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2019-03-28 11:53:00)
标签:

从化

广州

东风村

殷家庄

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李灶生
                   2019年2月10日
  坐地铁14号线到东风地铁站下,在D出口出来,沿X935(镇北路)南走,走到进从化城郊街东风小学路口有棵大榕树的三叉路口,右是去从化城郊街东风小学,要左转走,经东风村南庄.
  殷家庄位于从化城郊镇东风村,明初建村,老村分为南庄和西庄,建筑面积近2万多平方米。顾名思义,南庄就是建在村子的南面,西庄建在村子的西面。
  西庄的布局及规格相当考究,村面两池塘间的走道有一棵百年古柏。村首是五进祠堂光岩公祠,祠堂右侧是9路形式统一的民居,每列4户,共36户。在民居之后是一列两层的回水屋,与光岩公祠第五进相接(已写游记--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李灶生,2019年1月27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1be0340102ykhs.html)。
  殷家庄古村落位于从化市城郊街东风村,此处民风淳朴,生活祥和,是广州市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也是从化市著名的古村落之一。
  据记载,明初时期殷氏从东莞迁来从化建村,并以族姓殷冠村名。整个殷家庄古村落的形状布局如同蝴蝶,村落竹林掩映,溪水环绕,古朴典雅,呈现典型的岭南古村落的整体格局。殷家庄古村落原分为西兴里、南兴里、南建里、全兴里、东庄里、祠堂里六部分,后西兴里及南兴里改称为西庄和南庄,全兴里改称为土贝,东庄里改称为头围,祠堂里改称为文献里并且被张姓迁入居住,并新辟了新西庄,故今日殷氏仍有六个居住地。
  以“庄”为单位形容聚居地,这也是殷家庄与众不同的地方。殷家庄古村落在西、南、东三面拥水,背后依林,东面是流溪河,北面是风水林,整体布局整齐,巷道横平竖直犹如棋盘,布局形式为“梳式布局”,祠堂在前,民居在后,建筑总面积近2万多平方米。整个村落中的纵向巷道数量远大于横向巷道,而村中的交通主要依赖于纵巷。
  南庄南临大池塘,布局与西庄相类似,只是在第三排民居之后加了一条横巷,并且在东西两面加以回水屋,构成了南庄完整村落布局。南庄的村首是殷氏宗祠,该宗祠是殷家庄的大祠堂,共三叠,头叠头厅,进来是庭院,二叠大堂,再进是另一个庭院,两旁有作厨房用的厢房,三叠是正殿。
  祠面宽3间13.2米,进深三38.2米,建筑面积584. 24平方米,坐北向南,硬山顶,耳墙,青砖、木、石结构。祠前空地左右各置一进士旗杆夹,一进大门两侧立石门墩,内立4根石柱,二三进天井有连廊。
  祠堂朱瓦绿檐红梁,屋顶两侧瓦背上有两只石狗在守望殷家庄,锅耳与屋顶拱起立体的夔龙纹,左右龙纹上龙头鱼身的两尾鳌鱼正作势下潜。殷氏宗祠不置麒麟守门,却在屋顶上大做文章,老一辈人将其唤作“鳌鱼翻身”,村民对这瓦背上之饰物寄寓了“鳌鱼平地震,石狗守门户”的美好愿望。祠堂内墙檐下仍有保存较好的丹青人物故事壁画及诗词,可供后人观赏。在每年正月初六,殷氏族人会在殷氏宗祠举行“上老灯”的风俗,此时年满花甲的老人会让儿孙把一盏红烫金的红灯笼挂到横梁上,全村人在祠堂面前团聚吃饭,表示敬老孝顺。
