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自己改名
自己改名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546
  • 关注人气:7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2018-10-15 10:49:51)
标签:

广州

花都

资政大夫祠

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李灶生
                      2018年10月2日
   我在前几天去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游玩,游玩了几个古村,在做功略时,看到了缠岗古村的介绍,缠岗古村是广州花都西端的一个古村落。它与清远市交界,于花都城区来说属于偏僻之地,于是就想去看看,今天(10月2日)刚好有时间就前往缠岗古村,早上我5点多就起床,洗刷后拿好相机就出门,5点51分到了黄村BRT公交车站,本来想做第一班车,第一班车是早上5点50分在东圃客运站开出的,没想到今天第一班车早开了,5点50分车已到黄村站了,我只好等下一班车,等了三分钟车就来了,于是就上车,6点15分到了体育中心,6点23分在体育西站坐地铁3号线北延段到高增转9号线,7点到高增地铁站,在高增站转9号线到飞鹅岭,7点30分到达飞鹅岭站,在飞鹅岭D出口出去,因花都风神大道在修路,把风神大道封了一半,因我前几天(9月26日)来过这里坐车,就知道了,就沿着公路走,走了大概有一公里,就看到了东风体育公园站,在这里等了十分钟就有花68路公交车,7点50分坐花68路公交车到缠岗村。8点40分到了缠岗村路口,下车后就沿着右边的水泥路直走1000多米就到了缠岗村,这个村不收门票。
  9点35分从缠岗村出来,坐花68路公交车,11点03分到了圆玄道观大门口对面的公交车站下车,往前10几米的路口过公路就是圆玄道观大门。圆玄道观游后,于12点半出来到圆玄道观站坐车,在这等了20几分钟坐花21路到洪秀全故居,下午1点10分到了洪秀全故居(也是花21路公交车总站),下车就是洪秀全故居广场,广场正对的是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左边是洪秀全故居旧址。洪秀全故居旧址游后,出来到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参观一下后,看到广场边花21路车要开了,就跑步到车站上车(因花21路车要几十分钟才一班,很难等下一班车,加上人又多,所以洪秀全故居纪念馆没有祥细看看),坐花21路车到星光汇摩登百货站下车想到资政大夫祠参观,因星光汇摩登百货站下车走路到资政大夫祠的路封了,没办法,就坐出租摩托车10元到资政大夫祠,下午2点半到了资政大夫祠。资政大夫祠游后坐花70A线到广州地铁9号线广州北站回家。
  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的西面,紧靠广清高速公路,距城中心1公里。它建于清代同治二年至三年(1863年),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
  此地居民大都姓徐,徐亨之为先祖,清朝同治年间,三华徐族同姓堂兄弟徐方正、徐表正共同任职兵部,深得朝延赏识,同治皇帝把徐方正的祖父徐德魁、父亲徐殿魁封为"资政大夫",把徐表正的父亲徐爵魁封为"奉直大夫"。
  为炫耀皇恩,徐方正建造了资政大夫祠,徐表正则建造了南山书院,为赞先哲盛德,徐氏后代又续建了亨之徐公祠。它是广州地区目前发现的建筑规模最大的祠堂,对研究清代的民间祠堂建筑有重要价值。
  1995年以来,花都区委、区政府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投资并发动社会筹资对资政大夫祠进行全面维修,拓展为文物旅游区,经五年修葺告竣。
  今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规模庞大,集资政大夫祠、南山书院、亨之徐公祠、水仙古庙于一体,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是一组"三列三进六廊"的艺术建筑群。建筑群组合之间有青云巷相隔,纵深49米,右侧有衬祠一列,后有古楼两间,整个建筑布局严谨,虚实相间,形成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整体。
  其建筑气魄雄伟,前有广场,后有花园,厅堂轩昂,庭院宽敞,周边绿树成荫,曲径通幽,它既体现了岭南建筑的传统风格,又具有南方园林的特色。资政大夫祠建筑群,即资政大夫祠、南山书院、亨之徐公祠和国碧公祠连建在一起的群体建筑。
