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2018-12-31 20:15:15)
标签:

广东佛山

丹灶镇

南海

苏坑村

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李灶生
                    2018年12月27日
  2017年和2018年不定时的我去游览了佛山西樵山和庆云洞。佛山西部最美的三个村庄-西樵古村:800年翰墨流芳文风氤氲的西樵古村松塘村、古时烟桥设计巧妙老榕成林九江烟桥村、房屋布局呈棋盘状整齐有序南沙棋盘村。还有西樵镇简村,西樵百西村头村,西樵大地村,联新莘村。南海九江镇烟南烟桥村,西樵民乐墟云滘敦伦村祖仁村。之后又去丹灶游览了“十大最美古村”--仙岗社区仙岗村、南沙社区棋盘村、罗行社区罗行圩、劳边社区沙水村、东升社区上林村、良登村委会孔边村、银河社区苏村、西城社区西城村、下安村委会简家村等9条古村落、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落。我就还有金宁社区青云村还没去,因时间太晚了,赶不及去游,只有机会再去了。
  2018年12月16日早上5点40分天还没亮,就在家骑自行车到车陂地铁站5点57分坐地铁4号线、8号线、广佛线,7点15分到达魁奇路地铁站,在魁奇路地铁站C出口出来,就在这乘坐227a路,7点28分开车,全程约18.8公里,经过26站。上午8点30分到达西樵山北枢纽站(登山大道)站,在登山大道口买了早餐和水后,走出到登山大道口对面的公交车站坐樵10路车,等了大概6分钟就上车出发了。9点多就到了民乐云祖仁村公交站,下车就是南海西樵潘氏宗祠旧址。在祖仁村游玩后,上午10点半又在祖仁村公交站坐樵10路车到丹灶,在丹灶中心小学站下车,想等丹05路公交车或出租的摩托车,到等了10几分钟都没有,于是走路去,在丹灶中心小学站下车往后走(这里也是工业大道)20米就是十字路口,左转沿樵丹北路(S269省道)走1公里就到了孔边村的西村口。我是不知道要走多就,又想赶时间,所以,看到有一辆摩托车来了就问他出租不,到孔边村多少前,他说6元,于是我就坐摩托车,他在公路边的人行路逆行行走,不到4分钟就到了孔边村的西村口,(走路也最多走约7分钟,我出来时是走路出来的)。他问我还要到村里的村牌坊吗?我说就在这里下车吧,从这里一直游览孔边村。
  孔边村出来可以在村口门坊那,坐丹08路车,但车间隔时间太长,于是我就走路到丹灶中心小学站坐车,一路上我都看是否有摩托车出租,直到走到丹灶中心小学站也没看到有摩托车出租,于是看到有樵10路车来了,上车坐到民丰路口站下车,想坐摩托车出租到上林村。下车都没看到有摩托车出租,又往海宁路站走,在这里也等了丹05路也好长时间都没有。于是由返回丹灶中心小学站看是否有摩托车出租,也等我好久才有一辆摩托车出租来了,于是我问他去上林村多少钱,他说10元,于是坐上摩托车,大约10分钟就到了上林村。为了到这村,我从下车到坐上摩托车用了一个小时。(丹灶镇没有的士,摩托车出租也太少,公交车相隔时间太长,外地人到这里很不方便,)。上林村出来,就在上林村村口的公交车站坐丹05路车,等了有40分钟才有车来,在这里只有坐丹05路车,没有任何选择,的士和出租摩托车啥都没有。
  中午2点正,我来到了丹灶镇东升社区上林村,上林村游玩后,就在上林村村口的公交车站等车,这里只有丹05路,在这里只能坐樵05路车,没的士、没出租摩托车。人生地不熟,等了约40几分钟才坐上车,10多分钟后就到了丹灶汽车客运站。
  丹灶汽车客运站到丹灶苏坑村如熟的话走路也才10分钟,因我不熟,就坐摩托车去,丹灶汽车客运站这里好多摩托车出租,到丹灶苏坑村5元,因我要赶时间,就问摩托车司机在村中等我一下好不,回我又坐你的车。他说行,于是他就在村中等我,不到一小时握们就回到了丹灶汽车客运站,我给摩托车司机12元。
  本来计划要去先生古道的,但因时间关系就不去了,在丹灶汽车客运站坐樵10路车(上车扣0.7元,因坐车时间上下车没到60分钟)到登山口,坐了一个小时就到了登山口。在西樵山北门坐227A回佛山。
