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2019-09-16 11:43:03)
标签:

兴龙祠

广东乐昌

坪石镇

罗家渡

杨毡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19年4月
  在李建生伯伯家出来,我本来准备去兴龙祠看看的,没想到在门口的公路边刚好遇见了管理兴龙祠的李长发叔叔,然后我就跟着他到了兴龙祠。
  管理兴龙祠的李长发叔叔。他的左手边就是去兴龙祠的路,进去300多米就到了。我拍照站在这里是S248省道,右到坪石镇,左到黄圃镇、湖南,庆云镇、两江镇、九峰镇、乐昌城区。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兴龙祠的的小路。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兴龙祠的的小路,前面有房子和大树那里就是兴龙祠。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兴龙祠对面那山叫中古仙。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兴龙祠。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兴龙祠墙上贴了张用红纸黑子写个大大的“神”字。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兴龙祠广场边两颗百年的柏杨树,像一对老人保护着兴龙祠。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兴龙祠广场边两颗百年的柏杨树。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在进兴龙祠左边的墙上贴了一张告示。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兴龙祠外全貌。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兴龙祠外全貌。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兴龙祠大门。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大门上是:“兴龙祠”。两边对联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又新粘贴的对联:杨树葱郁佛光普照,毡映蓝天神通广大。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大门上是:“兴龙祠”。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大门进去就是一个院子,中间有一个亭子,大概有4平米。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是给信徒们烧香和烧钱纸,有一个箱炉和一个烧纸槽。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管理兴龙祠的李长发在亭子里烧香。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面对着兴龙祠主殿,左面二楼是南海观音。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南海观音大门顶上是:“应显灵威,两边的对联是:南海金波湧,观世救苍生。”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南海观音神像。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兴龙祠主殿大门的对联是:乔木发千枝岂非一本,长江分万脉总是同源。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李长发在兴龙祠给我讲兴龙祠的历史。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李长发在兴龙祠给我讲兴龙祠的历史。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主殿右室是送子娘娘,送子娘娘原先在这兴龙祠对面的中古仙山顶上的,中古仙山顶上的送子娘娘庙也是在1931年(民国二十年辛末岁)日寇争华年间把圣庙神像焚燃一空,到现在也没重修,中古仙山顶就只还有送子娘娘庙原址地基,所以,兴龙祠就把送子娘娘请下来,安坐在兴龙祠。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送子娘娘神像。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兴龙祠主殿是国公朝王、韩公夫子、玉封将军的神像。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兴龙祠主殿是国公朝王、韩公夫子、玉封将军的神像。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兴龙祠主殿。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兴龙祠主殿右边墙旁边还摆着4个神仙:第一个大同法师神仙双手那着“风调雨顺”的牌子,第二个是杨毡李氏的祖先李金一郎,第三个是皈塘的李氏祖先李南英、第四个是也是杨毡李氏的祖先李珠树。
  一般风调雨顺指寺庙山门两旁所塑的四天王。凡寺门金刚,各执一物,俗谓‘风调雨顺’,执劒者风也,执琵琶者调也,执伞者雨也,执蛇者顺也。
  「风调雨顺」的意思是风雨及时而适量。这个成语可用来形容丰年安乐,天下太平的景象。典源出自《六韬》。《六韬》记载太公姜尚与周文王、武王商讨如何推翻商朝的谋划内容,共有六篇。前二篇文韬、武韬为政治的战略,后四篇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则是军事的战略。《旧唐书》有一段《六韬》佚文记载:武王伐纣,天下大雪,雪深三尺,突然有五人乘马车,后面跟着二人骑马,到营帐前求见武王。武王觉得很奇怪,就问太公姜尚,太公说:「他们是五方之神,天意要您建立周朝,他们是前来接受派遣的。」武王马上迎接五神入营,请他们协助驱除纣王,救众生于水火之中。武王消灭殷商的暴政后,五神完成任务,随即返回天庭。从此风雨及时,五谷丰收,人民富乐安康,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即摘自典源,用来形容丰年安乐,天下太平的景象。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土地公公。土地神又称土地公或土地爷,在道教神系中地位较低,但在中国民间信仰极为普遍,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流行于全国各地,旧时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祀奉土地神的现象存在。 在中国的“神鬼世界”中,土地神算是众神有一位末等的“芝麻官”,但它家族庞大。旧时,在中国大地上,几乎到处可见石砌的、木建的小小土地庙,里面供奉着土地公、土地婆,香火还挺旺。
  土地神源于古代的“社神”,是管理一小块地面的神。最早称为土地爷的是汉代蒋子文。土地神崇奉之盛,是由明代开始的。明代的土地庙特别多,这与皇帝朱元璋有关系。土地神的形象大都衣着朴实,平易近人,慈祥可亲,多为须发全白的老者。一般土地庙中,除塑土地神外,尚塑其配偶,惜称“土地奶奶”,与土地神共受香火供奉,没有特殊职司。玉皇在其诞辰日的下午回鸾返回天宫。是时道教宫观内均要举行隆重的庆贺科仪。
