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驴行2018.1.6]探寻西岩山

(2018-01-08 19:22:03)
标签:

富阳

银湖街道

筱岭

西岩山

探寻

分类: 走遍富春
[驴行2018.1.6]探寻西岩山



探 寻 西 岩 山
(2018年1月6日)
 记得几年前翻开《历代诗人詠富阳》一书,光是写西岩山的诗就有七八首,数量名列前茅。甚至连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大力十才子之一的卢纶、元末杨维桢等都留下足迹和名篇,当时就想这西岩山究竟在哪里?于是打开富阳交通地图,甚至在八二版《富阳县地名志》中,在新义公社与临安交界处有一座西岩山,海拔599米。曾有驴友登过此山,问他们此山的景况,说是野山一座,无路可寻,想这样一座“名山”,总不至于沦落到与野山为伍吧?后来听说白居易到过的西岩山在坑西一带,直到年底前《富阳日报》的一篇关于西岩山的文章,再次引起我的兴趣,并电话联系坑西村书记,确认西岩山已建成登山道,乘周六连续阴雨的间隙,驱车前往。
 从高桦公路军民桥左转到军峡线到坑西村,右转筱岭村道,找人问路,终于来到筱岭下村的西岩山下,在新建的停车场停好车,登上山脚一座小水库的坝顶,便可见到一条依山而上的游步道。游步道刚建好,还没来得及安装指路牌,但崭新的路灯已立在路旁。大概几百步,穿过杂树林,便越可见一道黑黝黝的岩崖耸立林间,这就是传说中的毗卢岩。伴随潺潺淌下的山泉,但见一道长百余米,高十余米的岩崖呈现在眼前,颇有几分气势,岩崖近乎直立,部分下部凹进形成天然石窟,不久前刚清理过,几股泉水从崖间或底部源源不断地涌出,清澈亮丽。据说,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著名道家葛玄曾在此炼丹布道,后来丹熟道成,白日飞升,当时该地就称为白升村。而在石室里,有石灶,高及腰,石质明显与崖壁不同,倒像堆积而成,莫非真是炼丹炉?但葛仙翁曾在富阳一带炼丹,富阳地名中葛溪,上练(炼?)等,而坑西一带产黄铁矿,也是炼丹的原料。唐朝的时候,道教被尊为国教,西岩山有“百日飞升”出仙人的名声,来寻仙访道的人,自然不少,于是开始建寺,供奉十八罗汉和葛仙翁,仙佛共处,道释并重,名气日盛,甚至引来在杭州担任刺史的白居易,卢纶,以及后来的明清时期等历代文人墨客,前来游览,留下许多诗篇。徘徊在石窟中,西岩寺遗迹石址依稀可辨,而西岩山的山名也由此而来吧!
 继续沿游步道而上,除了茶园便是野竹杂林,至半山腰,一片喀斯特地貌形成形的岩石丛,形态各异,外形圆润,或卧或立,或孤或依。步道穿行其间,倒有几分曲径通幽的味道,水、空气和风力的共同作用将岩石刻画得千姿百态。过石林往上,视野渐渐开朗,西北山峦起伏,已是余杭地界,两地遍植茶园。离山顶已近,见一岔口,其一沿山腰横切,其二沿山脊而上,独自一人先横切至对面山脊,发现步道沿山脊而下,发觉此线不能登顶。折回沿山脊而上,又过一山岗上的小石林,颇有几分姿态。过石林,山顶豁然可见,但见山顶一座二层洋楼,白墙黑瓦,简约大气,加快脚步,一口气上得山顶。但见山顶建筑依山而建,架空而立,走过长长的走廊,登上台阶,但见小楼居中,四周搭设观景平台。此时两位本地人也来到平台,问此楼何用,说有人经营可以喝茶吃饭住宿,用时下的用语,就叫民宿吧!今天楼主不在,大门紧闭,于是沿观景台转了一圈,因为有薄雾弥漫,不能远望,西岩山一峰独起,峡岭、筱岭、导岭等山岭逶迤,山脚村庄错落,茶园绵延,倘如天气晴好,景色会更加秀美。
 目前从山脚上山登顶已有三条步道,路口分别在坑西、峡岭和筱岭三个村,我因车子停在筱岭村,只得原路返回。一个人沿山径而下,想这样一座曾经吸引无数名人雅士留下足迹和诗篇,透着仙气的“名山”,岁月更替,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途中,朋友给我发来有关西岩山的文章,西岩山海拔598.4米,从我多年当地登山的经验,这个数据肯定有误。于是回家翻阅资料考证,打开八二版《富阳地名志》附有清光绪31年的复制图,西岩山明明白白标注在坑西界,也就是我登的这座,而在正文的政区和居民点中,在坑西公社的分区图中却标成“大山”,海拔307米,在重要自然地理实体概况中,西岩山列在新义公社中,海拔599米,该山在清地图中标明是“岩山”。看来,八二地名志的编写者误将西岩山标成了“大山”,是故意为之,还是谬误,已不得而知,因为在那破旧立新的年代,什么事都能发生。
  今日跟参与新版地名志编写的山越老师电话联系,探讨关于西岩山的事,他是一名资深驴友及地理爱好者,也说82版确实有误,新版已拨乱反正,82版的“大山”已正名为“西岩山”,“西岩山”已正名为“西湾山”。 山无言,水无语,所幸也。
     
[驴行2018.1.6]探寻西岩山

千古仙居物象饶,道成丹熟昼升

岩前宝磬传松的,口灵池应海潮。

崖折百花迟日晚,鹤归清夜唳声

登临渐到希夷境,手沸行云渡石桥

白居易《西岩山》

[驴行2018.1.6]探寻西岩山


林香雨气新,山寺绿无尘。

遂结云外侣,共游天上春。

鹤鸣公阔回,僧话竹房邻。

待月水流急,惜花风起频。

何方非外境,此地有归人。

回首空门外,络然一幻身。

                        (唐)卢纶《西岩山》


                    
[驴行2018.1.6]探寻西岩山


一径入云林,经行古洞阴。

猿声烟树晚,虎踪雪泥深。

石瘦多生靥,梅枯直到心。

吾生真性癖,来共葛洪吟。

                   ——杨维桢《西岩山》


[驴行2018.1.6]探寻西岩山


    [驴行2018.1.6]探寻西岩山

绵延百余米的石崖--毗卢岩


[驴行2018.1.6]探寻西岩山

游步道


[驴行2018.1.6]探寻西岩山

曲径通幽

[驴行2018.1.6]探寻西岩山


[驴行2018.1.6]探寻西岩山

山峦起伏


[驴行2018.1.6]探寻西岩山


[驴行2018.1.6]探寻西岩山



[驴行2018.1.6]探寻西岩山



[驴行2018.1.6]探寻西岩山

西岩山顶

[驴行2018.1.6]探寻西岩山

俯瞰余杭侧

[驴行2018.1.6]探寻西岩山

茶园

[驴行2018.1.6]探寻西岩山

观景台


[驴行2018.1.6]探寻西岩山

峡岭村

[驴行2018.1.6]探寻西岩山

筱岭村,我上山的入口


[驴行2018.1.6]探寻西岩山

茶园景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