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海丹灶镇西城圩大街游记
李灶生
2018年12月16日
2018年12月16日早上5点30分天还没亮,就在家骑自行车到车陂地铁站5点50分坐地铁4号线、8号线、广佛线,7点12分到达魁奇路地铁站,在魁奇路地铁站C出口出来,就在这乘坐227A路,7点22分开车,全程约18.8公里,经过26站。上午8点30分到达西樵山北枢纽站(登山大道)站,在登山大道口买了早餐和水后,走出到登山大道口对面的公交车站坐樵10路车,等了大概8分钟就上车出发了。9点多就到了丹灶西城村委会站下车,然后向前走几米,右转几米就是西城圩大街。
这条长800米的西城圩大街,在清代不仅云集了近百家商铺,附近还遍布着众多市场,是当时南海最为繁华的乡村圩市之一。
这条街除了集市贸易外,西城圩市上还有很多茶馆、金铺等,大街上杂耍卖艺、说戏唱曲应有尽有;水运更是繁忙,每天都有客运和货运来往于广州及周边的城乡。那时的西城圩市被誉为“小广州”“小沙面”,非常繁华昌盛,就连三水也有差不多一半人来这里买东西。渐渐地,人们干脆将“西城圩市”改为“西城市”,西城市之名由此而来。
随着人口不断向外搬迁,圩市往外发展。如今,走在西城圩大街上,再难寻味到当年的那份繁华。现在已是上午9点多,大街上来往的人并不多,但依然还能见到一些充满岁月痕迹的老行当,走进理发店、木工店、挥春店内仿佛能看到当年这里门庭若市的场景。
西城圩大街,已没了昔日的热闹,街上店铺的生意也不再红火,但街上一间间有历史味道老店仍坚守着热闹过后的宁静。
然而,那时西城圩市繁华的背后却是波涛汹涌。各方匪霸为了争夺圩市的“称砣费”经常发生械斗。到民国时期,这种械斗愈演愈烈,各方势力均配有枪炮,同时,外方势力也想插一脚。面对这样的内忧外患,潘、游两族联手,购置枪炮,成立民团,共同维护这片乡土。
尽管历尽沧桑,它们却仍然保存着最初的“味道”趁着周末,不妨离开城市的钢铁森林,到古村老巷一游,追忆故事,探寻旧梦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