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2017-08-24 07:31:46)
标签:

西京古道游记

广东乐昌

坪石

三星坪武阳司村

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17年8月
  2017年3月24日上午,我和乡友白深根到了西京古道的观音洞、观音桥、普济亭、三星坪村游,因三星坪村和西京古码头及中山大学许崇清校长住所旧址我们早就有计划看看的,不管多迟都要看看。游览完已是中午1点多钟了。然后,返回老坪石吃饭。
  2017年8月15日下午,我和亲戚又去了西京古道的古村武阳司村。
  从坪石镇火车站或金鸡岭后山公路出发,走S248省道到老坪石后走G107国道。过了G107国道旁的三星坪村,再掉头到G107国道旁的三星坪村,因三星坪村前后的G107国道是单行道。过桥转入村中的乡道(汽车能走),走几百米就穿G107国道西行的桥底下,再走几百米右边山中50米就是西京古道普济亭,上普济亭的路已清理了,好走。沿着乡道就到了有房子处,前5米左转沿田地边的石板路(西京古道),田和地的田埂就是西京古道,走到小溪桥,这就是观音桥,站在观音桥上可看见观音洞,过观音桥再沿山沟上山就到了深山里的田野中,过田野再走就上山深了,到长岗岭过广乐高速再到武阳村。
  武阳司村:从坪石镇出发走S248省道到老坪石后走G107国道。过了G107国道旁的三星坪村,在石灰冲路口转入X331县道,过武阳司大桥后右转进村道,有路牌指引。
西京古道:因东汉、隋、唐都城均设在西安,晋-北宋的西京在洛阳,“上通三楚,下达百粤”,沟通中原与岭南的乳源上京城路,史称西京古道。西京古道始凿于秦代,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东汉安帝期间,为岭南各地向朝廷贡赋门簪、荔枝等通道。
   据《乳源县志》载:“由县西大富桥上腊岭谓之西京路”南起英德浛洸走马坪→浈阳马口→仙桥→枇杷山→三圣亭→横石塘大湾→小莲→波罗→乳源石街村→杉木角村→板洞村→青山板蓬→茶洞→黄洛洞(洛阳)→婆洞→白竹→泉水村→郑岭→汤盆水→曲江罗坑→武江江湾→凤田岭→马头涃→深源→乳源新付屋→洲街→腊岭岭头村→风门关→东坪→石角塘→龙溪→梯云岭→大桥→均丰→白牛坪→红云→乐昌云岩→出水岩→梅花(杨家寨、石围村、关春)→清洞→罗家渡→老坪石→武阳司→白竹村→湘宜章等,纵贯250多千米。广域的西京古道在老坪石岔出曲接乐宜古道。
   据《乐昌文物志》载:宜乐古道位于湘宜章县与粤乐昌县间,秦汉时开通,乐昌境内80千米,坪石分三路:一路由清远阳山→乳源均丰→深源→乐昌云岩→桃李坑→梅花→关春→老坪石→武阳司→三星坪→吴塘→湘宜章→郴州→中原,全程160千米;一路从老坪石→金鸡岭→黄圃司(庆云)→黄圃→户昌山→蔚岭关→九峰→北乡→乐昌城→汝城、赣境内,全程约150千米;一水路:从泷口→九泷十八滩→罗家渡→坪石→湘宜章→中原,全程约60千米。另一条宜乐古道:乐昌城→矮石→北乡→石窑子→沿溪山→九峰→羊牯岭(两江)→上斜→蔚岭关→大屋场(五里冲)→土佳寮→湾树背→户昌山→金鸡岭→老坪石→湘宜章→京城,境内长100多千米。这条早于海上丝绸之路,沟通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对接海陆交通的要道,是粤境最久、最长的古道。
    作为见证西京古道兴衰史的亭碑,幸存者主要有:分头亭的《驻云亭碑记》、石门坳路碑、梯云岭亭的《梯云岭建亭碑记》二通碑、象兑亭的《鼎建凉亭碑序》、心韩亭的《猴子岭石亭叙碑》等三通碑;乐善亭的《乐善亭碑记》、仰止亭的《仰止亭碑》、寿德亭的《寿德亭碑》、纳凉避雨亭的《歇凉坳碑》等三通碑、官止亭的《官止亭碑》《立业施茶》、歇凉续成亭二通碑;朝仙亭十通碑;福荫亭多通碑;乐善亭的《万福攸同》《新建茶屋》等多通碑;树德亭的《百世流芳》《万福攸同》等多通碑;长寿亭多通碑;双鹤亭七通碑。西石岩、云门寺、凑云仙佛庵、云梯祠、青莲山、“梅花仙迹”,以及众多书院(乳源洲街端蒙社学、大桥村石溪书院、步蝉书院、观澜书院、乐昌罗家蒙馆、杨家寨新书房、寮下门村家塾、辛田村经畲书室、户昌山村龙门第书院)等,均是当地宝贵的文化遗产。
