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自己改名
自己改名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340
  • 关注人气:7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2018-09-09 14:06:25)
标签:

广东

佛山

南风古灶

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李灶生
                  2017年8月5日写2018年9月
  2017年8月5日天还没亮,我就在家骑自行车到车陂地铁站坐地铁4号线、8号线、广佛线 、祖庙站、105路梁园。到达梁园才上午9点钟,还没开门(所有旅游景点都是上午10点开门),于是我看到梁园对面有古屋,就去看看。在筷子路骑楼游后,就到梁园参观,上午11点半梁园出来,就到梁园对面的公交车总站坐车到佛山南风古灶,坐20分钟就到了佛山南风古灶,佛山南风古灶的大门口10米就是公交车站。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南风古灶旅游区位于著名的南国陶都石湾,集旅游、观光、生产、习艺、研讨、参与、购物于一体。景区是围绕着南风灶、高灶、高庙、林家厅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立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给我一整天,还你一千年"。南风古灶景区内,汇聚了山公微雕、古作车拉坯、拍大缸、打草鞋等传统工艺精华,又集合了舞狮、武术、粤剧、剪纸等民间艺术精粹,每天都吸引了大批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这个世界陶文化圣地寻陶根,找陶魂,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南风古灶景区内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被称为陶瓷活化石的南风古灶和高灶,五百年来窑火不绝、生产未断,世界罕见,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景区内还有林家厅、高庙偏厅等两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巨型陶瓷壁画-古镇陶源史画、瑞龙献宝、窑尾作坊、古窑映像、古灶榕风、古寮场等景点。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南风灶建于明正德中(1506-1521),近五百年也,为国重文物保焉,其为世存一存用,最古之薪龙窑。龙窑之称是源于窑,依山而建,其身长二百三十四.四米,内长三十.87米,犹如一条龙下降众,故其民则谓之"龙窑"。然石湾之人又称为"灶"。"龙窑,以窑头柴者如旧家里柴炊爨之灶也,且陶皆以龙窑烧物可,其觉龙窑犹家之"灶也要。加此龙窑之灶口正对南方,且灶尾榕荫,每至夏凉风习习,故曰"南风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高灶是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高灶全长32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灶的结构和操作方法与南风灶是一致,"高灶"的称呼是因为这条窑建在高庙的后面,窑主希望它能承接高庙鼎盛的香火,所以取名为"高灶"。高庙始建清代,又名"福善祠",祀北极镇天真武大帝,与佛山灵应祠(祖庙)"并昭显赫"。庙内藏有清代顺治、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朝重修福善祠碑记共12通之多,是石湾镇历史发展的物证。后因被火焚毁,现只保留其偏厅。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石湾陶瓷源远流长,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石湾河宕贝丘遗址出土的几何印纹图片,见证了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湾陶瓷历史,显示了先人的聪明才智;而大雾岗唐宋窑址的发掘,证实了唐宋时期石湾已成为岭南陶器生产基地;发展至明代更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为展现陶业的历史演变,展馆内展览共分陶瓷拾隅、陶的形成、窑的演变、石湾二十四行、石湾陶艺、陶瓷发展六大部分。其中以第四部分"石湾二十四行"为重点,介绍了明代至民国时期石湾陶业的历史源流。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前面人多那就是的建筑就是——古窑,五百年來窯火不絕、,至今烟火未停!已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石湾过去的制陶工场,多为简陋棚式,故称为“寮”。这里的三间古寮场,包括有拉坯的作车表演,陶瓷微塑的山公制作演示和注浆的成型工艺,重现旧石湾的制陶场景。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石湾陶瓷源远流长,石湾陶瓷博物馆展现了陶业的历史演变,展馆内展览共分陶瓷拾隅、陶的形成、窑的演变、石湾二十四行、石湾陶艺、陶瓷发展六大部分。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古窑被参天榕树包围着。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进入南风古灶景区,只见古灶旁耸立着一尊高大的陶像。陶像甲胄鲜明,足踏风火轮,神仪赫赫,令人肃然生敬,这就是“火神”,石湾陶人崇祀已久的火神!