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2019-01-02 13:15:45)
标签:

广州番禺

大龙村游记

阴骘井

阙里南宗祠

孔尚书祠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李灶生
                    2018年12月27日
  2018年12月31日,我上午7点多钟在黄村地铁站坐地铁到石碁地铁站,在石地铁站下地铁过公路走到对面的石地铁公交站坐车(在这里经过的所有公交车都可上车坐),在大龙桥站车往前走,在汉工业区站下车就往后走。沿金龙路(X927乡道)直走,经过金龙路与福怡路十字路口,再往金龙路(X927乡道)走10多米就到了大龙村。从下车到大龙村大概走不超过10分钟。
  在大龙村村口,有一块几吨重的黄色大石头,大石头上面刻着红色的“大龙村”三个字,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直入大龙村几米就有一棵大榕树。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孔尚书祠、阙里南宗祠和孔子文化中心祠前的一口“太公塘”如玉带般环抱着大龙村。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孔尚书祠、阙里南宗祠和孔子文化中心祠前的一口“太公塘”如玉带般环抱着大龙村。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大榕树,过几米左转就是務本坊,務本坊大门有对联:務爱阳春时召我,本来烟景最宜人。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再过去几米就是大龙村前面一排祠堂,孔子文化中心祠、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祠堂前面是一个开阔的广场空地,广场空地是一个大池塘。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为了让三座建筑呈对称结构,新建的孔子文化中心参照孔尚书祠原貌而建。2002年,孔尚书祠和阙里南宗祠被列为广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专家称其为“见证孔子后裔南迁的历史实证”。两个祠堂的门前,一口“太公塘”如玉带般环抱着,广场上还矗立着若干座碑石。那些旗杆夹,用来记载考取功名的孔氏子嗣的,上书名字、时间以及所考取的功名。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为什么我要来番禺大龙村,原因是我2018年12月27日去了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在丹灶苏坑村有一口宋代古井名为“阴骘井”。此井保存完好,井水清澈甘甜。传说井底有一“孔”字,是当年孔姓人家修井时所留。阴骘井一直是村民最喜爱使用的一口古井,曾惠及苏坑村民长达几百年之久;至今,年长的村民提及此井仍赞不绝口。
  下面这几张图就是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和阴骘井”的图。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在丹灶苏坑村,阴骘井与贞烈牌坊却都不好找,我问了村中的几个人,感谢村民的热心。阴骘井保存休善的很好。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阴骘井位于丹灶苏坑村的最里面,进村在黄氏宗祠前右转,沿着村前面的路直走,过完村就到了。大概黄氏宗祠到阴骘井100多米。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此井至今仍保存完好,井水清澈甘甜,井底有一“孔”字是当年修建时所留。明代人黄佐所撰《广东通志》就有记载,“阴骘”一词意为前人积德而惠及后人。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拾金不昧”获风水指点。传说孔元凯与父亲孔粹后来从广州彩虹桥,迁居南海鼎安都磻溪苏坑村(今佛山市南海丹灶镇苏坑村)。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苏坑村村前有一口水井。一日,江西牛商数人途经井旁,天热口渴,就从井里打水喝,把身上的行装卸下休息,走后遗落下金银百余两。孔元凯经过发现,收起来拿回家放好,返回村里静候。过了一会儿,商人回去寻找未果,痛苦得要投井自尽。孔元凯见状,上前阻止,询问核实情况后,把所有财宝物归原主。商人为表感谢,酬谢一半的金银,但孔元凯婉而拒之。他说:“我接受你一半财产,怎么比得上全部拿走呢?”他一再拒绝,商人便再次答谢离去。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次年,商人又回来苏坑村,拜访孔元凯,得知其父未葬,为感恩德,特聘著名堪舆学家厉伯韶先生(赖布衣)点穴报之,并为他们提点:“前起沙龙,离乡即去,遇沙则湾,遇龙则聚。”孔元勋、孔元凯两兄弟安葬父亲之后,称此墓为“阴骘墓”。他们根据赖布衣的提点,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年至1163年)迁徙至今天的广州番禺沙湾都小龙村(今大龙村)。
  由于孔元勋、孔元凯兄弟最早由南海迁居番禺小龙村,便以其父孔粹作为小龙房之始祖。
