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花都大布乡官禄布村洪秀全故居游记
李灶生
2018年10月2日
我在前几天去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游玩,游玩了几个古村,在做功略时,看到了缠岗古村的介绍,缠岗古村是广州花都西端的一个古村落。它与清远市交界,于花都城区来说属于偏僻之地,于是就想去看看,今天(10月2日)刚好有时间就前往缠岗古村,早上我5点多就起床,洗刷后拿好相机就出门,5点51分到了黄村BRT公交车站,本来想做第一班车,第一班车是早上5点50分在东圃客运站开出的,没想到今天第一班车早开了,5点50分车已到黄村站了,我只好等下一班车,等了三分钟车就来了,于是就上车,6点15分到了体育中心,6点23分在体育西站坐地铁3号线北延段到高增转9号线,7点到高增地铁站,在高增站转9号线到飞鹅岭,7点30分到达飞鹅岭站,在飞鹅岭D出口出去,因花都风神大道在修路,把风神大道封了一半,因我前几天(9月26日)来过这里坐车,就知道了,就沿着公路走,走了大概有一公里,就看到了东风体育公园站,在这里等了十分钟就有花68路公交车,7点50分坐花68路公交车到缠岗村。8点40分到了缠岗村路口,下车后就沿着右边的水泥路直走1000多米就到了缠岗村,这个村不收门票。
9点35分从缠岗村出来,坐花68路公交车,11点03分到了圆玄道观大门口对面的公交车站下车,往前10几米的路口过公路就是圆玄道观大门。圆玄道观游后,于12点半出来到圆玄道观站坐车,在这等了20几分钟坐花21路到洪秀全故居,下午1点10分到了洪秀全故居(也是花21路公交车总站),下车就是洪秀全故居广场,广场正对的是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左边是洪秀全故居旧址。
洪秀全故居旧址门票10元,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免票。
洪秀全故居位于广东省花县大布乡官禄布村。故居始建于清代末期,是一排六间泥砖、瓦顶木结构平房,石砌墙基,总面阔16.5米,进深5.5米。洪秀全的居室是一单间小屋,泥墙,无间隔。洪秀全在故居居住生活了三十余年,青少年时期在此度过。故居的附近还有洪秀全读书和教书的私塾、洪氏宗祠等。故居原建筑曾被清政府焚毁,新中国成立后重建。现在的故居建有洪秀全故居纪念馆,洪氏宗祠辟为纪念馆辅助陈列室。
洪秀全(1814-1864)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杰出领袖,其故居始建于清代中期,为六间一排的平房,泥砖、瓦顶、木结构建筑。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洪秀全诞生于此并度过了青少年时期。故居附近有“书房阁”,是洪秀全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故居右侧为“洪氏宗祠”,是洪氏宗亲的祖屋。故居内陈设只有木床和木书桌。
洪秀全原广东花县(现花都市)人,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鸦片战争前后,洪目睹侵略者罪行和清政府腐败,从不满现实到寻求真理,于1843年6月在花县创立了宗教式的反清团体"拜上帝会",提出建立"人间天国"。与冯云山等人辗转广东、广西等地宣传发动群众,终于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运动,并建立起农民革命政权,定都天京(今南京市)。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14年)的一次革命。解放后将他的故乡花都市的洪氏宗祠辟为纪念馆。纪念馆由洪秀全故居、洪秀全读书的私塾房阁以及洪氏宗祠等组成。"广东花县洪秀全故居纪念馆"、"洪秀全故居"和"书房阁"等牌匾均为郭沫若先生题书。洪秀全故居是一单间泥墙小房子,室内仅有木床及木书桌。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洪秀全诞生于花县福泉水村后不久,即举家迁此,故居即为他少时所居。
道光十年(1830年)洪秀全受聘为村中塾师。《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等宣传著作,都是在这所房子居住时写下的。金田起义爆发后,故居房子被清政府所毁,建国后复原重建,附近他当年教学所在的书房阁也同时复原。毗邻的洪氏宗祠,则辟为故居纪念馆辅助陈列室,展出洪秀全的革命历史事迹。宗祠内陈列洪秀全早期革命活动和领导太平天国革命的史迹。纪念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秀全出生于花都市官禄布村,少时就学于本村书塾,熟读四书五经等古籍。约从1828年(道光八年)起,屡试不中,思想颇受刺激。1843年应试落第后,阅读了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青年时期与冯云山、洪仁玕等人在家乡组织“拜上帝会”,进行革命宣传活动。宣传拜上帝、不拜仙佛邪神的道理。此后,撰写了《百正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多篇作品,谴责当时的社会现实,为后来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初步奠定了思想基础,并在广西组织和约束拜上帝会会众。随着拜上帝教的影响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以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为领导核心的组织集团,明确了推翻清朝统治者另建新朝的目标。









洪秀全与太平天国,可以说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时代史诗,更是一幕代价惨痛的历史悲剧。

洪秀全是中国近代伟大的农民运动领袖,在故居,他写成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重要文献,为太平天国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创立“拜上帝会”,立志建立一个公平正直的地上天国;他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历时14年,席卷18省,其规模之大、历时之长、影响之深,为世界所仅见。1864年,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中外反动派的联合绞杀下,太平天国失败了,但它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国外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洪秀全救国救民的精神抱负永在,他激励和鼓舞了后世的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之奋斗。金田起义后,清朝政府曾于1854年和1864年先后两次到官禄布“诛九族”,故居亦在当时被毁,现在的故居于1959年在原址上复原。
近年,故居还复原了官禄布部分民居,增加了太平天国内容和当地民俗的陈列,丰富和充实了参观内容,使人们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亦可领略当地的风俗民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