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释菜礼】

(2016-03-29 21:34:31)
标签:

杂谈


释菜,亦作舍采、祭菜。古代凡始入学,须向先师行释菜之礼,以苹蘩之属奠祭之,而不用牲牢币帛。这是一种从简的祭礼,更是自古两大祭祀先师仪典之一。《周礼·春官·大胥》:春入学舍采合舞。郑玄注:舍,即释也;采,读为菜。始入学,必释菜礼先师也。菜,苹蘩之属。释菜礼,菜虽礼薄,然“明有忠信之行,虽薄物皆为可用。”《礼记·学记》亦云:大学始敦,皮弁祭菜,示敬道也。郑玄注:祭菜,礼先圣先师,菜,谓芹藻之属。

郑司农云:古者,士见于君,以雉为挚;见于师,以菜为挚。”“就是礼物,是野鸡,按照郑司农的说法为蔬食菜羹之菜,就是素食。换言之,古时士人见君要敬献野鸡,见师尊则要拿,后世相沿成习,逐渐变成了敬师之礼。

 

据汉应劭《风俗通义》载:孔子困于陈蔡间,七日不得食而弹琴于室,颜回释菜于其户外,以示对老师的敬重和不离之意。释菜礼,秦以后遂成制度。唐代已发展为成熟的太学开学典礼仪式,设酒、芹、枣、栗、菜羹祭献孔子及颜渊等贤哲。《新唐书·儒学传上》帝幸太学,观释菜,命(孔)颖达讲经。”但根据《五礼通考》之说,遗憾的是古释菜礼在唐宋之际就已亡佚,其具体仪节今日已无从稽考。虽然古释菜礼已亡,但通过文献的钩稽,我们还是不难想见其仪于一二:

 

《礼记·月令》云:仲春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郑玄注:将舞必释菜于先师以礼之。《文王世子》疏引熊安生云:“释菜有三:春入学释菜合舞,一也。此兴器释菜,二也。《学记》皮弁祭菜,三也。”郑玄注说:“释菜礼轻也,释奠则舞,舞则授器。”孔颖达疏也说:“释菜惟释苹藻而已,无牲牢,无币帛。”“此既释菜礼轻不可为舞,所以大胥云‘春舍采合舞’。似释菜为舞者,彼谓春欲合舞之时,先行释菜之礼。不谓释菜之时则合舞也。”无舞则无乐,由此可知,古代“春欲合舞之时”的释奠礼包含释菜之仪。这说明,古代只有作为释奠礼之先行部分时的释菜礼是举乐而祭的;其余两种情况,则皆无乐。 

释菜礼从简。“无牲牢,无币帛,无乐。”非但如此,并且还是“一献而已”: 《文王世子》云:“始立学者,既兴器用币,然后释菜。不舞不授器,乃退,傧于东序。一献,无介语可也。”孔颖达疏:“其礼既杀,唯行一献,无介无语,如此于礼可也。”

作为祭祀先圣先师的释菜礼,先秦并无时间成规。到了北齐时候,高洋于天保元年始命国子监每月朔日行礼。明洪武十七年,“敕每月朔望,祭酒以下行释菜礼,郡县长以下诣学行香。”清顺治二年,清世祖亦下令每月朔日行释菜礼,设酒、芹、枣、栗,祭酒三献于先师。但与明制不同的是,清代的祭品皆仅有菜、枣、栗三种,分置笾豆内。(明制详后)。

 

释菜礼非但是祭祀先师之礼,同时也用于阙里孔氏家祭。据《圣门礼志》记载,明清之时,每月朔日,阙里孔庙在大成殿、启圣祠、崇圣祠行释菜之礼。由衍圣公主献,衍圣公属官、四氏学师生及孔氏族人随班。

 

 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先秦文献里见到的释菜礼,有时候还指除灾之祭礼。此祭礼亦作“舍萌”。 《周礼·春官·占梦》云:乃舍萌于四方,以赠恶梦。郑注:舍读为释,舍萌,犹释采也。古书释采、释奠多作宇。萌,菜始生也。赠,送也。欲以新善去故恶。又,《仪礼·士丧礼》:君释采入门,主人辟。郑玄注:释采者,祝为君礼门神也。必礼门神者,明君无故不来也。