  南宋宰相崔与之(公元1158年—1239年)告老还乡时访问苏坑村,知道这件事后非常赞赏,认为孔氏父子所积的阴德必将庇荫子孙,后代昌盛,并撰写了孔元凯墓表,后代称南海苏坑村那个井为“阴骘井”。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在广州番禺区大龙街有一条村,这里常年居住着数千名孔子第71世至78世孙。数百年前,他们的祖先南迁至大龙村扎根,繁衍后代、生生不息。村里伫立着两间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古祠——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这里见证了孔子后裔南迁的历史,记载着孔子后代名人的事迹功德。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大龙村这里常年居住着数千名孔子第71世至78世孙。数百年前,他们的祖先南迁至大龙村扎根,繁衍后代、生生不息。村里伫立着两间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古祠——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这里见证了孔子后裔南迁的历史,记载着孔子后代名人的事迹功德。
  番禺还有很多老祠堂,但祠堂门前的广场、水塘要么变小要么完全消失,我们这里不但都保留下来,而且结构很完整,最符合古代祠堂的风水结构。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春秋战国时代,被历史学家叫做轴心时代,又叫做黄金时代。在这五百多年当中,世界各地同时出现了不同精神文明的导师。而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在番禺大龙村,有岭南区域保存最完整的孔氏宗庙——孔尚书祠与阙里南宗祠。这里被专家称为见证孔子后裔南迁的历史实证,它们讲述着孔子后人南迁八百年的那段激荡历史。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走进阙里南宗祠,就遇见本村的孔庆辉(孔庆辉,孔氏第三十三代孙),在他的带领下,来到了阙里南宗祠里面左边走廊最前面的小房间里,看到这口“阴骘井”至今还在,“阴骘井”上面放了一个水桶套在进里,水桶上面放了一个小书桌,旁边堆满了杂物。孔氏第三十三代孔庆辉把这些杂物一一搬开,给我看“阴骘井”,又把介绍“阴骘井”的牌子放到“阴骘井”的旁边,给我拍。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搬开了上面的杂物看到进里,水面离井口才1米左右,水很清很干净。孔庆辉告诉我说,“阴骘井” 现在没有使用,在前几年之前村里的人还来这里挑水喝。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阴骘井”旁边立了一座孔子石像。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孔庆辉又带我到阙里南宗祠里面看“玉书堂”的匾,“玉书堂”三个字是孔德成写的。孔德成(1920年2月23日-2008年10月28日),字玉汝,号达生,孔子第77代孙,袭封31代衍圣公(最后一代衍圣公),后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曾任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中兴大学教授、台湾地区"考试院"院长等职,是台湾当时少数的世袭官员之一。他的工作之一就是每年在孔子诞辰纪念日,负责参加台北孔庙的祭典。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唐朝末期,战火连绵,中原百姓,乃至官宦人家,为躲避战火,纷纷南迁。其中,就有一位翩翩君子,名叫孔昌弼,他是孔子的第四十一代后裔。唐昭宗光化二年(899年),孔昌弼成为了今天岭南绝大多数孔姓后代的入粤始祖。孔昌弼入粤之后,就有了现在二十多万人的孔子世家岭南派。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阙里南宗祠--山东曲阜孔府和孔庙之间的巷子,就叫做阙里。阙里南宗的意思,就是由阙里来到南方的意思。纪念祖先从山东曲阜阙里南迁得名。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阙里南宗祠是孔子世家番禺小龙房的宗祠,纪念小龙房的始祖、孔子四十七代孙孔粹及其它先祖。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两千多年前,孔子家族的后代,除了历代长孙“衍圣公”留居山东曲阜孔府外,其余子孙都移居各地,繁衍生息,形成当今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孔氏世袭支派。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我们又走到阙里南宗祠的最里面的天井,孔庆辉指这天井边沿的石条说,这几千斤重,长8.36米的石条,在800年前,都是弯弯曲曲的小路,也没现在的公路,靠那些小帆船也运不到呀,所以现在是个迷。天井边的其它三面也有6米多长的石块,上阙里南宗祠最里面的阶梯也是大的石条。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阙里南宗祠的最里面的天井。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阙里南宗祠的最里面的天井。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阙里南宗祠的最里面的天井。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阙里南宗祠的最里面的天井。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阙里南宗祠的最里面的天井。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阙里南宗祠建于明成化年间,迄今已有500多年,为纪念孔氏祖先当年由山东曲阜阙里南迁而取名,是大龙村的宗族祠堂。