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剑兀头山:一脚踏三府
(2018年10月5日)
五年前,曾经跟随野营俱乐部穿越过兀头山。查阅当时的记录,从诸暨马剑近家山上山,到兀头山三府寺,然后下山到桐庐新合山河村的穿越线路,一是因为天气闷热,又是野路,翻过无数个小山岗,一路走得很艰辛,二是兀头山上的三府寺以及寺旁的杭州、绍兴、金华三地的界碑,体验了一把“一脚踏三府”的豪迈,印象深刻。
这次我们做足功课,选择从马剑的寺坞坪顶村上山。坪顶村山清水秀,文风兴盛,耕读传家,村风淳朴,历年都有大学考取,也有北大、浙大、国防大学等高材生,故自诩“状元村”,立牌于村口。我们三十八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穿村而过,除了惊叹村容村貌整洁有序的同时,乡土气息也扑面而来,也许这就是“看得见山,记得起乡愁”的“中国梦”吧!
进山是一条两公尺左右的水泥路,路随山转,约1.5公里,但见一座小庙隐约林间,曰“王灵庙”,一对年轻夫妇正在打扫卫生,面露喜色为我们指路,庙旁立有指示牌指引,上山的路迹也十分清晰。不久上到垭口,建有休息亭,稍事休息,便右转继续沿山脊线上山,左为诸暨右为浦江,青山逶迤,山间村落俨然,风光旖旎,更有山风吹来,让人神清气爽,众呼惬意。山脊时缓时陡,渐次抬升,绿树掩映,山花弥道,或有怪石嶙峋,山路也依巨岩顶自然通行,或铺设石板,云梯般直挂山腰。登上海拔643米的王灵尖,见一小寺座落于山顶,其规模可谓麻雀也,共两间,一间墙砌在两块巨岩上,为殿,香烛具备,另一间设两张方桌,锅碗瓢盆俱全,看来常有香客到来。王灵尖与兀头山遥遥相对,站在狭小的山巅,犹如360度观景台,也有几分一览众山小的气度。
从王灵尖另一侧下行,草木漫天,土路陡峭,至竹林,山脊减缓,一路畅行,至升雾岭,海拔已降至474米。升雾岭立有指路牌,东西古道是诸暨塘坞村与浦江檀溪的王灵村,南北山径是王灵尖与兀头山的交汇点,我们按指示前行即可。
过指示牌前行,一路土路上山,途遇欢喜亭边微型财神殿,续上崎岖,蓝天白云下,山岩嶙峋,不久就到三府界桩处,这个由国务院设立的“杭州、金华、绍兴”三菱柱桩,围着桩转一圈,你就走了三个地市,这界桩自然成为此行的明星,大家纷纷与其合影留念。有驴友说,这三府交界,是否能去看看三省交界?哎,这注意到不错,应该能够实现,又想三国交界,那就难实现了,这不转一圈你就偷渡出国了?呵呵!
过界桩,但见一平地,见一座琉璃瓦大殿,就是“三府寺”,早到的驴友已在大松树下席地而坐,享受自带的午餐,秋风凛冽,倒有几分凉意。餐毕合影,又与寺里和尚聊了几句,便择路下山。
寺后下山的路有两条,左通诸暨近家山和桐庐和山,右为今天线路,通塘坞,山路时陡时缓,陡峭处步步惊心,一步也不得松懈,下得山来,便是里老坞底,同样的整洁有序,同样的乡土淳朴,老人们聚在一起打牌聊天,一片其乐融融的样子。
从里老坞底到外老坞底,一路稻田金黄,果蔬飘香,一派丰收景象,在满满的收获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行程。
坪顶村,号称状元村,那幅墙画及对联“交友能义合,居官能食贫”,印象颇深
依林道进山,见王灵庙
上山土路
王灵尖风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王灵尖,与兀头山遥遥相对
王灵尖寺
山下是浦江县王灵村
从王灵尖到升雾岭,山路浑然天成
从王灵尖到升雾岭
升雾岭到兀头山
兀头山下的塘坞村
一脚踏三府
禅心
三府寺
合影
下山
里老坞底
塘坞村风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