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法学院旧址——广东乐昌市坪石镇武阳司村
1940年冬,由于形势恶化,国立中山大学在云南澈江无法办下去,于是搬迁到广东抗战时期的大后方一一老坪石。中山大学总部、研究院、先修班、学生贷金、审查委员会、岭南大学、广州大学、粤秀中学、培正中学等设在老坪石街;文学院设在坪石铁岭;理学院设在坪石塘口;工学院设在三星坪;法学院设在车前坝;中大搬迁到粤北后的安置地点是:校本部、研究院、先修班、学生贷金审查委员会在坪石镇;文学院在坪石附近的铁岭;法学院在乳源县武阳司(后迁车田坝),理学院在坪石附近的塘口;工学院在坪石附近三星坪;农学院在湖南省宜章县栗源堡;医学院在乐昌县城;师范学院在乳源县管埠,其中一年级在坪石附近的车田坝(后迁乳源县武阳司)。
师范学院设在管埠;医学院和研究所设在乐昌县城河南水,这些学院如七星伴月一样守在校总部四方。此时的老坪石,被人们喻为“小广州",文化界和院校师生众多,避难民众云集,店铺林立,商贸繁盛。省委为便于开展学生运动把省委青年部设在乐昌县城苏家祠。青年部部长陈能兴驻乐昌县城,副部长张江明驻在坪石中山大学。
时光如同武江河水悠悠流过,河畔的草木丛中,中山大学坪石办学旧址历经70年风雨,逐渐倾颓,当年的亲历者们也纷纷老去,抗战时期中山大学坪石办学的往事逐渐从“活的记忆”变成仅存于校史档案里的印刷文字。
抗战八年,国立中山大学在坪石办学4年,不少人都知道内迁云南的“西南联大”,当年“国立中山大学”的师生们同样在国难面前经历着民族及个人的深重磨难,在流离中坚持学术理想,在动荡里坚持抗日救亡,一所名校在历史中留下了沉重而充满力量的一笔。
从坪石镇出发走S248省道到老坪石后走G107国道,在石灰冲路口转入X331县道,过武阳司大桥后右转进村道,有路牌指引。也可在坪石镇街或火车站坐2元的公交车到老坪石街,再租车到武阳司村。坪石镇到武阳司村大有10公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