祠堂门额木匾“阙里南宗”四字,为明户部尚书郎叶春题写。门顶木梁及周边石柱、墙体砖面等,雕刻着花草动物和古时人们的生活场景。祠堂大门前还有一对珍贵的石狮,与大门门脚以及基座三者连为一体。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阙里南宗祠坐北向南,广三路,深三进,总面阔23米,总进深58米,占地面积1334平方米,大门前两侧还有名为“金声”“玉振”的钟鼓楼。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走过阙里南宗祠头门,你会发现它是珠江三角洲典型的三路、三进式古祠堂建筑。祠堂内,后为天井,铺花岗岩条石,两侧为廊。中堂前为月台,也叫钓鱼台,前为花岗岩台阶,台阶底部立抱鼓石,两边有花岗岩石栏杆。中堂前廊铺砌花岗岩条石,中部立四条圆木金柱,红砂岩柱础,明间悬挂“玉书堂”木刻匾。中堂与后堂间为后天井,两侧带两廊。后堂明间后设有安放祖先牌位的神龛,神龛台基用硬木雕刻,悬挂“积厚流芳”木刻横匾。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整个祠堂的砖瓦已重新铺设,被蛀坏的梁柱全部更换,墙上的壁画以及屏风也全面翻新。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祠堂开眼窗。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阙里南宗祠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孔庆辉又带我到阙里南宗祠大门口看门口左右两边的大石狮子。他说指着模着门口的大石狮子说:这大石狮子下面的座到门后面道是一体的,重有几千斤重,特殊年代时,红卫兵因这太重,移不动它所以才保留下来。好有就是为什么能保护那么好呢?因为但时这里的副书记孔宪金想到办法,运用毛泽东两句诗词: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用砖来砌成墙一样,四面封住这对石狮子和底座,在封住这对石狮子和底座的砖墙前面一边贴一队毛泽东诗词,这样就没人赶破坏这对石狮子了,就这样完整的保留了在2个石狮子。所以副书记孔宪金最有功劳。孔庆辉又指这大门两边的窗口说:你走到那里看,祠堂大门口两边有开眼祠堂的没几个,这两个就叫祠堂开眼窗。这祠堂修过三次,最后一次就是2002年。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阙里南宗祠大门口左右两边的大石狮子。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孔庆辉,阙里南宗祠大门口左右两边的大石狮子。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阙里南宗祠大门口左右两边的大石狮子。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孔庆辉又指这大门两边的窗口说:你走到那里看,祠堂大门口两边有开眼祠堂的没几个,这两个就叫祠堂开眼窗。这祠堂修过三次,最后一次就是2002年。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祠堂上“阙里南宗”四个字是乾隆亲笔。阙里南宗词紧挨着是“孔尚书祠”,祠堂大门两边开有两扇窗,俗称“开眼祠堂”。据说,必须是官至一定职位,家里的祠堂才能“开眼”。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阙里南宗祠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阙里南宗祠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阙里南宗祠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在阙里南宗祠前面祠顶瓦面上两边都有个小石狮子,其他祠堂是没有的。顶上主梁上的2条鱼也很特别的。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小石狮子。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顶上主梁上的2条鱼也很特别的。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顶上主梁上的2条鱼也很特别的。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阙里南宗祠前面祠顶瓦面上两边都有个小石狮子顶上主梁上的2条鱼也很特别的。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阙里南宗祠前面祠顶瓦面上两边都有个小石狮子顶上主梁上的2条鱼也很特别的。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孔庆辉又带我到孔尚书祠看。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在大门口时,他指这大门“孔尚书祠”上面的画说,这幅画是原始的古画。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进去大门后又指着大门后面的画说,这也是原来的古画。经过孔庆辉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孔子文化中心祠更加了解了。
  孔庆辉说,在岭南地去孔姓家族祠堂的雄伟华丽,阙里南宗祠说了第二,没那祠堂敢说第一。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孔庆辉说,在岭南地去孔姓家族祠堂的雄伟华丽,阙里南宗祠说了第二,没那祠堂敢说第一。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孔尚书祠。节度使孔戣岭南扬名 曾亲祭南海神。