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左右两条长长的古窑:左边为高灶和右边为南風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里的美女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瑞龙献宝:这幅由近万块碎陶片组成的含有而特殊的壁画,是由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梅文鼎设计,构成图画中的碎片都是来历不凡,有发掘与南风古灶的古窑群遗址中的,有600多年历史,有发掘与南海小塘石村唐宋时代的,越1000年的历史,还有发掘于河石贝丘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了,一块块陶片镶嵌在龙的身上,可以说是片片龙鳞都是宝贝,这些碎陶片印证了石湾五千年光辉灿烂的陶制历史。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前面是大门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古灶神榕:南风古灶一侧有一棵巨大的古榕树,据说已有四百年历史。榕树的根节攀援在古灶石壁上,不时能发现某一块石壁的砖石被注明了明代古窑砖,榕树旁有“古灶榕风”等内容的石刻铭牌。五百年了,古窑不熄,而榕树也越发葱郁,能在这么高温又贫瘠的土质上生长到如此枝繁叶茂,都说是一个奇迹,窑工们称它“风水树”。这就是南风古灶的另一个奇景——古灶榕风。这座具有四百多年的榕树长在南风古灶的窑基上,好像是石头爆出来一样。在高温环境下,榕树没被烧死,反而越长越旺,真是感叹大自然竟有如此神奇。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这棵榕树已有四百年历史了,它生长在龙窑的尾部,在这个无泥缺水、坚硬的岩石之上一直与龙窑生息与共,互相依存。窑火常旺,榕树常青,它与窑灶的高温相伴四百多年,两树连理,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奇观。
  火和木能和谐相处,是非常难得与神奇。这些都是明朝的砖,实际上是榕树保护了龙窑,它的根就想现在所说的钢筋水泥一样,保护龙窑不会塌掉;而南风古灶的地基是由红沙岩石和明砂砖构成的。红沙岩的颗粒比较大,下雨的时候可把雨水存储起来,给榕树提供了水分和养分,龙窑里面烧出的水蒸气也变成了榕树的养分。所以我们说这个是和谐的最高境界。这棵神奇的古榕保佑着神奇的古窑,被当地人称为“风水树”、“神树”,所以民间有谚语“摸摸榕树头,一世无忧愁,生活乐悠悠”。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这里是一片保存非常好的石湾明清时期的古民居,是古代建筑文明的遗产,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古民居具有典型的岭南民居特色,“青砖石脚趟栊门”,石板小巷,麻石墙脚,趟栊门,都显得非常的古朴敦厚。以青砖为墙,麻石为地基,房子非常坚固,防潮防湿还可以防盗,不怕别人来挖墙角,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就是,哪家用麻石垒的地基越高,就代表这家人越有钱。这个趟栊门就像是现在的防盗门,广东天气炎热,如果把大门关上屋里就比较闷热,但是不关又怕小偷进屋,所以就制作这种防盗门,既可通风又可防贼。这些房子不一定很漂亮,但是这个房子是历史,它是故事,是我们的过去记忆,需要我们来保护。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相思台:这里面有一段浪漫的传说,以前陶工们工作很忙,常常没时间回家或是跟情人相聚,所以他们一有时间的时候就会跑这里来,唱山歌叫住在东平河对岸的女朋友——渔家姑娘,撑船过来这里约会相聚的。如果是刮风下雨的时候,渔家姑娘不能撑船过来的话,他们就只能隔河相思了。而在这相思台上种的树不是红豆相思树而是番石榴树,这番石榴树也有一段故事的。据说常在这里拍拖约会的陶工和渔家姑娘结婚后生的第一胎都是儿子,很多家都是这样,乡民们就很奇怪了,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在这里拍拖的陶工和渔家姑娘曾经偷偷吃过这两棵番石榴树上的果实,从此附近的乡民们就把这两棵番石榴树叫做“多子树”。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这里是一片保存非常好的石湾明清时期的古民居,是古代建筑文明的遗产,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建于明代。初为林氏家庙。至清嘉庆年间(1796-1820),林绍光(嘉庆丙辰进士),林龙光(乾隆壬子乡试举人),林缙光(嘉庆戊辰乡试举人)兄弟三人将家庙改作居室,称为林家厅。深三进,相同小院,楼阁厢房等,是颇具特色的祠堂民居合一的建筑。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林家厅附近一带的古民居群,为明清时代的建筑,具有岭南民俗文化的建筑特色,是古代建筑文明的遗产,至今保存完好,2002年成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设立了国际艺术家村,现已有30多名国内外的知名艺术家进驻,将来会有几百名艺术家、创意者长期在此生活、创作。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林家厅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林家厅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好大的陶瓷壁画,艺术家花了不少心思!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林家厅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林家厅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林家厅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林家厅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林家厅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林家厅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九江双蒸博物馆,九江双蒸酒传统酿造技艺是在南海九江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条件下,孕育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借助西江河畔适宜的局部气候、清冽的水质和独特的酿造工艺,九江人民酿造出适合岭南气候条件下饮用的优质米酒。