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华林寺游记

标签:
广州佛教四大丛林华林寺游记 |



千百年间,老广州城的多教并存、相荣互映、熙祥共盛的局面,昭示了南粤热土兼容并蓄的海阔胸怀。各种宗教在这羊城落地生根,都有着可供今人溯根问祖的美妙当初。而更有聪慧的岭南学人由衷叹说:“与其道粤民众敬仰达摩禅师与六祖慧能,还不如说他们更熟悉由他们所衍生的典故遗迹。”
或许,稍稍有点阅历的西关人,都可以不假思索地扬手一指,在那些狭长古旧而人气鼎旺、喧声噪杂的窄巷石陌边,点出“西来初地——古海岸”的确切位置;因为那当中埋藏的轶闻逸事,令代代后人意趣盎然,而“西来初地”就更是西关人长伴的家珍。 在下九路有一块石碑,上书“西来古岸”——这是为纪念印度达摩禅师东渡来华传教而立的。



穗城华林禅寺达摩堂基石--奠基






现在,大多数新雕塑的罗汉像供奉在台基上,另有数十尊罗汉像紧密排列于“妙相庄严”东侧的高架之上。五百罗汉喜怒哀乐,形态各异,金碧辉煌,真令游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

五百罗汉堂

五百罗汉堂

五百罗汉堂


塔建于康熙四年(1701年),塔高七米,以星岩白玉石(一说为汉白玉)制造,六面七层,每层有六个门,刻有花纹,玲珑精致,造型华丽。康熙四年(1701),华林寺增建舍殿。殿内供有舍利塔。1965年,白石塔被移置广州兰圃内。移置时,在塔基中十心发现佛舍利子套盒,共有石、木、铜、银四层,外层石盖上有“舍利子”三个红色字,铜盒盖面铭刻“大清康熙辛巳孟秋华林寺住持沙门之海敬合”字,盒内还装有珍珠、琥珀、沉香木。银盒刻莲花和圆点纹。1994年,白石塔从兰圃移回华林寺,安放在寺院北端,与寺门相对。1996年,原藏于舍利塔内二十一颗舍利子也由市园林局归还给华林寺。

华林寺舍利塔














2005年8月8日,广州市佛教华林寺隆重举行“祖师殿落成暨达摩祖师圣像开光庆典活动”。广州华林禅寺面积400多平方米的达摩祖师殿修建工程于2001年开工,共投入资金800多万元,严格按照唐、宋时代的寺院风格重修。我双手合一后走进大殿内,殿堂正中央里6.88米高、重达10吨的达摩祖师铜像十分壮观,它可能是广州市,甚至是全国最大的达摩像,在新建的华林寺祖师殿达摩像上方,有一个金漆横匾,上书“一花五叶”四个大字,这四个字闪耀着达摩智慧的光芒,此时此刻我又想起在南华寺祖殿看到六祖真身上方金漆横匾“一花五叶”四个大字上面一只白鸽的那一幕。

在“一花五叶”右边的金漆横匾是“藉教悟宗”,其左边金漆横匾是篆字“以心传心”,殿堂内左边有一个大鼓,其右边是一个大钟,这些也许要等待到华林寺扩建成鼓楼和钟楼才有他们的家。这座祖师殿是华林寺的大雄宝殿,正门是“祖师殿”匾额,后门是“西来意”匾额,非常合理性安排,在这重修大殿上方的砖瓦面有着许多人和家庭捐款的名字和祈福平安和心愿的字迹,而在祖师殿周围的石护栏上刻雕着乐捐者的名称和数目,有六百至八百元、有一千元、有一千一百至一千九百元、有二千元至一万元这样的乐捐“排行榜”。



















华林寺是不收门票的,但在下午5点要关门,出了山门,就是锦纶会馆,也是不收门票的,这座锦纶会馆创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是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华林寺出来,就坐车到海幢寺。
后一篇: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海幢寺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