麦华三故居。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这小巷是麦上街三巷。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麦华三的故居在村里的一条丝毫不起眼的小巷里,麦华三出生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麦华三故居一直没有人居住,多年前已经空置破坏。直到两年前,家里人觉得旧居这样破坏下去太可惜,商量之后,再加上村里的支持,按照原样进行了修复,现在故居家里人自己建成了纪念馆,里面陈列着麦华三生前的照片以及部分原作。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家麦华是著名书法家、理论家、及书法教育家。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在麦上街三巷尽头的明砖井西面30米处就是华三书院。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出生于石基官涌村的著名书法家、理论家、及书法教育家麦华三先生(1907-1986)生前为广州大学、中华文化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等学院教授、广州美院副教授,兼任广东省文史馆馆员,曾任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其一生致力研究书法艺术,自学成才,勇创新体,书法学术影响广泛深远。麦先生在教育方面更以无私奉献之精神培育大批书法人才,桃李满天下,实为现代岭南书坛奇葩。
站在明砖井边拍的。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官涌村还养育了驰名省、港、澳及日本的著名书法家和书法教育家麦华三先生。养育了还活跃在省内考古界的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先生。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石碁镇政府对“华三书院”的建设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官涌村委干部、麦华三的儿子麦广生以及麦华三书法学会成员就“华三书院”建设项目进行座谈,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将“华三书院”打造成岭南书画家交流、创作、展示作品的平台,培养青少年人才的基地,并对岭南书画家以及书法爱好者免费开放。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华三书院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华三书院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华三书院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华三书院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华三书院前面街的墙画。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华三书院前面街的墙画。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华三书院前面街的墙画。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华三书院前面街的墙画。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华三书院前面街的墙画。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历经60余年风雨沧桑旧貌依然,“茂生纪念学校”位于官涌村村委会对面,两层高的红砖小楼掩映在梧桐树中,楼顶盛开的莲花是学校的校徽,由五片绿色花瓣组成,最上面是茂生首字母“MS”,下面是一本书,最下面是“1949”。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校徽下面的茂生纪念学校几个大字由高可宁亲自书写,再下来就是学校的校训“勤扑诚勇”。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校门建筑采用华表式显得威严壮观。据“茂生纪念学校碑记”记载:“茂生纪念学校”占地5亩,校舍一连五座,各高二层,全部构以钢筋三合土,坚固堂皇,前有操场,后为校园,东连姚家祠,西傍水月宫,官溪水环其右,念慈亭翼然于其左。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石碁镇官涌村的“茂生纪念学校”是麦华三受同是官涌人的高可宁委托筹建的,并担任该校的名誉校长,为官涌村乃至石碁镇培养了大批人才。麦华三的拳拳爱乡之情铭记在官涌村民心中。麦华三的故居一直得到妥善保护,2011年麦华三后人出资对麦华三故居进行修葺,并将故居的一部分作为陈列馆,展示麦华三真迹作品。为了更好地展示麦华三的书法作品,给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麦华三后人计划在官涌村建设一座“华三书院”。经过镇、村的协调努力,目前“华三书院”选址已定并动工修建,预计明年底能建成。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高可宁修建“茂生纪念学校”的原因,在“茂生纪念学校碑记”中有记载: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孝顺的子子孙孙层出不穷,上天会恩赐福祉给孝顺的人),可宁高公之创建本校其亦诗之所谓能锡者耶。高公以逾古稀之年而孺慕之心犹赤子也,既建此校以纪念其先翁茂生府君,复作念慈亭以纪念其妣孔氏如珍太君,盖欲继述先志而为桑梓奠百年树人之基也。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高可宁修建“茂生纪念学校”一方面是为了纪念父亲高茂生,福荫后人,另一方面是继承父亲的志向兴办教育造福桑梓。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1948年冬,当时在岭南书坛已名声大振的麦华三到香港展览中国三千年来书法源流。高可宁设宴款待麦华三,席间提出建立“茂生纪念学校”的想法,委托麦华三筹建“茂生纪念学校”并任该校名誉校长,麦华三慷慨应允。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麦华三回到官涌村筹建“茂生纪念学校”,乡人非常支持,让出田地和树木,由高可宁照价购买建校,而且姚麦两族同意将学校前面的土地永远借给学校做操场。高可宁还从香港派了建筑公司修建“茂生纪念学校”。学校自1948年底动工至1949年10月,与念慈亭一并建成,共耗资28万港元。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茂生纪念学校”建成后,除了招收官涌村的小孩入学,周边村的小孩也招,而且学生全部免收学费,并设助学金,所需经费全由高可宁赞助。高可宁逝世后,他的后人仍坚持资助“茂生纪念学校”,连续多年给予学校每年5万元的助学金。解放后,“茂生纪念学校”由政府接管,但仍然发挥其普及教育的作用,一直到2012年9月,在茂生纪念学校后面修建了新的茂生小学,茂生纪念学校才停用。如今的茂生纪念学校成为官涌村的文化室,继续发挥着作用。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高可宁、麦华三的拳拳爱乡之情,官涌村民铭记在心。高可宁、麦华三的故居一直得到妥善保护,即使在“文革”时期。如今在麦华三故居旁修建了麦华三纪念馆(万简楼),纪念馆里展示了麦华三的书法作品、文史资料及一些生活用品。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纪念馆里同时陈列了高可宁、麦英豪等官涌村名人的文史资料。麦华三的弟子经常到纪念馆交流、展示、传授书法技艺,为官涌村再添文化魅力。
