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千年佛山禅味最浓之梁园筷子路骑楼游记

标签:
广东千年佛山禅味最浓梁园筷子路骑楼游记 |
佛山梁园




梁园公路对面的的公交车总站

莘葵里2、3号,前面是莘葵里大门,左面有一口古井。

筷子路兴起于清末民初,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时,为商业用途而建的,是佛山民国时期建筑的缩影,见证过佛山曾有的辉煌。上世纪70年代,商业迅速崛起,兴旺一时。 建于民国的当楼,如今已被改建成居民楼,有些枪眼被改装上铝合金窗。由于旁边有铁栅无法入内查看。想像住在碉堡里的情景,应该感到十分霸气,筷子路两边仍保留了大量骑楼,古朴韵味充溢其间。

筷子路上的莘葵里,平日门楼铁闸都关着。居住在此的街坊是陆氏家族的后人。莘葵里,大块花岗石铺砌的地板、曾经的花园和金鱼池,现在留下来的除了门楼,就只有一口与门楼差不多历史的老井。老井“井水也是从来没有干枯过”,现在筷子路规划拆迁已经好几年了,但是现在住在这里的还有十几户人家。

老井“井水也是从来没有干枯过”

老井“井水也是从来没有干枯过”



始建于1934年的禅城区快子路,北连升平路,南接莲花路。民国23年(1934年),南海县政府在原快子大街、快子直街、快子上街、万元里、地官里的基础上扩宽开筑马路,民国25年(1936年)
5月10日,县政府举行马路通行典礼,定名为快子路。
历经80年时光,如今,升平路至筷子路是禅城街区的传统轴线。从锦华路到松风路,筷子路全长287米。其中,两边不到10米高的临街建筑,是中华民国(1911-1949)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快子路也是佛山现存骑楼最集中的地方。

关于道路的名字,也是曲折多故事。
从1936年5月10日开通至1967年间,一直沿用“快子”作为路名;1967年,快子路与升平路合并改称朝阳路;到1982年又恢复快子之名,写成“筷子路”;在一片讨论后,2015年又恢复为原来的“快子”。
据1923年《佛山忠义乡志》载:
“快子行约数十家多在长兴街陈大塘等处”,据考证,在升平路开建前,长兴街往陈大塘方向的大塘正街街口向南则称快子大街。
在佛山街坊心中,快子路意为“早生贵子”之意,八十年代恢复路名后,此寓意更是深入民心,约上附近的莲花路,绕路一周成为本地人婚庆嫁娶时的必备项目,寓意连生贵子。

在佛山传统中,迎接新娘的车队多数会绕着市区的吉祥路名的路走一圈,比如祖庙路、筷子路、莲花路、永安路、锦华路、升平路、福禄路等,大都是取其路名求吉祥之意。但过程切不可以走回头路,路线重复了则是一大忌讳。


莘葵里2、3号,前面是莘葵里大门,左面有一口古井。



老井“井水也是从来没有干枯过”

老井“井水也是从来没有干枯过”








徘徊的小朋友蹦着跳着,在欢笑声度过最美的一天。






























































后一篇:广东佛山南风古灶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