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西樵祖仁村解元巷游记
李灶生
2018年12月27日
2017年和2018年不定时的我去游览了佛山西樵山和庆云洞。佛山西部最美的三个村庄-西樵古村:800年翰墨流芳文风氤氲的西樵古村松塘村、古时烟桥设计巧妙老榕成林九江烟桥村、房屋布局呈棋盘状整齐有序南沙棋盘村。还有西樵镇简村,西樵百西村头村,西樵大地村,联新莘村。南海九江镇烟南烟桥村,西樵民乐墟云滘敦伦村祖仁村。之后又去丹灶游览了“十大最美古村”--仙岗社区仙岗村、南沙社区棋盘村、罗行社区罗行圩、劳边社区沙水村、东升社区上林村、良登村委会孔边村、银河社区苏村、西城社区西城村、下安村委会简家村等9条古村落、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落。我就还有金宁社区青云村还没去,因时间太晚了,赶不及去游,只有机会再去了。
2018年12月16日早上5点40分天还没亮,就在家骑自行车到车陂地铁站5点57分坐地铁4号线、8号线、广佛线,7点15分到达魁奇路地铁站,在魁奇路地铁站C出口出来,就在这乘坐227a路,7点28分开车,全程约18.8公里,经过26站。上午8点30分到达西樵山北枢纽站(登山大道)站,在登山大道口买了早餐和水后,走出到登山大道口对面的公交车站坐樵10路车,等了大概6分钟就上车出发了。9点多就到了民乐云祖仁村公交站,下车就是南海西樵潘氏宗祠旧址。祖仁村公交站站牌下就有十几块旗杆石,旗杆石外面是一个水池(以前可能是水塘),水池中间有一个凉亭,叫“荷香亭”,亭柱对联是:流水有情归故润,夕阳无语惠X(作)亭。润,为水名,是淮水的支流。流水看似无情,实则有情,兜兜转转之间,又流回了从前的河。而夕阳西下,曲终人散,斯人独立,无语向黄昏,夕阳无语惠X(作)亭。因为不清楚下文,唯猜测是话别之作。
旗杆石外的水池和亭石村教育基金会所在地,大门紧闭,进不了里面看个究竟。只能在旗杆石这里看看,亭上的字看不到(亭上的字是在网上的图片中看到的)。
这里是祖仁村的原潘氏南祠,可惜在“文革”期间,大祠堂和功名碑都被毁掉了,樵乐路把原潘氏南祠一分为二,樵乐路南边是主祠堂,现在是西樵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民乐分校点。中间是樵乐路,路北边是旗杆石,水池、凉亭,凉亭对出就是小河,凉亭旁边是教育基金会。
祖仁村村里一直继承先辈留下来的优良传统,以读书为荣、考取功名为贵。十多年前村里就专门成立了一个教育基金会,号召村里的港澳乡亲和民营老板,出资出力,筹资助学,并用筹集到的一部分基金建了几间商铺出租给经商者,租金全部用来作基金。基金会对村里的困难学生进行扶助,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和考上大学的青年则实行奖励。近年来,村里有不少青年考上了大学,仅潘老伯这个家族就出了一个硕士、两个博士。后来旗杆石被全部搬到教育基金会门口以激励青年好学上进。这剩下十多块刻有中举人功名的旗杆石也是祖仁村的骄傲。
祖仁村(旧属云滘),祖仁村以潘氏家族为首,祖仁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因为祖上仁德,所以叫祖仁村。村里历来弘扬读书、激励功名,在明清两个朝代就出了36名举人进士,这些走上仕途的人有两个官至兵部尚书和吏部尚书。这36名青年的名字和功名都刻在村里大祠堂里的石碑上,石碑被称为功名碑。
一条弯弯绕绕、铺满青石板的小巷,在明清时出了36名举人和进士,其中官职最大的位近极品,做过兵部尚书。这条小巷也由一名中了解元的世子所建,名叫解元巷。这个在当地赫赫有名的功名村就是南海西樵镇民乐村祖仁村民小组。
祖仁村位于广东历史上最著名的纺织业发源地西樵镇民乐墟,村里大部分建筑物仍保留着明清时代的风格,有不少镬耳房已经有上百年历史。
此地江南水乡,多水环绕,祖仁村就在两主河水中间,800年前在南北建一祠堂,600年前,兄弟分家,又在祠堂后边建另一大祠堂,与原祠堂背靠背。两祠堂合杨公理气两背朝理,收齐四边八方水。此后祖仁村人才辈出,考取功名者无不胜数,尤其丁山癸向祠堂由于文昌塔守水口,后人官至极位者甚多,在近代建国立业时期同样人才辈出。
可惜1959年大祠堂受破坏,文革期间彻底摧毁,建了一个学校。现只剩小祠堂,由于现代人不认风水,来去水口也被现代建筑改变。从此几十年村内族人都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再未出大富大贵之人。
在村中兜兜转转转了2个小时,然后又回到祖仁村公交车站坐樵10路车到丹灶去孔边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