 据说“茂生纪念学校”和念慈亭的钢筋、水泥、红砖都是从香港运过来的,部分红砖上还有英文字母。“茂生纪念学校”异常坚固,60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保持当初的面貌。就连学校的铁门,虽然经常被学生推来推去也没有损坏,只是更换过轮子。念慈亭如今仍然在用,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念慈亭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念慈亭呈六角型,全亭用钢筋水泥浇注成型,斗拱飞檐,覆以绿色琉璃瓦,其余部分,饰以意大利彩色水磨石米批荡,有座位15。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亭匾为白云石制,阳文刻“念慈亭”三楷体字,下款为“可宁书”三字,伴以楹联“善将慈母意,写入里人心”,为麦华三所书。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亭内还有高可宁撰、福耀(高的三子)书的对联“苦尽甘来凭庇荫,天长地久念劬劳”。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番禺石碁镇官涌村姚氏宗祠在番禺官涌村官涌路。姚氏宗祠在官涌村官涌路20号,大门朝东,南毗邻该村旅港澳殷商高可宁先生为纪念其父高茂生而建的石碁镇茂生小学。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宗祠是典型的广府二进祠堂,清朝建筑,包括大门和包台的一进完好,而二进的祖堂是崩塌后重建的,可惜没有按原风格复建。大门阳刻“姚氏宗祠”4个大字石匾是清“光绪丁亥(1887)仲春谷旦年新会谭国恩书”,字好。谭国恩,字彤士,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丙戍(1886)年进士,官工部主事,广西候补知府。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祖堂放有写有“姚公抱源历代宗亲”的神主牌和香炉,上方悬挂道“道光戊申(1830)吉旦陈XX书”的“庆云堂”堂号木匾,字也漂亮。据说有一坤甸木,刻有满文,在祠堂角落木堆中。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官涌村现约有1900多人。古有10姓:麦,郭,姚,朱,高,梁,王,刘,蒋,邓。他们的祖先是明洪武九团的兵工,居住官涌。明朝兵工地位低微,子孙不能参加科举;直至清,康熙帝认为这些子民也税纳粮,可参加科举。乾隆42年麦亩登进士,光绪32年姚炳佳中举。
     现在,官涌村姓氏组成已变化,不只原10姓,还有其他姓氏,但麦(约500人),郭(约400),姚(约200),依然是大姓。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官涌村历史悠久,古迹繁多。村内有保存尚好的关帝庙、长生庙、金花庙、观音庙和古祠堂5间,有明、清年代茭塘司与沙湾司分界的不小溪及分司桥。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建村600多年的石碁镇官涌村,先后走出了高可宁、麦华三等著名人物。高可宁、麦华三功成名就后不忘乡邻,携手修建“茂生纪念学校”造福桑梓,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才。
   官涌村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上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风云港澳的乡人高可宁,在港澳经营商业、戏院、娱乐场、当铺、饭店、码头和客轮航线等。曾任澳门商会会长,1952年获葡萄牙政府授予"基利斯笃大授勋章"。高可宁1926年就回乡捐资创办德成义学(官涌小学即茂生纪念学校的前身)1949年再捐建新校舍,即茂生纪念学校,该校舍至今尚在使用。高氏家族在港澳尚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据说,官涌村为明朝屯田开垦的官兵及后人所建,全村多达11个姓氏,主要姓氏有麦、高、姚、郭、朱、刘、梁等。但建村600多年来,乡邻和睦,乐也融融,从来无姓氏之间的吵架纠纷。皆因族人的先祖均为屯兵部队,其后人也传承了军队团结和睦的作风。
   环境整治,宜居秀美,官涌村不仅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干净整洁的自然环境。漫步在官涌村,村道干净整洁、村屋规划整齐,映入眼帘的农村风光如画一般。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俗话说“家风正民风淳”,二者相辅相成,民风是一种传承,必然影响家风,家风则是民风的基础,家风相连成民风自古以来,这个小村虽然地处番禺一隅,却崇文重教,名人辈出......岭南杰出书法艺术家麦华三、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著名农民曲艺家朱甜、“红色”名医梁俭光和梁翕光等均出自官涌村。
  官涌村名人麦华三是著名书法家和书法教育家,毕生致力于书法的创作、研究与教育。其书法在实践与研究上结合甚紧,临习与著述甚勤。
  麦氏书法各体皆能,对二王小楷研习尤其不遗余力,所创麦体楷书曾于上世纪60年代风靡岭南乃至全国,于书法的普及和教育贡献特多,被誉为“现代岭南书坛大名家”。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2017年,为更好地展示麦华三的书法作品,给“麦体”书法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麦华三后人在番禺区、石碁镇有关部门支持下,在官涌村麦上街六巷建设了华三书院,华三书院共5层楼,一楼为展览厅,二楼为接待室,三楼为工作办公室,四楼为创作教研室,五楼为休闲观光亭。
  如今,华三书院被打造成岭南书画家交流、创作、展示作品的平台,培养青少年人才的基地,并对岭南书画家以及书法爱好者免费开放。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游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