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2019-02-11 21:01:23)
标签:

广州从化

城郊街

麻村

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李灶生
                             2019年1月27日
  2019年1月8日我去了从化的钱岗村、颜村、红石村、沙溪水库、上下清幽村,走了钱岗古驿道。今天( 2019年1月27日)我走了从化的钟楼古村、木棉村的龟嘴明清古渡头、木棉村的孝行流芳牌坊、木棉古村、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邓氏宗祠(从化市神岗镇邓村)、殷家庄古村落、城郊街东风村上香家、城郊镇麻村。
  早上5点多就起床,洗刷后拿好相机就出门,6点5分到了车陂南地铁站,6点12分地铁开,6点40分到珠江新城站,珠江新城站转3号地铁,在体育西转3号线北延段,7点10分在嘉禾望岗转14号线,7点40分到神岗站。在神岗站下地铁后就在这坐公交车站坐从化5号(这里就这一趟车)坐2站,在神岗下车,下车后往前走100米,过公路(地铁下面的105国道),在105国道与X285路口吃早餐,早餐后坐摩托车,车费10元,10分钟就到了从化钟楼古村。
  钟楼古村游后,有打电话给刚送我来钟楼古村的摩托车师傅,叫他来接我,不到10分钟他来到了。本来是叫他送我到木棉古村的,车费7元。在车上我就要他送我到龟嘴明清古渡头,因我不知龟嘴明清古渡头子那里?他说到龟嘴明清古渡头比较远,要10元,我说好。龟嘴明清古渡头是在西岭村村前的水渠右转进去,沿着水渠直走,不一会就要到了龟嘴明清古渡头墟市。
  龟嘴明清古渡头墟市出来,本来我想再问“孝行流芳”牌坊再那里,没想到还没问就看到了,“孝行流芳”牌坊是在龟嘴明清古渡头墟市出来100多米的左边水渠的山边,在“孝行流芳”牌坊前建了一条水泥桥,走过拍完后,记分钟就来到了木棉古村。
  木棉古村之后来到了木棉村的西岭村。在西岭村拍完后,我叫摩托车师傅送我到神岗地铁站,从木棉村到西岭村、再到神岗地铁站车费10元,在车上说问我去不去另一个古村看看,我说远不?他说有点远。但我还是决顶去看看,于是他说加多15元,我说行。木棉古村--西岭村--邓村(等我拍完再走)--14号地铁赤草站共25元。
  在14号地铁赤草站坐地铁到太平站下车,地铁下来后坐5元摩托车到北回归线标志塔(北回归线公园)。地铁下来可以沿着公路走,大概走10分钟可以到北回归线标志塔(北回归线公园)
  因北回归线标志塔(北回归线公园)游后,看时间还早,于是走路到太平地铁站坐地铁到东风站,在东风地铁站上来后,问地铁站口的摩托车出租的师傅殷家庄在那里?他说你沿着公路南走100多米就到了。非常感谢这位摩托车出租的师傅。我走了几分钟就来到了殷家庄西庄(因不知道殷家庄分南和西庄,所以东庄没去)。
  殷家庄西庄出来又到了东风地铁站,在这里看时间还早,问了在这里本地摩托车出租的人,他说沿G105国道直走几百米就有一个古村。于是我就沿着公路向北走,走呀走呀,走了1000多米也没看到有古村,但还都是不甘心,继续走了100多米。就在公路的右边看到了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上香家。
  上香家出来,在路口的公路边的小店买瓶水时,店老板介绍说前面不远就有一个很有名的古村--麻村,可以去看看。我看时间还早就想去看看,这时刚好有一辆摩托车出租的经过,于是问好价钱就前往麻村。因摩托车出租的也不知道古村在那里,问了别人及次才找到的。因这个里公交车太少,问与摩托车出租的人商量,在上香家村到这里麻村再到东风地铁口(包在这里等我拍完的时间)要多少钱?他说25元,我说好,就这样我在这拍不到30分钟就上车到东风地铁口回广州了,这已是下午5点多。
  麻村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城郊街道,归从化区管辖。因含9个自然村,故称 九里乡。宋代称马村,因村前左边有两座小山如马相向跑来,有"双马归栏"之意,故名。后改称麻村。
  麻村是一个规模很大的村落。麻村在南宋宝庆年间建村,有800多年的历史 一开始叫"马村",因村前左边有两座小山如马相向跑来,取"双马归栏"之意。后不知为何又改称麻村。
  据说,宗孝忠时间(1163--1189),李氏四世祖兑公,不乐仕进,见世播异迁流,遂不回广州,构居麻村,折节力田"李氏四世祖兑公便成为麻村李氏始祖。他与益公俩兄弟共生"六大必",从此麻村兴旺发达,九里共居,后逐渐迁往县内的众多。
  规划注重安全麻村自宋朝开村,麻村已有至少800年历史。与精巧结实的清代砖不同,宋明时期的砖粗而厚,全村多数房屋都是这种厚砖砌的。棋盘式的村庄规划,以守望相助为建筑理念。在古村落里一个建筑规律被固定下来:极重规划、极重安全。在李家天井里,不论往左边侧门瞧,还是朝右边侧门看,都可看到每家侧门开着,可以一直望到最边缘那一家。村边围墙上有枪眼,村口有大门、巷口有栅栏还有门楼,处处突显"安全"二字,而走近巷口的大门处,赫然发现门楣上有一条石板横在上面,石板上共有5个洞,每个洞有碗口那么大,这些洞是用来插木桩的,以前每天晚上村民都会将门插上木桩,这样大门和围墙就将整个村子和外界隔开,外人无法进入。
  是麻村古屋保存的最好的村围,因"不乐仕进,晚节力田"取名新池里,面阔180米,深120米,建筑面积21600平方米。至于什么时候建,暂时无从得知。
  麻村又分麻一村,麻二村,麻三村。村中李氏聚落分九里分布在流溪河西岸,古时称"九里乡"。九里分别为:莲塘里、常兴里、竹园里、新田里、盘陆里;楼镇里、华翰里、新池里、余兴里。村落是李姓聚落,都是李安政后人,大概有6000多人,村中有麻村圩、麻村社学、观音庙、必泰李公祠等。
  我进来这里就是麻二村,村前一个与村一样长的月芽形的水塘,水塘边是一条一米宽的石子路。路边就是与村一样长有0.8米高的古青砖墙,古青砖墙到古屋有10多米宽的路面。路面开头是一个蓝球场,蓝球场边是一栋很到的青砖古屋,古屋旁边就是必遂李公祠。必遂李公祠,清末民国(1840-1949),岭南传统式砖木结构。过几栋旧屋就是必取李公祠。
  麻二村过去就是麻一村,也是麻村古屋保存的最好的村围,因"不乐仕进,晚节力田"取名新池里,面阔180米,深120米,建筑面积21600平方米。至于什么时候建,暂时无从得知。新池里,麻一村有仁卿李公祠。仁卿李公祠,清末民国(1840-1949),两进一院落,青砖砌筑,檐口和山 墙有彩色壁画,檐下墀头有精美砖雕和灰塑, 门口为石虾公梁。建筑整体基本保存完好,檐口、山墙彩画保存较好。院落局部搭建简易棚架。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麻村游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