    西京古道的开创,给粤北坪石带来了繁荣:据清《重建广同会馆碑记》载:湘粤古界街——乐昌坪石老街。“五羊城之西北一千里曰平石,乃韶州府乐昌县属地……京舟车毕至,来往官商所共游者也。”老街自南→北坪石塘口,呈“S”形的武江东岸,长达2千米。据1932年《乐昌县志》载:“平石街有上、中、下三街,清道光以后开设,渐趋繁盛。”坪石村北端街入口称下街,中存广同会馆,南端街头有回龙庙等。全街三道水路竞流:从坪石沿武水上游黄岑水溯流至临武抵湘境,沿宜章水溯流至宜章均抵湘域;沿泷水南下抵韶关。陆路四道:东北沿神头岭上郴宜古道抵湘;西北从长冈岭沿将军山上古道,往湘笆篱三堡、临武,达连州、连山、阳山及湘域;东南从回龙山往挂钩岭、汝城、赣古道;西南逾梯子岭往“梅辽四地”、乳源等地。三街一墟四市为主要商业骨架,支撑延伸四方的分巷道。从三官堂城门→拱桥城门,分上、中、下三街。土地楼以上为上街,拥挤超百家店铺,土地楼-回龙庙为中街,云集300多家店铺。回龙庙以下-拱桥-城门为下街,云集百多家店铺,唐姓吉祥号杂货最著,霍姓保和堂、周姓庆和堂、万春药行、李姓钱泰钱庄、洪吉押堂铺、楚南人欧姓又新书店、骆盛记、侯昌记、永和祥茶楼、王姓西湖茶馆子、赖姓利兴饼业大利财馆、许姓万兴隆号、钟相汤麻庄、何邦伟万益和号、传来安号、陈友记辣椒酱等是显赫门店。
  
  水运是坪石传统的运输方式,三官堂-萧家湾有李家码头、朱家码头、何家码头和刘家码头;三官堂城门以下有将军庙码头、土地楼码头、刘家码头、刘家大码头、镇江祠码头;镇江祠以下至又新书店有王家码头、王家大码头;又新书店以下有永和祥码头;互利社以下至何家祠河边有禄官码头、三界庙码头、大码头、接龙桥码头;广同会馆有回龙庙码头;回龙庙以下有泥鳅码头、新街码头、高码头和下街拱桥码头,20多个码头,48家船厂,每天2000多艘商船,形如中世纪威尼斯港。
   茶亭一般设在风景秀丽结合点或隘口处,便于旅途劳顿的行人歇息养性。据《资治通鉴》载:“岭南旧贡生门簪、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心韩亭位于乳源大桥猴子额巅;乐善亭位于乳源红云-沙坪鹿子丘烂泥坳;仰止亭位于乳源红云白牛坪;寿德亭位于乳源红云-三元圩公路三元村;纳凉避雨亭位于乐乳交界核桃山村老虎冲;官止亭位于乳源大坪乌鹑岭;歇凉续成亭位于乐昌沙坪显灵坳;下开封亭位于乐昌云岩下开封村;思源亭位于乐昌云岩草鞋岭山坳;大坪亭位于乐昌梅花-大坪瑶山支脉南麓;普济亭位于乐昌坪石吴塘村神头岭山;凤翼亭位于乐昌黄圃应山;济阴亭位于乐昌梅花长坪村;福荫亭位于乐昌梅花-沙坪山;乐善亭位于乐昌沙坪消山;树德亭位于乐昌沙坪马子坪鸡公岭;长寿亭位于乐昌沙坪大罗岭;双鹤亭位于乐昌三溪;双会亭位于乐昌白石涧水村三门口与蚂蚁坪峡谷等。
武水河静静地东南流。这是从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分水岭上流下来向南而去的一条小河。眼下的水泥公路傍着它跨过一道道山岗,正在建设中的京珠高速公路却从它身上高高地跨过。那是一条更宽更快的路。骑田古道根本不可与之相比。当然,古道有古道的骄傲,古道的辉煌!直至清未,曾任中国留美生副监督的容闳在《学东渐记》中就写道:“连州南风岭地处湘源与广州中央,为往来必经之孔道。道旁居民咸集,肩挑背负为生”,“肩挑往来于南风岭者,不下十万人”。这就是古道的风情。这风情,至清末民初才慢慢清冷,古道悄然终结。
一代一代生活郴州骡马古道上的人们,不仅辛勤劳作,繁衍生命,而且还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谣,口碑相袭,流传至今,为这条古道注入了鲜活的灵魂。所以郴州骡马古道又称盐铁古道,官帽大道,史籍称驿道、峤道,是朝廷修筑的官道。特别是骑田岭古道,由于骡马长年累月的践踏,古道的石板上留下了许多深深的蹄印,因此又俗称“骡迹路”。一些诗人也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绝句,乡民在民间也留下许多歌谣:
  而从坪石到郴州,有一首歌谣唱道:“泷船头上慢摆舵,沿河码头快下货;裕后街中妇娘喊,南关上头崽跟脚;短打招呼长吆喝,人挑米来骡驮货;两里三里一拱桥,五里十里一亭阁;龙门池上歇脚少,磨心塘边伙计多;香花井旁凉亭坐,来往骡子老数错;好奇石头打补丁,细看屋角对庙角;苏峰来朝走马岭,万岁桥念阿弥陀;良田关卡完官饷,青阳坪里捡田螺;糍粑填口黄泥坳,蛤蟆两路岔平和;麻起胆子过折岭,汗水从头洗到脚;界牌脚下风吹爽,青石板上排排坐;海烦天愁打白念,汗帕丢起把别个;樟树新枝压旧枝,分水后波冲前波;太平老街尝火酒,长山古树挂藤萝;潘帅题字野石铺,圣贤留迹在尧坡;宜章县城东长街,找个饭馆打平伙;丹霞迷眼五里冲,一天辛苦浑不觉;人货齐聚水牛湾,各找东家早交割;赚得铜钱两三吊,扯段花布哄老婆。”
  从宜章到郴州,也有一首《九十里大道歌》:“一十里慢步悠悠到尧坡,二十里分水河边看风波,三十里折岭陡壁高万丈,四十里两路司口岔平和,五十里良田关卡完官饷,六十里万岁桥上封八角,七十里登临韩公走马岭,八十里细看屋角对庙角,九十里南关上头抬头望,郴州城房屋堆起像蜂窝。”
老坪石至今仍有老阿姨唱船歌非常生动:行船歌:撑船哥哥就在船头哟,洗衫啊妹在码头。撑船哥哥要望好水,洗衫啊妹就要望好日头.......
过渡歌:渡船哥哥渡船哥,多得你来撑我过河,过了河来你就慢慢撑哟,多得渡船哥哥真情好,友情、友意、传山过哟,嘿咯乐.......
  坪石还有一首《竹枝词》唱道:“万人维舟饬蒿橹,衔尾渐进如昏鸦。落帆上岸逛街市,十步九顾长吁嗟。”桂阳也有《竹枝词》唱道:“带水盈盈绕翠崖,卖盐运米足生涯。莫愁艇子送郎去,一叶轻浮红绣鞋;风波险处妾心寒,骇浪惊涛十八滩。禹帝祠前过归客,频将两字报平安;网得鲜鳞向酒家,蒙泉煎取大滩茶。街前幸遇同心侣,平伙归来日未斜;红绳缀髻大银环,洞里瑶娃卖药还。莫羡深闺娇养惯,小姑须数帅家湾;采茶未了又蚕桑,萝婢荆妻镇日忙。闻道邻家新嫁女,花筵约伴唱娘娘。如郴州的《竹枝词》唱道:“商贾郴阳辐辏通,骡铃终夜响秋风。小民尽逐锥刀利,长日肩挑大道中;郴南客路湾复湾,岭表千山接万山。妾有心如江水曲,送郎安稳下韶关;五里佛庵五里堂,妾夫在外妾烧香。油灯半载三清殿,香火一龛百蛰王。”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作借此引撰《度桂岭歌》:“桂阳岭,下下复高高。人稀鸟兽骇,地远草木豪。寄言千金子,知余歌者劳。”特别在明清之际,文人以作《竹枝词》为时尚,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郴州骡马古道当时的繁荣景象。
  毛泽东词作“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这其中“离天三尺三”便是出自于郴州古驿道上流传的民谣:“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毛泽东自己注释:来自湖南民谣。其实准确地讲,它出自郴州八面山民谣。八面山有一条古驿道,是古代郴州经资兴通往桂东、汝城的官道。北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由郴县县令调任桂阳﹙今汝城﹚县令,就是经这条道去赴任的。八面山古驿道险峻雄奇,民谣唱道:“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1928年秋,由于左倾思想影响,造成井冈山“八月失败”,毛泽东下山迎还红军大队,在八面山的一座村庄里做群众工作,听到老百姓传唱这首民谣,特别喜欢,于是把它记住了。
  回顾历史是为了让人爱我中华,建设家乡。今天坪石的发展就是古道辉煌的继续。曾任中国留美生副监督的容闳在《学东渐记》中就写道:“连州南风岭地处湘源与广州中央,为往来必经之孔道。道旁居民咸集,肩挑背负为生”,“肩挑往来于南风岭者,不下十万人”。这种古道的风情仍留至今。可见,古道何等的骄傲,古道何等的辉煌!