 

如上所说,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关于释菜礼详细仪注的文献无外乎明清两代,上世纪初停办科举之后这个释菜礼亦随之而中断。

 

明代的释菜礼服饰要求是以明代官服的常服即可,不用乐。祭品则以枣、栗、菁菹、芹四样:水芹代表青年学子,《诗·泮水》曰:“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古学子中举后,须在泮池里采些水芹,并插在帽上至文庙祭拜先师;蔓菁,也叫芜菁,用以代表才华,其古名菁菹,为古祭品之一。《诗·信南山》:“是剥是菹、献之皇祖。”先民们曾以之腌渍后祭祀祖先;红枣寓意早立志;栗子,常被形容成饱满、坚实、谨敬之状,代表敬畏之心。此四样祭品虽简,但蕴含了对至圣先师崇敬之心和有志于学之志向。

 

祭品陈设。先师案:爵三(左右二爵先注酒,中爵行礼时献上),品物四,中二品左水芹右菁菹,东西二品左栗右枣;四配案:陈设与先师同;十二哲东西各一案:爵三,品物三,中菁菹左栗右枣;两庑东西各一案:陈设与十二哲同。

 

   

《大明会典》卷九十一 之明初“月朔释菜仪”:

“国初诏正诸神封号。惟孔子封爵、特仍其旧。每岁二丁、传制遣官祭于国学。每月朔望遣内臣降香。朔日、则祭酒行释菜礼。洪武四年、令进士释褐、诣国学行释菜礼。
  

其日清晨、执事者、各司其事。分献官各官分列于大成门内。监生排班。俟献官至。

 

通赞唱:‘排班’。献官以下各就位。

通赞唱:‘班齐’。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引赞诣献官前唱诣盥洗所。献官盥手手讫

引赞唱:‘诣酒尊所’。司尊者、举酌酒讫

引赞唱:‘诣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前。跪。献爵。俯伏、兴、平身。’ (执事者行事并同)

引赞唱:‘诣复圣颜子神位前、宗圣曾子神位前、述圣子思子神位前、亚圣孟子神位前。’ (仪并同)十哲两庑、分献官一同行礼毕。

赞同唱:‘复位’。引赞导献官分献官至原拜位立。

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礼毕。

 

明后期及清代,释菜礼稍有变更,其仪大致如下:


       通赞唱:排班,献官以下皆序立丹墀内。班齐唱启户

 

通赞唱:“迎神”。跪、叩首、叩首、叩首(献官以下皆跪叩首)。兴,平身(皆兴平身)。

 

        引赞诣献官前唱:  诣盥洗所(献官随引赞至盥洗所盥手巾如仪) 诣酒尊所(献官随引赞至酒尊所,司尊者举幂酌酒以俟)。

 

引赞唱:诣至圣孔先师神位前(捧爵者三,各先行,奉先师者由中门入,奉四配者由左偏门入;献官随引赞亦由左偏门入至神位前向上立)。

 

引赞唱:、赞献爵(捧爵者由左跪授献官一爵,献官受少举之,转授捧爵者置神位前)。

        引赞唱:俯伏、兴、平身(献官俯伏、兴、平身)。

        引赞唱:诣复圣颜子神位前

        引赞唱:、赞献爵(仪同前)。

        引赞唱:诣宗圣曾子神位前(仪同前)。

        引赞唱:诣述圣子思子神位前(仪同前)。

        引赞唱:诣亚圣孟子神位前(仪同前)。

 

       通赞唱:行分献礼(献官行礼将至亚圣孟子前,通赞乃唱行分献礼)。

 

        引赞各诣东西哲及两庑分献官前,赞:诣盥洗所、酒尊所

            东哲、西哲、东庑、西庑诸坛位前,献爵如上仪,赞复位(献官以下各随赞引退原位)。

 

通赞唱:“送神”。跪、叩首、叩首、叩首(献官以下皆跪叩首)。兴,平身(皆兴平身)。

 

         通赞唱:礼毕




                        ——原创文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