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2017-04-29 10:18:41)
标签:

西京古道

宜乐古道

广东乐昌

黄圃镇应山村

古村桥庙亭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17年4月
  就地取材的石灰石铺西京古道之乐宜古道,自东南-西北成对角线蜿蜒于一方秀峰四合的棱形盆地,依次将古亭、古庙、古桥、古屋(村)链接起来,闪烁着不朽的古韵光辉,这就是位于乐昌市西北55公里的黄圃镇,建于宋神宗年间的应山村。这黄圃境内乐宜古道旁的古村,原名为彰应山村,后来简称应山村,距离黄圃镇政府约2.5里,坪石至黄圃的公路328县道在村后山穿过,在坪石镇坐公交20几分钟,车费8元,交通方便。
  应山村是黄罗古道(黄圃-罗家渡)与乐宜古道(乐昌-宜章)交接之处。坐北朝南的应山村安卧于古林丰茂的凤凰山南麓,坐落在凤凰山下,依山傍水,地势雄奇而开阔,后山为凤凰山,重峦叠嶂,来脉平稳逶迤,结成聚气丘陵。地处梅花-白石岩溶高原中央,来脉稳妥,峰交坡吻,结聚自然,前仰阔绰平畴,遥对饱满的福果山。村前是广阔田垌,东南有细软的庐溪河(田头水)自东北-西南曲流,流经玉环大桥而西去;东有壮丽的白虎嶂、香炉峰相对峙在拱卫西有巍峨雄壮的西岭把持;前有福果山朝贡,四周围山脉上古树参天,包围着清美的山间盆地北侧,呈扇状朝前伸展,共同构成一个丘陵盆地,而应山村则在其中,具有自然环境优美的古村。
   应山古村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目前主要建筑以清朝为主,古建筑排列整齐,有100多栋,建筑风格独特,以青砖瓦房为主,路面全部石板铺垫,屋梁雕刻精美,顶墙彩绘有人物花鸟图案画,栩栩如生,建筑群保存得比较完好,目前还保留部分明国时期的名牌号。
  据应山《白氏族谱序》载:“韶阳白氏思谦忝政于广西藩府,以秩满至京奏职,称最,擢山西布政右使。将行,以家谱一帙请余序之。先居长沙,至宋神宗朝有祖讳璧者,由甲科知郁林州事,解组还家,道经韶之乐昌,见其山川习俗之美,遂家焉。由是子孙蕃殖传十有一世,至衡可甫以布衣隐处乡间。……”而黄圃《白氏族谱》载,乐昌白氏璧公第十三世孙如素(思谦之侄子)开基于明朝永乐五年丁亥岁(1407年),经两代人的扩建,成上下两排屋。万历年间(1573-1578年)达鼎盛,清康熙、乾隆年间(约1660-1780年)成为白氏在乐昌最大村之一,总人口达七百人,仅乐岸公一家就有三十多口人。上述所载,对村的发迹略知一斑。
  村以两条由石灰石板拼铺,南北纵走的巷道(长180米、宽3.4米)为东、西轴心,以位居村前的弧形宗祠为横轴,上百栋民居(九排,每排九栋,每二栋或三栋毗邻,西接七巷;多青砖砌二面坡硬山顶,人字脊,灰瓦建筑;少量泥砖筑二面坡悬山式,灰瓦垅正脊建筑),占地面积数万平方米。依坡呈扇形叠建的民居,高低连叠,马头揖拱,梁檐裙带,前呼后拥(最窄间隔不足半米),左顾右盼,自然和谐,紧凑如穿山甲鳞片,把山坳填充得密不透风,井井有条地罗列于东西二侧,散发出浓郁的质朴美。另有因地制宜,建于沟外的杂屋(“单脚”屋),属辅助建筑。源于东北隅(青龙位)方形池井的清泉从道东侧近半米的水沟南流,再由村前西拐入河,是滋润村的重要水源。
  除了总体布局个性显赫外,应山村还有以下几点鲜明特色:一、建材就地采取,追求“价廉屋物”。作为石灰石广布的地区,石料是主建材,其余为次。主要巷道以及基础、台阶、门框、门枕石、门槛甚至墙角等房屋重要部位均用青石板制造。此外纯清水墙、青砖、灰瓦、钩头滴水和风火墙,均迎合山区潮湿多雨的小气候特征。二、中心突出,为宗祠是瞻。鼎峙于中轴线最佳位置的富禧祠堂为“村徽”,并用青砖砌单椽硬山顶三级马头墙来抬高其尊贵威望。短橼出水,厅顶木质穿斗式八棱状,中央饰龙头,侧配二翼蝙蝠藻井,天井镇井石雕刻精美。主厅有同治三年文、永、庆三大房后裔子孙赠给富公贺的楹联:“肯乃堂肯乃构丕显丕承相见诒谋燕翼;序其昭序其穆以修以绥当思裕后象贤。”祠前峙数对为白莹、纯素、培锦诸位贤辈立的功名石(现多数沦为垫路石、筑渠料或简易桥梁),成为村中的“故宫”。三、屋宇多数中轴结构,分报厅与主厅。中隔木柱板,开中门;大厅前有天井,天窗,“丁”字门。大厅(主厅)后用圆柱、木板隔后座,隔墙置神龛祭祖或本坊福主康护公。雨棚造型丰富,弯柱曲板,形式美观,雕龙画凤,是实用主义与乡间审美观的生动结合。四、技艺精湛的雕镂赋予民居浓重的文化内涵。以横梁(鸿门梁、虾蚣梁)为雕刻重点成为该村个性不可缺乏的成份。100多根高高挂起,形态各异的横梁,是艺人爱不释手的献技平台。形象万种,生动如神,是村民追求“长住久安”夙愿的朴素体现。雕双龙夺珠,两端龙头,兽形斜撑,卷草横梁;通体雕藻类,垫梁板配雕麒麟横梁;雕麒麟、龙竞技横梁;中央雕双凤朝阳,两端龙头横梁;雕双蟾戏钱,两端龙头,凤形斜撑横梁;中央刻福、禄、寿、日、月,两端雕龙头,垫梁板雕麒麟,斜撑雕卷草横梁;雕群龙闹海,神兽上树横梁;雕群龙闹海,两端龙头,鲜花斜撑,富贵花垫梁板,龙凤呈祥,凤形斜撑横梁;垫梁板雕麒麟,顶斜撑龙头,中央雕鲤鱼跳龙门,两端龙头,底珠环鲜花横梁;垫梁板雕麒麟,顶斜撑变体龙头,群龙闹海,两端龙头,底鲜花、斜撑翔凤,垫梁板麒麟横梁等等,不一而足。此外,门簪雕寿纹、变体富贵合形纹;封檐板雕水草、牡丹、竹石、菊花、腊梅、葡萄、青藤等图案;格纹窗棂,间雕鲜花等;墀头泥塑聚宝盆、莲房,神鹿、瑞兽、琼花、神鹿;功名石雕鹿刻龙等,同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五,重视安全意识的培养是村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墙角多镶竖式石灰石板,以巩固房屋的框架。除了清泉绕村流外,还重视精神上的安慰,如村内拐弯处都竖“泰山石敢当”(共三块),希望获得精神上的保障。
  横跨村东南300米,东北-西南凌架于四季清明的庐溪河(田头水)的应山大桥(玉环大石拱桥),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白锦元、武生白增刚捐建。尽石灰石砌铺,全长49.85米,净跨长50米,宽6.5米,高12.5米,拱跨16.9米,石灰石砌护栏,长48米,高0·53米,厚0·36米,面呈横卧的“]”状。3拱圈式纵联砌置法筑,桥水构成完美的圆,“三月浴水”为村中名景,乐昌市最大的石砌拱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15”洪水重创,现修新,俊风犹存。
  桥东北隅静蹲一座400多岁的水口庙,坐西北朝东南,青砖砌二面坡硬山顶,二级马头墙,灰瓦垄。一进三间,中间石灰石础木梁柱(通体彩绘),供水口神,神龛背景彩绘麒麟,飞龙。前有棵与庙同龄的古柏,苍蓊映日。庙颜容龙钟,神气犹灵,乐昌市不可移动文物。
  位于桥东南面200米的凤翼亭,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东南-西北孤立古道中,方形二面坡硬山顶,牌坊式脊,葫芦刹,灰瓦建筑,高4米,宽4米,进深4米,面积16平方米。通体1吨重全石砌叠。开方门,顶角雕云纹图案,楣双钩阳雕行楷“凤翼亭”匾。内存二通石碑,记载有关建亭事宜。石骨铮铮,保存完好,仍造福乡村。乐昌市不可移动文物。
  村原有书房数间,北面存凤山书院遗址,乐昌市文物保护单位。《乐昌县志》载:“明永乐二十年(1422年)黄圃白思谦在黄圃斗湾凤凰岭建凤山书院。”可见其文风雄厚。
村最旺时1140人,现200多户人,3位处级干部。
  一腔被壮美的群峰围绕的盆地,流淌着一条永不知疲倦的河流,一座苔藓丰茂的古桥在水面勾勒出一个精美的圆,一脉银色的古道在绿油油的田野一意孤行,从一座冷清的老庙擦肩而过,伸入一方青砖灰瓦马头墙的世界,这就是魅力充足的应山村!

