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溪岭寻觅古道
(2017年6月18日)
从大源稠溪的驻军坞翻越稠溪岭到环山候军坞,有古道相连,而这地名上的“驻”“候”,到是有些来历,相传是方腊和朱元璋行军、屯兵之地。而环山的侯军坞有刘显庙,刘显身前是朱元璋的军需官,亡于此,朱元璋登位后封为财神。
到稠溪下车,问了问村民,就找到了驻军坞的入口。从竹林里的一条柏油路,不足一公里,久雨后的竹林,空气特别清新,便来到山脚,但见一条崭新的登山游步道呈现在我们面前。直上稠溪岭,游步道登山,自然就少了些野趣,古道的韵味也荡然无存。同行的驴友说,再过一百年,又会成古道也!稠溪岭不高,四百多米海拔,轻轻松松便可上岭,翻岭直行便可达环山候军坞,站在岭上,稠溪村淹没在茫茫竹海里,蓝蓝的天空上白云朵朵,远山连绵,此时有微风吹来,心旷神怡!岭上有许多粽叶,用来报粽子特别清香,还有六月雪,酷暑天用来泡凉茶,特别清凉解渴,有驴友顺手摘了一些,脸上也露出收获的笑容。
在岭上逗留了片刻,我们就往西南前行,便是侯军坞,一开始因为林道的开挖,古道已无踪迹,对于这条古道的消失,内心还是有些失落的。侯军坞山谷较深,路随山转,基本平缓,约一里路后,林道结束,古道显现,猜测应该是到了环山的地界,因为没有建设林道,古道才得以保存。平缓的路段以土路为主,茂密的山林,有时不得不猫着腰走。石砌的古道,依山势地形而建,虽就地取材,但选料均匀,砌筑规整,排列整齐,可见古代工匠技艺之高超,对质量的讲究,其中一段叫直踏步的路段,堪称经典,可惜长期的失养,局部被山洪冲毁,无人维修。来到山脚,路旁立着“侯军坞”的门楼,往里就是刘显庙,再往上是候军坞水库,是村民饮用水的主要水源地。
从候军坞门楼而出,是柏油马路,一路沿着侯军坞溪水向山外延伸,古道也被埋在柏油马路下面,唯有一座古石桥,和石桥旁的古凉亭,一睹当年古道的痕迹。听着溪水声,看着绿油油的水稻和庄稼,路虽长,在烈日下走在生硬的柏油路上,欣赏这一路的田园风光,倒也不觉得累。穿过环山村,来到307省道,就可搭车回城。
驻军坞村口,看,豪华气派的民居,村民建了不少
驻军坞
登山道直达山岭
山脚的驻军坞村
上岭
稠溪岭
稠溪岭
驴行队伍
找到古道
坍塌的凉亭
山泉
古道
古道行走
侯军坞门楼
刘显庙
侯军坞水库
环山通往侯军坞的古桥和古凉亭
【古地名故事】
北宋末方腊农民起义的军中,有一位使宝剑骑白马的女将军,名叫方百花,她是方腊的妹妹,武艺高强,英通无敌,屡建战功,人称百花公主。
【新关】百花公主治军严明,秋毫无犯,她派出少量部队在现在的大同地域,新筑了一道关隘扼守路口,从那时起,该地域被称为“新关”。
【驻军坞】百花公主一方面不让军队打扰百姓,一方面为了保存军事实力,将部队主力驻扎远离村落进可攻退可守的稠溪坞底,日夜操练,士气高涨。起义军严明的纪律被当地百姓代代相传。驻扎部队的地方被称为“驻军坞”。
【迎将岭】起义军攻克富阳,准备进攻杭城。百花公主奉哥哥方腊的命令,驻军在大源、骆村一带,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地处钱江上游,进可以直攻杭城,退可以溯富春江而上,固守淳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百花公主率领大军过龙门、上官来到骆村、大源,因起义军劫富济贫,受到百姓爱戴,穷苦的百姓扶老携幼走上山岭,迎接起义军援到来,这道山岭,从那时起被叫作“迎将岭”。
【候军坞】富阳有许多有关朱元璋逃亡的传说,候军坞与候军岭地名也与朱元璋逃亡有关。朱元璋逃亡时,为了确保安全,刘伯温先行打探,从环山来到与稠溪交界的山岭上迎候朱元璋,从此这交界的岭叫候君岭,环山侧的山坞叫候君坞,后因方言变异,误传成“候军岭”和“候军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