九江双蒸酒传统酿造技艺的发展史,既是一部明清以来南海九江酒业的专业发展史,又是一部南海手工业、商贸的发展史,同时也是岭南文化发展史的一部分,更见证了华人海外图存的艰难历程。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高庙建于明朝,因为以前这里地势较低经常被洪水淹没,人们为了不让庙宇被洪水淹没,于是用大石垒高地基来建这座庙,所以这座庙就叫做“高庙”。高庙是石湾人的香火庙,供奉北帝,过去这里非常热闹,乡民都来拜祭北帝的。但是在民国中期(约在1928年)一场大火烧毁了石湾很多店铺,还波及高庙,把庙的主殿都烧毁了,现在只剩下一座偏厅。现在偏厅里也重新粉刷,也请回了北帝供奉。北帝又称真武大帝或玄武大帝,是位镇守北方、管水的神仙,保佑石湾风调雨顺,没有水灾之害。俗话说:入屋叫人,进庙拜神。来到这里都要拜北帝,希望北帝保佑大家身体健康、财源滚滚的。高庙里的北帝像有1.8米高,是南风灶有史以来烧制出来最大的一件陶塑作品,而且这件作品还是一整件烧成的,非常高难度的,因为通常陶塑像超过1.5米的就要分段烧的。当地的老人家说:“走一圈高庙,转一个好运。”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这是以前林家做官时,富贵人家住的房子,分两层, 楼上是闺女房间,楼梯很小只能放下半只脚,由于很小心下楼梯,窗花的雕花也很漂亮很精美。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这些古民居具有典型的岭南民居特色,“青砖石脚趟栊门”,石板小巷,麻石墙脚,趟栊门,都显得非常的古朴敦厚。以青砖为墙,麻石为地基,房子非常坚固,防潮防湿还可以防盗,不怕别人来挖墙角,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就是,哪家用麻石垒的地基越高,就代表这家人越有钱。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香云纱又名薯莨纱,俗称莨花纱、云纱,本名"莨纱",在织造上香云纱的特点是以桑蚕土丝为原料,经线以绞纱组织织成带有几何形小提花的白胚纱,在织成纱罗组织织物和平纹丝织物后,再用广东特有植物薯莨的汁水(含有宁胶与单宁酸)多次浸泡、晒涂于练熟的坯绸上,使织物粘聚一层黄棕色的胶状物质,后用珠江三角洲地区特有的富含多种矿物质的河涌淤泥覆盖,经反复多次晾晒、水洗、发酵,加工而成的一种昂贵的纱绸制品。由于穿着走路会"沙沙"作响,所以最初叫"响云纱",后人以谐音叫作"香云纱"。其染整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明清建筑群的这些对联很有时代气息,很有趣,是我觉得南风古灶里最值得一看的地方。不过平时我看对联都是从右往左看的,但在这好象有点行不通。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明清建筑群的植觉园艺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明清建筑群的植觉园艺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明清建筑群的植觉园艺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明清建筑群的植觉园艺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明清建筑群的植觉园艺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明清建筑群的植觉园艺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明清建筑群的植觉园艺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明清建筑群的植觉园艺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明清建筑群的植觉园艺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明清建筑群的植觉园艺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明清建筑群的植觉园艺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明清建筑群的植觉园艺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明清婚嫁屋,就是专门举办喜事的房子。门上一副对联很有意思,“去除数字一和二,还有四五六七九”,横批“只剩三八”。不知何意。估计婚嫁屋应是前面那个门。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连接石湾公园和南风古灶之间有一条仿明清建筑的公仔街,专门销售各种陶瓷艺术品,既有传统的名家之作,也有现代的家具装饰品,遨游其中,完全陶醉在陶瓷艺术的文化长廊里。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大缸瀑布是由365个颜色各异的大缸组合而成。365个缸象征着365天每天都红红火火,盆满钵满。这些大缸都是由南风古灶烧制而成的,中间有一个聚宝盆,它是2001年6月23日由南风古灶第62998窑烧出来的一件窑宝,是用最古老的石湾传统"拍大缸"技艺创作而成。聚宝盆上的红坤釉鲜艳夺目,散发出一种质朴、浑厚的美感,这种效果也是古老的柴烧技法所特有的,现代窑炉无法代替的。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