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古桥——应山石桥(俗称玉环桥),位于应山村以南200米处,始建于乾隆丙戌年(1766年),迄今已有242年的历史。石桥采用拱圈式纵联砌置法拱砌,为三拱墩柱式石梁桥,南北走向,桥长49.85米,桥面宽6.5米,桥高12.5米,桥身厚1.15米,三个桥并联,单拱跨度达16.9米。桥面两侧有石砌护墙作栏杆,长48米,高53厘米,墙厚36厘米。上石阶5级,每级长2.3米,宽66厘米,级高12厘米。下石阶29级,每级长2.3米,宽66厘米,级高12厘米。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古庙——在应山古石桥的南岸旁,座落着一座400多年的古庙,叫“水口庙”,为此方水口把守之关键,沿河有水库,仍可灌溉田亩。庙前还有一棵400多年的参天古柏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古亭——在应山古桥以南有一凉亭,叫“凤翼亭”,建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采用全石砌成,每块石头都成吨重,目前已经有215年的历史,是湖广古道上的重要建筑物。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西京古道之宜乐古道中的古村桥庙亭-广东乐昌黄圃镇应山村
  
  应山古村的历史,因为这里曾经是宜章-乐昌的必经之路。村里的建筑基本上都保持了原明清时候的面貌,建筑的特点也是江南建筑特点。
古色鲜明的应山村古村、古桥、古庙、古亭“四位一体”,构成了应山独具特色的古村风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