  资政大夫祠是同治二年(1863年)任兵部郎中的徐方正为其祖父徐德魁被封赠资政大夫而建;南山书院则是兵部主事徐表正为其父徐时亮被赠奉直大夫而建的生祠;国碧公祠和亨之徐公祠则是徐姓的祠堂。
  这四组建筑先后建于清同治年间,前后排列整齐,由头门、中堂、祖堂组成;资政大夫祠和南山书院在头门内院建牌坊,祖堂之后隔横巷建二层后楼,建筑布局、风格、形制保存完整。建筑面积共5448平方米。
资政大夫祠,头门面宽三间15米、进深两间9.2米,分心墙前后用石柱,在前檐次间石柱后加花岗石栏栅,明间设石门框。
  大门上石额刻"资政大夫祠"。两侧为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瓦脊。
牌坊建于同治二年,四柱三间四楼,连州青石打制,面宽9.35米、高9.8米,明间设两层庑殿顶,上层檐下石打制的如意斗拱,正面悬刻"圣旨",背刻"恩荣"及同治年间所颁的诏书。两侧次楼为庑殿顶,高6米,檐下额枋雕有图案,柱前后立抱鼓石。
  中堂面宽三间15.25米、进深三间11.8米,十五架梁用四柱前出四檩卷棚廊,前廊梁架、驼峰、雀替均雕人物、花鸟、鱼藻走兽等纹饰。金柱为梭形柱并带柱楯,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饰。后进建筑风格、形式与中堂一致。资政大夫祠及南山书院的后楼相连,砖木结构,高二层13米,封山火墙,灰塑博古脊饰。
  首层门板、栏板均雕有纹饰。南山书院后楼部分构件和楼板已拆掉。资政大夫祠后楼楼板、楼梯尚保存,现已维修复原。
  亨之徐公祠及国碧公祠布局保存完整,亨之徐公祠在部分建筑内加建了水泥结构,一些建筑构件损坏严重。
  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坐南朝北,整体建筑为砖木结构,陶塑瓦脊,五彩斑澜,两边采用线条优美的锅耳山墙,墙脊上盖陶瓦,两座造型各异的牌坊,分别矗立在资政大夫祠和南山书院的前院天井,牌坊通体采用花岗岩条石砌成,坊上雕刻的人物、宫殿和各式花卉纹样、文字记载均用镂雕、浮雕、圆雕和阴刻等,手法夸张,工艺精细。厅堂内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砖雕、石雕、木雕、灰雕、陶雕、彩画,活灵活现,细致玲珑。上上下下,随处可见一些民间艺术大师的艺术杰作。有以各朝代的历史故事为内容的墙上壁画,如:竹林七贤、太白醉酒等;有民间神话传说的九老图、醉乐瑶池等;有象征吉祥如意的福禄报喜、松旨益寿、福白天来等,还有形色多样风格别致的各种图案花纹,花鸟书法等,充满了浓厚的民间艺术气息,美不胜收。在水仙古庙,塑有真金镶身的木雕神像,被视作神灵,远近焚香求卦者络绎不绝,香火甚旺。
  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游览出来,广场正对着,资政大夫祠的左有个古庙--“水仙古庙”,这里不给拍照,就虔诚地进去拜了拜,后来才知道这里贡奉着一个塑有真金镶身的木雕神像,被视作神灵,远近焚香求卦者络绎不绝,香火甚旺。
  水仙古庙在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三华村资政大夫祠旁,这座古庙是三进三出两廊,规模不是很大,是清代道光年间(1844 年)所建,庙内供奉的塑有真金镶身的木雕神像何氏“御史大王”,这御史大王是宋代御史、番禺沙湾人---何绍基。传说,有一年三华村一带发生水灾,有个木箱逆水漂流而上,被三华村大湖庄徐镇捕鱼时拾得。他开箱看到里面装有神牌一块,记载有“御史大王”和他的生辰八字,还有用红布包裹的茶籽等物,拾到这个木箱后,水灾便退,村民认为这是神灵保佑,于是集资建了这座庙,又将茶籽种在庙旁生成茶树,茶叶甘香可口,相传能治百病。由于神牌来自水中,茶叶便称为“水仙茶”,庙名叫“水仙”。
  水仙古庙对开的河涌上有一石桥,起了一个很霸气的名字“锁龙桥”,围着这古石桥兜了一圈,没见到旧碑记,只见到桥边一块2008年10月立的石碑,同年5月被定为花都区保护文物单位。回家搜了2天资料不得其果,只在“花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网址上“花都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名单”上记录:锁龙桥o清o新华街三华村水仙古庙前。估计锁龙桥是在清道光年间(1844年)至清同治年间(1863年)这段时期建造的。
  三华村现时还存在几个大水塘,以前三华村一带是个水乡,地势低洼,每年农历七月“西水大”的时候,这里便会水浸。为祈求平安,建起了水仙庙,请来了御史大王做水神,还将庙前的桥起名为锁龙,香火不断,祈求减少水患。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广州花都资政大夫祠游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