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去南黄古道,听枫叶飘落的沙沙声
(2018年12月2日)
上周走东阳与磐安交界的车慈岭、朱锡岭古道赏枫叶,明明预报的晴天去哪儿了?偏偏让我们遇上阴雨连连。这周天气预报说小雨,去天台与临海交界的南黄古道也是看枫叶,清晨大巴准时启动,那就拼一拼人品吧。
记得上次去南黄古道,因滩岭到前杨村的公路又弯又窄,交通管制,被迫在滩岭搭当地私家车才到古道脚下的前杨村,前几天致电天台交通局,说新路还不通,心里不免嘀咕。今天一路顺畅到滩岭,路口停了许多大巴,看来又在交通管制,下车问交警,说有中巴公交转送,票价3元。接送的中巴很多,不久就轮到我们,看来当地交通部门还是很给力的,点个赞!(明年新路建成,就便捷多了)
到前杨村口下车,过南黄古道牌楼约一公里,便来到熟悉的古道口,此时天空中飘起了小雨,当地村民摆了好多地摊,有土特产、小吃摊,看一锅热气腾腾的牛血萝卜,十分诱人,索性让摊主盛上一碗,吃将起来,满满的一碗牛肉萝卜下肚,付了五元钱,额头已开始冒汗,爽到心坎里。
雨停了,跨过石拱桥,踏上青石古道,游客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古松迎宾,转过弯,但见古枫泛黄,枫叶随风飘落,沙沙作响,纷纷落地,铺出一片金黄,拍了些照片,看枫叶飘落优美的身姿,听枫叶飘落沙沙的绝唱,这南山秋色,醉倒了游人,也醉了我。曾几何时,不知何人在这千年古道两旁,植下这一棵棵枫香、青松和香樟,为奔波生计的路人留下一片阴凉?而他,他们,绝然想不到,现如今这里成为休闲、健身、游玩的大众乐园?真是福泽后世,善莫大焉!
继续赶路,一路有色彩斑斓的丹枫、苍松、巨樟相伴。古制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而南黄古道上每隔里许就有路亭,虽毛石砌墙,片石为盖,却坚固耐久,可见当地行善积德之风日久矣!
过苏州堂,见三岔口,直上至外庵方向,右转平路标有龙潭叠瀑,两路宽窄差不多,各有游客往来上下,于是毛想想既然来爬山,当然选择上行。后来阿鲁等六人讯问当地领队,说平走才是南黄古道,到临海大泛村又近又省力,于是脱离大部队,我们斥之为分裂路线,当然此时后话。而稍一分析,他们才是正确路线,千百年来,古人走出来的古道肯定是相对轻松的最佳路线。那我们走的外庵方向,山顶有济公庙,应该是当年的上香古道。
从岔口到山顶,只是埋头爬山。翻上山岭,有一坪地,建有一庙,三四座风雨飘渺的老建筑,看上去有些落寞,乃济公殿。说起济公,称“济公活佛”,曾经有个电视剧《济公》,游本昌演得那叫活灵活现,“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主题歌也红极一时,而济公那貌如癫狂,不受清规戒律,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的美德,给我们留下独特而美好的印象,可谓家喻户晓,他就是天台人。
在济公殿休息片刻,继续前行,便是弯弯曲曲的土路,路旁是低矮的松林。绕过几座低矮的山头,又是一岔口,选择直行下山,已是临海界内。满山的麻栎叶已经泛黄,转过弯,山下的景色渐渐拉开,站在突兀在山坡的岩崖上,脚下那满坡的梯田,层层叠叠,舒展着曼妙的曲线,公路从山脚穿上梯田,飘带般将半山腰的村庄串联起来,恍若梦幻般神秘,山风吹拂,顿觉心旷神怡,俗念全消。沿土路下山,阳光渐渐穿过云层,和熏的阳光照在头顶,山谷的大泛村越来越清晰,环绕大泛村的梯田也全景展开,稻田已经收割,颜色有些灰白。如果春天,看青青禾苗,云影徘徊,那定会是一幅水粉画般的清新,而如果早些天来,看层层稻穗,大地金黄,那定会是油画般的浓烈,枫叶和梯田,也是鱼和熊掌,难以兼得。
经过一大片茅草山,土路也成了石级路,过层层梯田,又踏上南黄古道,不久就随进入大泛村。大泛村有些破旧,留守的大都已是老人,老人们或三三两两坐着聊天,或拿出自己农产,沿路设摊,这一切,村中大樟树下的石拱桥,默默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出村口,大巴已早早等候,等起队员上车,天空又开始飘下雨丝,这雨,也一路伴着我们回家的路。车上有人说,今天杭州下了一天雨,看来我们冲出雨区,行程完美,人品不错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