   途经西京古道的历史名流众多。公元660年,六祖慧能从湖北黄梅山南归,途经古道,过蔚岭关。据《广东新语》载,唐宪宗元和14(公元819)年,韩愈经宜乐古道到乐昌韩泷,亦因“昌乐泷险恶,舍舟出乳源”。《乐昌县志》载,唐禧宗元符5(公元879)年,“黄巢破西衡州,是时韶境(指乐昌黄圃、秀水一带)悉被其害”;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军亦从古道多次往返其间。1922年6月,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军亦经古道北上。1925年秋,一代伟人毛泽东,亦从老坪石乘船,勇闯九泷十八滩,经韶关前往广州农讲所。
   那时候,古道车水马龙,南来北往的客商,日行夜赶,有进京赶考的,传递文书的,领兵打仗的,经商贸易的,无所不有,骑马坐轿,肩挑背负,热闹非凡。”西京古道是一条官道、驿道,也是一条商道。穿梭其中的,更多是生意人,更有不少专职挑担送货的,当中最多的就是挑盐脚夫。
 “扁担一条箩一担,一双草鞋一双肩,上岭腰巴如扭索,下岭两脚如钉丁……”在当时传唱的歌谣里,挑担脚夫用沉重的脚步,丈量着古道上的每一块石板。
   古道流传的歌谣:
你家哥哥真可怜,
起早贪黑去挑盐。
一根扁担两箩筐,
翻山越岭冇得闲。
走了好多冤枉路,
逗了好多老板嫌。
呷了好多糙米饭,
睡了好多屋角檐。
辛辛苦苦日跟日,
风风雨雨年复年。
扁担当得摇钱树,
盐箩当得早禾田。
牙婆穿梭厅堂里,
哥哥徘徊在屋前。
煮碗汤园送哥哥,
问他团园不团园。
  随着时代变迁,曾经车水马龙的西京古道已被京港澳高速公路所取代,古道路面大部分已经在建设中被毁,保存较好的主线路段,在广东境内的有老坪石段、云岩段、猴子岭段、旱坑背段、梯云岭段、腊岭段、洲街段、浈阳峡段。
武阳司古村:
   武阳司自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起,历为官衙之地。古称龙辅都衙,明置巡检司,崇祯改设武阳都衙,清康熙年间(1662-1722)设武阳司。
坪石镇武阳司的四方竹传说:
  很久就听说乐昌坪石镇武阳司一带有一种特有的竹子叫“四方竹”,只是听其名,未见其形,一直心生好奇。就奔赴武阳司想一睹其真容,但还是没看到。有村民带我到原地看,在村中最后一栋房子的后面不到一米的地方,她说就是这里,在建这房子是把它移开后就干枯死了。下到村中间街又有村民说,在村后山地竹林里有四方竹。因时间关系我就没去查看。下次有时间再去看看。
   我在广东佛山西樵山看过四方竹,竹身四方形或近四方形。竹节略鼓出,散生细小根点如刺,竹竿通直不弯,傲然挺立。四方竹别名四季竹、四角竹,属禾本科观音竹属,该竹为地下茎单生竹型,为观赏竹中的上乘精品,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观赏植物。听说佛山西樵山等地的四方竹,都是从坪石镇武阳司这里移植而去的。”
四方竹与正德皇帝的传说
   武阳司村数百年来,广为流传着一个与四方竹有关的“官小衙门大”的故事。话说明成化年间,湘粤边境贪官污吏横行,土匪路霸为非作歹,民不聊生。韶州府几经派兵镇压,都无济于事。到了明朝正德年间,韶州府选派了韶州壮勇教头李大人到武阳司任巡检。李到任后,首先在武阳司设立了演武场,训练兵勇人员30名,日夜操练南拳北腿,苦学刀枪剑戟,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其时,有土匪恶霸高快马,纠集地痞恶棍百余人,在湖广边境占山为王,鱼肉乡里,对武江盐运船只,进行拦河抢劫,使乐昌、宜章、乳源三县交界地区百姓深受其害。武阳司李巡检亲率壮勇进剿,每战皆捷,最后,将其平定,社会得以太平。韶州知府将武阳司巡检的功绩奏禀朝廷,宣称湘粤边境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朱德、陈毅率已工农革命军长岗岭战斗 乐善亭:
  武阳司村与三星坪村之间的长岗岭有条粤湘古道,位于宜、乐、乳三县的三岔路口有座亭子叫乐善亭。采用红砂岩条石筑砌,拱圈式石门,高2.5米,宽1.8米,南北走向,面阔一间4米,进深四间20米。悬山式屋顶。门额石匾行楷“乐善亭”,字大约26厘米见方。亭内有道光十九年建亭碑记2块,光绪十二年重修碑记3块。据说1928年正月初十一,朱德在该亭设立指挥所,打击敌人,打破了蒋介石企图扑灭宜章年关暴动的计划,对于朱、陈工农革命军立足湘南,推进湘南起义,至关重要。后人将这场战斗称为长岗岭战斗。
中山大学在坪石:
  1940年冬,由于形势恶化,国立中山大学在云南澈江无法办下去,于是搬迁到广东抗战时期的大后方一一老坪石。中山大学总部、研究院、先修班、学生贷金、审查委员会、岭南大学、广州大学、粤秀中学、培正中学等设在老坪石街;文学院设在坪石铁岭;理学院设在坪石塘口;工学院设在三星坪;法学院设在车前坝;中大搬迁到粤北后的安置地点是:校本部、研究院、先修班、学生贷金审查委员会在坪石镇;文学院在坪石附近的铁岭;法学院在乳源县武阳司(后迁车田坝),理学院在坪石附近的塘口;工学院在坪石附近三星坪;农学院在湖南省宜章县栗源堡;医学院在乐昌县城;师范学院在乳源县管埠,其中一年级在坪石附近的车田坝(后迁乳源县武阳司)。
  师范学院设在管埠;医学院和研究所设在乐昌县城河南水,这些学院如七星伴月一样守在校总部四方。此时的老坪石,被人们喻为“小广州",文化界和院校师生众多,避难民众云集,店铺林立,商贸繁盛。省委为便于开展学生运动把省委青年部设在乐昌县城苏家祠。青年部部长陈能兴驻乐昌县城,副部长张江明驻在坪石中山大学。
 在地图上我标的线路: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沿着乡道就到了有房子处,前5米左转沿田地边的石板路(西京古道),田和地的田埂就是西京古道,走到小溪桥,这就是观音桥,站在观音桥上可看见观音洞,过观音桥再沿山沟上山就到了深山里的田野中,过田野再走就上山深了,到长岗岭过广乐高速再到武阳村。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观音洞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观音桥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普济亭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三星坪村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许崇清校长在三星坪村住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三星坪村: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许崇清校长在三星坪村住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三星坪村西京古道古码头: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许崇清校长在三星坪村住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武阳司大桥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很久就听说乐昌坪石镇武阳司一带有一种特有的竹子叫“四方竹”,只是听其名,未见其形,一直心生好奇。就奔赴武阳司想一睹其真容,但还是没看到。有村民带我到原地看,在村中最后一栋房子的后面不到一米的地方,她说就是这里,在建这房子是把它移开后就干枯死了。下到村中间街又有村民说,在村后山地竹林里有四方竹。因时间关系我就没去查看。下次有时间再去看看。这里就是四方竹原地。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武江河旧码头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中山大学法学院设于武阳司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中山大学法学院设于武阳司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旧炮楼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武阳司邱家村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我站这里到山顶中间那电线杆是西京古道。那里经广乐高速到达西京古道的观音洞、观音桥、普济亭、三星坪村,也经白竹村再到湖南的宜章。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武阳司村古码头: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武江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西京古道游记--广东乐昌坪石三星坪武阳司村中山大学旧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