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驴行2017.12.24]再登百药山

(2017-12-30 10:46:38)
标签:

康北坞

百药山

梅树坞

虹赤

穿越

分类: 走遍富春
[驴行2017.12.24]再登百药山


再 登 百 药 山
(2017年12月24日)
    据清光绪32年《富阳县志》记载“百药山高百余丈,为大源群山之祖。山中多药品故名。”清康熙《萧山县志》记载“一名镜台山、白石山,有晋许询修炼之所‘元度岩’,还有‘仙人洞’,岩洞出云,花木皆香,可以疗疾,故称‘百药山’。”这座海拔仅608米的界山,在清代县志均有记载,,曰“群山之祖”,皆因此山产草药而闻名。
    五年前第一次攀登此山,风和日丽,竹影婆娑,古村古树,林道石崖,印象深刻。近期听闻萧山在百药山上大力建设林道,康北坞的古村是否依旧安宁?于是就组织了这次从富阳康北坞-百药山-萧山岩下村的穿越活动。
    24日8时,18位驴友从南站出发,搭乘即将消失的农村中巴(不久将全域公交化),半个多小时便来到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大兆坞下车,找到通往康北坞的路口,发现原来道路宽了,山坡上,竹林里,新盖了不少新楼,如今许多原住民在城里挣了点钱,都想在故土建个房。公路的尽头,是康北坞,古树、老宅,容颜依旧,古道蜿蜒其间,就连当年墙上的标语,仍保留着曾经的模样,时间仿佛在这里静止。在村口的老宅门口,遇到一位面熟的乡镇干部,寒暄之余,告诉我周末来陪陪老母亲,脸上流露几分安宁,步履匆匆,挥手告别,心头油然而生些许感慨,老人习惯了这里的一草一木,故土难离,儿女的陪伴肯定是她最大的幸福。穿过小山村,沿着竹林里有些陡峭的土路攀登,虽然一路草木茂盛,而对于像我这样对中草药和植物无知,自然也就无法体会百药山的博大精深了,倒是驴友一路发现的灵芝和野生菌菇,因美丽的外形,博得驴友阵阵惊喜,纷纷拿出手机和相机拍摄。
    大约一个半小时,登上了百药山顶。山顶一峰独起,视野广阔,群山环绕,景色秀美,“大源群山之祖”的描述,恰如其分,对面萧山侧的山上,一条新建的林道飘带般蜿蜒而上,山下楼塔镇朦胧可辨。在山顶合完影,便沿另一侧山道,顺路而下,此时山风大作,竹林呼啸,总感觉线路有些不对,印象中应该可以遇到“仙人洞”了,但队伍有些松散,前面的已绕过几个山弯,后面的没有跟上,也就顺其自然,呼前喊后,等队伍集中,已下了一半高度,感觉应该还在富阳界内,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索性沿路而下。来到山脚,是个小山村,几分面熟,一打听,原来真是史家村的梅树坞,山上突然下来一群不速之客,为我们指路外,还热情招呼我们休息。
    梅树坞还不通公交,沿公路而出,大约3公里,便是县道徐樟线的虹赤村,候车返程。这次没有按预定计划完成线路,线路成为康北坞-百药山-梅树坞-史家-虹赤,强度不大,下山时,在那个地方走错了方向,成为一个新结。



[驴行2017.12.24]再登百药山

康北坞,古道依村盘旋而上



[驴行2017.12.24]再登百药山

古树、古宅,历史的遗迹


[驴行2017.12.24]再登百药山

康北坞村


[驴行2017.12.24]再登百药山

穿越竹林


[驴行2017.12.24]再登百药山

俯瞰康北坞村


[驴行2017.12.24]再登百药山

快到山顶


[驴行2017.12.24]再登百药山

萧山侧的林道



[驴行2017.12.24]再登百药山


萧山楼塔方向


[驴行2017.12.24]再登百药山

野生菌菇

[驴行2017.12.24]再登百药山

下山途中


[驴行2017.12.24]再登百药山

蜻蜓湾


[驴行2017.12.24]再登百药山

通往梅树坞的公路


[驴行2017.12.24]再登百药山


[驴行2017.12.24]再登百药山

虹赤新民居


[驴行2017.12.24]再登百药山

山顶合影(徐风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