  在丹灶苏坑村有一口宋代古井名为阴骘(zhì)井,此井保存完好,井水清澈甘甜。传说井底有一“孔”字,是当年孔姓人家修井时所留。阴骘井一直是村民最喜爱使用的一口古井,曾惠及苏坑村民长达千年之久;至今,年长的村民提及此井仍赞不绝口。
  在丹灶苏坑村,阴骘井与贞烈牌坊却都不好找,我问了村中的几个人,感谢村民的热心。阴骘井保存休善的很好。
  阴骘井位于丹灶苏坑村的最里面,进村在黄氏宗祠前右转,沿着村前面的路直走,过完村就到了。大概黄氏宗祠到阴骘井100多米。
  此井至今仍保存完好,井水清澈甘甜,井底有一“孔”字是当年修建时所留。明代人黄佐所撰《广东通志》就有记载,“阴骘”一词意为前人积德而惠及后人。
  “拾金不昧”获风水指点,传说孔元凯与父亲孔粹后来从广州彩虹桥,迁居南海鼎安都磻溪苏坑村(今佛山市南海丹灶镇苏坑村)。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苏坑村村前有一口水井。一日,江西牛商数人途经井旁,天热口渴,就从井里打水喝,把身上的行装卸下休息,走后遗落下金银百余两。孔元凯经过发现,收起来拿回家放好,返回村里静候。过了一会儿,商人回去寻找未果,痛苦得要投井自尽。孔元凯见状,上前阻止,询问核实情况后,把所有财宝物归原主。商人为表感谢,酬谢一半的金银,但孔元凯婉而拒之。他说:“我接受你一半财产,怎么比得上全部拿走呢?”他一再拒绝,商人便再次答谢离去。
  次年,商人又回来苏坑村,拜访孔元凯,得知其父未葬,为感恩德,特聘著名堪舆学家厉伯韶先生(赖布衣)点穴报之,并为他们提点:“前起沙龙,离乡即去,遇沙则湾,遇龙则聚。”孔元勋、孔元凯两兄弟安葬父亲之后,称此墓为“阴骘墓”。他们根据赖布衣的提点,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年至1163年)迁徙至今天的广州番禺沙湾都小龙村(今大龙村)。
  孔耀昌解释道,由于孔元勋、孔元凯兄弟最早由南海迁居番禺小龙,便以其父孔粹作为小龙房之始祖。
  南宋宰相崔与之(公元1158年—1239年)告老还乡时访问苏坑村,知道这件事后非常赞赏,认为孔氏父子所积的阴德必将庇荫子孙,后代昌盛,并撰写了孔元凯墓表,后代称南海苏坑村那个井为“阴骘井”。
  广州番禺区大龙街有一条村,这里常年居住着数千名孔子第71世至78世孙。数百年前,他们的祖先南迁至大龙村扎根,繁衍后代、生生不息。村里伫立着两间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古祠——阙里南宗祠、孔尚书祠。这里见证了孔子后裔南迁的历史,记载着孔子后代名人的事迹功德。
  番禺大龙村,经过一个大池塘,会看到一个开阔的广场空地。池塘前有三座相连的祠堂建筑。三个祠堂仅由两道相通的木门分隔,这在岭南地区比较少见,从左到右分别是孔尚书祠、阙里南宗祠以及去年新建的孔子文化中心。
  为了让三座建筑呈对称结构,新建的孔子文化中心参照孔尚书祠原貌而建。2002年,孔尚书祠和阙里南宗祠被列为广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专家称其为“见证孔子后裔南迁的历史实证”。
  番禺还有很多老祠堂,但祠堂门前的广场、水塘要么变小要么完全消失,这里不但都保留下来,而且结构很完整,最符合古代祠堂的风水结构。
  两个祠堂的门前,一口“太公塘”如玉带般环抱着,广场上还矗立着若干座碑石。孔耀昌介绍,那是旗杆夹,用来记载考取功名的孔氏子嗣的,上书名字、时间以及所考取的功名。
  阙里南宗祠,纪念祖先从山东曲阜阙里南迁得名,阙里南宗祠建于明成化年间,迄今已有500多年,为纪念孔氏祖先当年由山东曲阜阙里南迁而取名,是大龙村的宗族祠堂。祠堂门额木匾“阙里南宗”四字,为明户部尚书郎叶春题写。门顶木梁及周边石柱、墙体砖面等,雕刻着花草动物和古时人们的生活场景。祠堂大门前还有一对珍贵的石狮,与大门门脚以及基座三者连为一体。
  阙里南宗祠坐北向南,广三路,深三进,总面阔23米,总进深58米,占地面积1334平方米,大门前两侧还有名为“金声”“玉振”的钟鼓楼。