   与阙里南宗祠一门相隔的孔尚书祠为两进式砖石木结构的古建筑。两进房屋均为硬山顶、碌灰筒瓦、青砖石墙脚、绿色琉璃瓦当、滴水剪边、灰塑雕花博古脊、人字封火山墙。总体平面呈长方形,与阙里南宗祠连成一体,前面为一开阔的地坪,后有花园,沿中线自南向北,分别是池塘、地坪、头门、天井、后寝、后花园。它始建于明末清初,是全国唯一的孔戣专祠。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那么,孔戣又是什么人,他有什么样的过人之处,让孔家后人为他单独立祠,推崇备至呢?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孔尚书祠始建于明末清初,是以纪念孔子第三十八代孙孔戣(音葵)。唐元和12年(公元817年),原来的广州刺史过世,岭南地区最高长官的位置空缺,经宰相裴度举荐,孔戣受命广州刺史、岭南节度史,这个官是岭南唯一的最高首长。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孔戣到广州后励精图治,大力改革时弊。皇帝委其祭祀南海神,孔戣一改以往惧怕风浪之弊,备太牢三牲之礼亲祭南海神,并将南海神庙扩建至今规模。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唐元和15年(公元820年),孔戣迁礼部尚书侍郎;长庆2年(公元822年)迁正议大夫、上书左丞并以礼部尚书致仕;长庆4年(公元824年)卒,赠兵部尚书,葬于河南开封府河阴县广武原。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据了解,唐末战乱,孔戣感慨“中原无宁土”,那时候他的孙子孔纬时任刑部尚书,他便写下遗书命孔纬的子孙孔昌弼避乱于岭南,就有了现在20多万人的孔子世家岭南派。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孔戣在任期间,做了很多有益于民生的事,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就曾经专门记录孔戣祭孔的功绩。岭南派番禺小龙房孔氏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在岭南有突出贡献的先祖,在阙里南宗祠紧邻西边,建起了孔尚书祠,里面有巨幅的孔戣画像,供后人参拜追思。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孔戣为官政绩卓著,广东人为了感激他的德政,在广庠(即古代的学校)建名宦祠祭祀他。如今,名宦祠已不复存在,而大龙村的孔尚书祠是全中国唯一的孔戣专祠。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孔尚书祠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孔尚书祠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孔尚书祠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孔尚书祠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孔尚书祠、阙里南宗祠和孔子文化中心前面广场的旗杆石。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孔尚书祠、阙里南宗祠和孔子文化中心前面广场的旗杆石。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孔尚书祠、阙里南宗祠和孔子文化中心前面广场的旗杆石。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孔尚书祠、阙里南宗祠和孔子文化中心祠前面广场的旗杆石。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阙里南宗祠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2002年,孔尚书祠与阙里南宗祠被列为广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在两座宗祠旁边,兴建了一座古朴典雅的新建筑——孔子文化中心,这全广州市唯一一座村级孔子文化中心。
  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宁静美丽的大龙村,孔圣世家,用大隐隐于市的方式,告诉我们幸福人生的真相,回到本有的心灵家园。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宁静美丽的大龙村,孔圣世家,用大隐隐于市的方式,告诉我们幸福人生的真相,回到本有的心灵家园。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孔子文化中心祠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孔子文化中心祠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孔子文化中心祠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孔子文化中心广场石碑。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孔尚书祠、阙里南宗祠和孔子文化中心祠。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孔尚书祠、阙里南宗祠和孔子文化中心祠。
广州番禺大龙村游记之阴骘井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