  农历二月二日叫做“头迓”,十二月十六日叫做“尾迓”,尤其尾牙商家更是为了答谢员工一年的辛苦,请吃“尾牙”宴。祀的土地公都是慈眉善目,白须白发的老人,有时会有土地婆陪祀,有时则只有土地公而已。这是中国民间传说着一个故事:玉皇大帝委派土地公下凡时,问他有什么抱负,土地公希望世上的人个个都变得有钱,人人过得快乐。土地婆却反对,她认为世间的人应该有富有贫,才能分工合作发挥社会功能。土地公说:“那么,贫穷的人不是太可怜了吗?”土地婆反驳着:“如果大家都变有钱人,以后我们女儿出嫁,谁来帮忙抬轿子呢?”土地公无话可说,也因此打消这个原可“皆大欢喜”的念头,世间才有今天的贫富悬殊差别。世上觉得土地婆自私自利,是一个“恶婆”不肯供奉她,却对土地公推崇备至。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信徒们在兴龙祠广场边两颗百年的柏杨树下,建了一个小庙,安放了几个神仙像。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每年兴龙祠都要和龙兴庙一起参拜,所以要写红单,红单内容格式如下。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红单:
  今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下广东道韶州府乐昌市罗家渡杨毡和皈塘X祭的仁思福主:国公朝王、韩公夫子、玉封将军,大同法主、李金一郎、李兰(南)英、李珠杵合庙,文武众神祠下腻于丁亥年古历正月招兵,集将择初八日吉时建坛啟。
  此致                           
                                               敬请
                                             何大法师法签
 头诚香首
  李明清
  香首
  李井旺  李塘太  李生太  李胡太  李林旺  、李水清 。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红单。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求子单。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兴龙祠原名重龙庙,始建失考,1931年(民国二十年辛末岁)日寇争华年间把圣庙神像焚燃一空,在当时没有经济能力修复和新塑神像,直到1941年(民国三十年)改为“皈上乡国民小学”。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兴龙祠庙办学三十余年,到1973年才并到罗家渡学校(本人一、二年级是在这皈上乡国民小学(后为祠堂小学)读书,三年级开始才到罗家渡学校读书到初中毕业)。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兴龙祠建在杨毡大洞口,三位专神历来神威浩大,有呼风唤雨,有求必应之灵气,为消灾祈福、为报答神明之恩德,为恢复文物胜迹,四处善男信女,逐起建庙文念,在2000年冬新苗竣工,大神以开光安位,命名兴龙祠。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兴龙祠神像在1986年、1987年筹资雕刻塑像,供有:国公朝王、韩公夫子、玉封将军、送子娘娘、观世音菩萨、大同法师、李金一郎、李兰英、李珠树法师。当时安置在杨毡山田村学堂,1988年有人举报搞迷信活动,被罗家渡公社拉走放在公社仓库十年,后经1998年宗教文化得以好转,民心所向,才拉回来安放。
  在2006年7月,一场超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把整个神像和庙(社)都冲得惨状难视,在远近乡坊、仁人善士,踊跃捐资、慷慨解囊下,不到二年时间,为信士、仁人祈福的神祠、庙貌一新。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在2006年7月,一场超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把整个神像和庙(社)都冲得惨状难视,在远近乡坊、仁人善士,踊跃捐资、慷慨解囊下,不到二年时间,为信士、仁人祈福的神祠、庙貌一新。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国公朝王周公姬旦,周文王第四子,周初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思想的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特别是当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历代统治阶级的治国基础以后,周公几乎成为完美无缺的圣人典范。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他曾辅助武王翦灭殷商;在武王去世、主少国疑之时,作为“帝师”,他东征叛国、平定三监;叛乱平息后,大行封建以屏周室;并主持营建洛邑;制礼作乐,初步建立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中国宗法制度;他是历史上里王位最近的人之一,是历史上第一个与君主并列称“王”的臣子,曾经“摄政”的舜、禹最后都登基成王,但周公最终让位成王,有始有终,以至死后,成王都不敢以臣子葬,“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韩昌黎,即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北昌黎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发起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其自称祖籍在河北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韩愈一生创作了几百首诗,对我国创作诗句有着深远的影响。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韩愈提倡写文章时要文声载道,摒弃华而无实的骈文风格,推崇形式自由,内容丰富的散文风格。这就是他发起古文运动的根本目的。宋代苏轼称其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却勇夺三军之帅。” 古文之兴,盛于唐宋,唐宋八大家,又以昌黎先生开千古文风之滥觞,故后人推其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凡学习古文者,必须要研读韩文,精通了韩文也就通晓了古文,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千古文章。可见,韩愈的文学造诣之高,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著有《韩昌黎文集》。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阱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李广(?-前119年),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兴龙祠--广东乐昌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