  走过阙里南宗祠头门,你会发现它是珠江三角洲典型的三路、三进式古祠堂建筑。祠堂内,后为天井,铺花岗岩条石,两侧为廊。中堂前为月台,也叫钓鱼台,前为花岗岩台阶,台阶底部立抱鼓石,两边有花岗岩石栏杆。中堂前廊铺砌花岗岩条石,中部立四条圆木金柱,红砂岩柱础,明间悬挂“玉书堂”木刻匾。中堂与后堂间为后天井,两侧带两廊。后堂明间后设有安放祖先牌位的神龛,神龛台基用硬木雕刻,悬挂“积厚流芳”木刻横匾。
  整个祠堂的砖瓦已重新铺设,被蛀坏的梁柱全部更换,墙上的壁画以及屏风也全面翻新。
  孔尚书祠,节度使孔戣岭南扬名 曾亲祭南海神。与阙里南宗祠一门相隔的孔尚书祠为两进式砖石木结构的古建筑。两进房屋均为硬山顶、碌灰筒瓦、青砖石墙脚、绿色琉璃瓦当、滴水剪边、灰塑雕花博古脊、人字封火山墙。总体平面呈长方形,与阙里南宗祠连成一体,前面为一开阔的地坪,后有花园,沿中线自南向北,分别是池塘、地坪、头门、天井、后寝、后花园。
  孔尚书祠始建于明末清初,是以纪念孔子第三十八代孙孔戣(音葵)。唐元和12年(公元817年),经宰相裴度举荐,孔戣授岭南节度使。孔戣到广州后励精图治,大力改革时弊。皇帝委其祭祀南海神,孔戣一改以往惧怕风浪之弊,备太牢三牲之礼亲祭南海神,并将南海神庙扩建至今规模。
  唐元和15年(公元820年),孔戣迁礼部尚书侍郎;长庆2年(公元822年)迁正议大夫、上书左丞并以礼部尚书致仕;长庆4年(公元824年)卒,赠兵部尚书,葬于河南开封府河阴县广武原。
  据了解,唐末战乱,孔戣感慨“中原无宁土”,那时候他的孙子孔纬时任刑部尚书,他便写下遗书命孔纬的子孙孔昌弼避乱于岭南,就有了现在20多万人的孔子世家岭南派。
  孔戣为官政绩卓著,广东人为了感激他的德政,在广庠(即古代的学校)建名宦祠祭祀他。如今,名宦祠已不复存在,而大龙村的孔尚书祠是全中国唯一的孔戣专祠。
 “拾金还商”,积善成德。孔子四十八世孙从南海迁居番禺沙湾,孔子世家四十七世孔粹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孔元勋是南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进士,受迪功郎(注:官名),教授连州,以军功迁朝士大夫、晋朝大夫,擅写文章,诗韵风雅,而次子孔元凯则隐居不仕。
  为了纪念孔氏父子,后人在番禺大龙村阙里南宗祠内修建了一口“阴骘井”。“阴骘”寓意为前任积阴德而惠及后人之意。
  在阙里南宗祠里看到,那口“阴骘井”至今还在,但并没有使用,而在上面立了一座佛像石碑。
  目前,大龙村住着孔子第71世至78世孙,全村孔姓族人约占总人口70%。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孔子诞辰前后,大龙村都会举办纪念活动,尊宗敬祖,大摆筵席,盛况空前。
  苏坑村村口的黄氏大宗祠大门上的对联是:苏坑名世代,江夏振家声。
  苏坑村的一新一旧两个列圣宫古庙,在苏坑村村口的左面沿新旧列圣宫庙前小路走,走50米,就在香蕉地的边沿就是贞烈牌坊,如果我不问本村的人,阴骘井和贞烈牌坊都找不到,贞烈牌坊在苏坑村左边,阴骘井在苏坑村右边,一左一右相隔100多米吧。
  与贞烈牌坊的保存现状都不理想,我看到时感觉非常之遗憾与不满,在进贞烈牌坊路上在施工,挖了一个很大的坑,泥土把介绍碑都差不多埋掉了,我是把泥土爬开才看到,贞烈牌坊在介绍碑前一米一片荒凉的蕉地里,香蕉树、龙眼树、荔枝树盖住了贞烈牌坊,各种野藤爬满在贞烈牌坊上。当地政府和苏坑村没有人去修善和保护贞烈牌坊。什么时候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呢?!只能寄望当地村委能改善一下。 
  贞烈牌坊是明代时期为彰表梁氏孝节而立,梁氏为三水尧邓乡人,嫁与南海磻溪堡苏坑乡民黄志麟为妻。其夫病故后,事孀姑九年如一日孝节两全,年未三十而卒。牌坊两面都有“贞烈”题额,其余刻字全已模糊不清。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广东佛山南海丹灶镇苏坑村游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