  殷氏宗祠前面禾坪左右两侧各立一座以花岗岩为底座的旗杆夹,其上各竖两块花岗岩的进士石牌夹木旗杆,旗杆高20多米,石牌上刻“光绪六年庚辰科进士殿试”,落款为“钦点二甲金殿传胪殷攀龙立”。据了解,竖举人旗杆夹挂旗帜是清代珠三角的民间风俗,在科举制度朝代参加朝廷殿试,取得进士或举人以及贡生功名者,会授予爵禄,并赐予旗帜,竖于精工建造的石旗杆夹上,以示显贵和辉煌,因此旗杆夹是宗祠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祠堂以东是排列整齐的几条古巷的末端,有一座五间两廊的庭园式建筑,名为殷福熙旧居,是清光绪年间殷家庄地主殷福熙的居住地,其大门正对小巷,这是一座前倒座建筑,中间大厅宽阔,天井两侧墙上开砖雕漏窗,窗上灰塑书卷。前廊上有纵脊,上有博古,外山墙有卷草纹。两侧偏间前皆有天井,种有花草,脊上有精美灰塑图案。
   殷氏宗祠前面禾坪左右两侧各立一座以花岗岩为底座的旗杆夹,其上各竖两块花岗岩的进士石牌夹木旗杆,旗杆高20多米,石牌上刻“光绪六年庚辰科进士殿试”,落款为“钦点二甲金殿传胪殷攀龙立”。据了解,竖举人旗杆夹挂旗帜是清代珠三角的民间风俗,在科举制度朝代参加朝廷殿试,取得进士或举人以及贡生功名者,会授予爵禄,并赐予旗帜,竖于精工建造的石旗杆夹上,以示显贵和辉煌,因此旗杆夹是宗祠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祠堂以东是排列整齐的几条古巷的末端,有一座五间两廊的庭园式建筑,名为殷福熙旧居,是清光绪年间殷家庄地主殷福熙的居住地,其大门正对小巷,这是一座前倒座建筑,中间大厅宽阔,天井两侧墙上开砖雕漏窗,窗上灰塑书卷。前廊上有纵脊,上有博古,外山墙有卷草纹。两侧偏间前皆有天井,种有花草,脊上有精美灰塑图案。
  在南庄还有一间祠堂,名叫班墀公祠。该宗祠相对较小,大堂正中,是用于给村民庆祝生孩子挂灯用的,如果家里新添一男丁,殷氏人就会在男丁出生后的第一个正月初十,在宗祠横梁挂上一盏红灯,为新丁求福。班墀公祠正中两侧的对联道出了殷氏来历:源自润水系出罗山,派修香溪支分白石,意思是殷氏祖籍江苏润水,而从化殷家庄第一个祖公则出自罗浮山。
  寻根究底,殷氏祖公文彦公是宋末进士,时任惠州通判,因为为人刚正不阿,得罪了权贵,晚年隐居于罗浮山。其膝下有三个儿子,第三子仁禄公是一个做洋线铃铛小生意的货郎,元朝年间,先到东莞白石岗一带,后来到从化(旧时番禺北区沙垣圩)安顿下来,建立殷家庄,后世繁衍生息,渐渐开枝散叶,根据祖宗训诫,殷氏按“克敬录先德,承君后裔昌,世泽源流远,开枝发叶长”二十字排辈。
   据了解,解放前殷氏族人主要以织竹业为生,平均每家一年能消耗上万棵竹子,整个从化地区30%的竹制品产自殷家庄,如今殷家庄北部依然有大片竹林。殷家庄的老人仍留着一手编竹的好活,拿刀子将竹篾削细后,将表面刨光滑,然后熟练地将竹篾编织成箩筐,待箩筐成型后,老人便留下筐口的工序,将箩筐一个个倒扣晾晒,晾晒完毕后加上筐口的工序,一个竹编的箩筐就大功告成了。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殷氏后人逐渐舍弃了以织竹为生的生活,开始了四海谋生,外出闯荡的打拼。殷氏后人中有为官者,也有经商之人,各行业都有涉足。在逢年过节、婚嫁生子之时,外出闯荡的族人有时也会回到殷家庄大摆宴席,与族人分享其快乐与幸福,也有族人回到自家的祖屋门前贴上一副喜庆的红对联,以求殷氏祖宗的保佑。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广州从化东风殷家庄南庄游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