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从化城郊镇大夫田村游记
李灶生
2019年3月1日
2019年3月1日早上5点多就起床,洗刷后拿好相机就出门。坐公交车到体育中心BRT站,下车后走到体育西地铁站坐3号线北延段,7点在嘉禾望岗转14号线,在嘉禾望岗坐快车到从化客运站地铁站,地铁站上来后,左转沿从城大道走几米在姓钟围站坐从化3路,在这站坐从化3路到西宁西路站下车,沿西宁路走,走几分钟就到了西宁中路与教育路交汇处(原人民公园)从化革命烈士纪念碑。
革命烈士纪念碑看后,就沿着西宁东路向东走,想去广州市从化区河滨北路的从化博物馆参观,因时间还早就到从化博物馆前面流溪河的河岛公园逛逛。
河岛公园游后经小桥走过,在公路对面看到从化博物馆大门紧闭,走进一看,玻璃门上贴了一张“闭馆通知”,“闭馆通知”下面还有一张写到“从化博物馆装修改造,已搬迁到从化图书馆办公”。因不知从化图书馆在那,再说也不知有没有东西看,所以就没打算去参观了,于是,从原路(西宁路)走到西宁西路站坐从化3路到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城郊街道大夫田村。
大夫田古村落位于城郊大夫田村。坐向正对南面的双凤山,半月形池塘与村同宽。建筑包括村头祠堂、村口门楼、村中民居等。民居建筑夹在两门楼间,永坚李公祠建于紧邻西侧民居外,民居建筑长约200米,深50余米,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民居呈中间对称排列,共11户,是间(即第6户民居)建成比其他10户面阔更宽,所用石料更多。11路建筑以IO巷相分隔,巷口无楼,但其门上有瓦作。
民居多为三间两廊,中间一列五间两廊例外。村面第一排屋全为统一布局,前瓦脊照墙,两廊与正厅围成一长方形天井,天井内挖水井,正厅两侧为房,三间。中间一列民居是中心建筑,为五间两廊,第1户以麻石作墙脚。
据说,明朝时,该村的始祖李永坚原居住在荷村村,后来有一次赶鸭到了大夫田村的区域,当时荷村村与大夫田村之间并没有桥互相联通,后遇暴雨,李永坚无法回去,便在大夫田村住了下来。后来,他带上妻儿举家搬到了大夫田村所在地域,从此,李氏家族在此地开枝散叶。六百年前大夫田村的人把“大夫田村”名字刻在门楼上,后来,因为“大夫”是古代官名,而大夫田村并没有出过考取此类官职的村民,因此不敢如此明目张胆地把“大夫田村”刻在门楼,于是村里的人又把其抹掉,时至今日,大夫田村没有留存也一直没有挂上刻有其村名的牌匾。
大夫田村自然环境独特,生态资源丰富,目前全村拥有几十棵以上古树。从祠堂后侧、右侧至村委会门口有连片的二十几棵,村后山背、村东头、村西头等地则为几棵成群分布生长,还有一些分散在村属的其他地域。这些古树的平均树龄有200年以上。据说,以前村中有一片树林,林中70%都是格木树,后来有一家造船厂过来察看、采伐,砍掉了不少。如今,村中剩下的古树环绕在村庄周围,白色红色的房子成了点缀。古树上嫩绿而细小的叶子与粗大的树干相映成趣,树丫上的鸟巢随处可见,不时可以看到各种飞鸟来回穿梭。
古时的大夫田村,河边的生意摊档十分热闹,应有尽有,村民足不出村也完全可以满足生活需求。但当时的李氏二十五代传人李集嘉为了村民出行方便,出资为该村铺了一条两块花岗岩石板宽的石板路,一路通往街口的北帝庙,而这条石板路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被破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