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里,穿越牛峰岭
(2016年9月25日晴)
去年差不多时光,也是登山协会组织从常安横槎的横坑坞翻越竖桶岭到上南坞。而今天的线路是从湖源的上南坞上山翻越至竖桶岭,然后穿越过牛峰岭到石岩头、前湖山,下到常安横坑,人数更是达到空前的87人。虽说秋分已过,江南的山色却依旧郁郁葱葱,翠绿一片,只能在早熟的稻田里或刚刚抽穗的芒花中,方能感悟秋天的细小脚步。
队伍浩浩荡荡从上南坞村口上山,曲曲折折的林道上,荒草漫天,去年路上满天星般细小的白花今年刚刚吐出米粒样的花蕊,倒是半人高的芒草疯长了许多,美女们全付武装,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眼睛忽闪忽闪的,我也亏得备好护袖、手套和帽子,避免了许多伤害。记得六年前,还是冬天,这条林道刚刚挖好,光秃秃的山路上没有任何树木遮挡,头顶上直射的太阳特别炙热,山湾里没有一丝风,到了四五百米高的山岭上,已是汗满衣襟,叫苦不迭,印象十分深刻。今天依然是酷日当空,即使有备而来,等登上竖桶岭,汗水也已是打湿了衣衫。竖桶岭上,草木掩映,蓝天白云下,透过草木,远山如黛,峻峭的山峰犹如水墨画般展现开来,大伙儿在岭上拍上一张集体照,记录我们曾经的足迹。
沿着逶迤山路向北,曾经的林道和梯田已是荒芜,也许除了驴友和猎人,已很少有原居地山农劳作的身影。一路直到牛峰岭,这个六年前到过的地方,似曾相识。这里是桐庐、富阳两地交界处,早先最多时大概各有十几户农户居住,又分属两县。如今虽然还有耕作的痕迹,但已明显感觉不到当年的盛况,仅仅只有难离故土的几位老人坚守,若干年后,那些片瓦寸土的房屋也将夷为平地,成为废墟,暗暗让人叹息。
收拾心情,从牛峰岭下行经石岩头到前湖山,这是一段我没有涉足过的路段。几年的户外活动还有工作的关系,对于我来说,境内已少有没有抵达过的自然村,石岩头便是其中之一,这次也可谓替补空白。山间的小路弯弯曲曲,高低不平,时而穿过竹林,时而越过树林,同行的驴友岁月可是这里的常客,她说她每年会带着小伙伴来这里两趟以上,以至与沿途零星居住的山民渐渐熟悉起来,甚至上山时为他们带点日常用品,下山时带上他们的山货,帮他们代销。她还说,这里的秋天特别美,枫叶红了,柿子黄了,一点也不逊色于安徽的宏村。待到秋浓时,她还会再来。
石岩头和前湖山,是区内少有的几个高山村之一。如今一座座新楼拔地而起,老年中心成为这里标志性的建筑。外出的村民,将城里挣来的钱花在半山腰上,为的也许是那一口甘甜的山泉,那一口清新的空气,还有心中那浓浓的、暖暖的乡土情意,那云雾缭绕仙境般的所在,和孩提时的欢声笑语。
从前湖山下山,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切割了昔日的上山古道,我们找寻着当年的古道,沿着一段段尚存的石砌台阶,感受到那些远去的足迹、汗水和一个个鲜活的人生故事,都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湮没在青石板和尘土里,悄无声息。
拖着些许疲惫的步伐,心情却像风一样快乐。一路按计划线路的到达终点,全程约12公里。
▲起点上南坞的溪坑鱼人工养殖基地
▲上竖桶岭途中
▲竖桶岭上
![[驴行2016.9.25]初秋里,穿越牛峰岭 [驴行2016.9.25]初秋里,穿越牛峰岭](//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竖桶岭上风光
▲往上?还是往下?往前吧~~~
▲通往牛峰岭的林道
▲牛峰岭风光
▲牛峰岭最靓丽的一丛花--姜花
▲还有芒花
▲远远看去,竹林掩映中,一户山居,据说以养牛为生
▲还种植板栗和柿子
▲往石岩头的土路,整齐干净,不难看出养牛人的勤劳
▲吱呀一声,打开一扇门
▲转了一弯又一弯,石岩头到了
▲与石岩头对面的是前湖山,行政村景山村所在地
▲石岩头
▲去往前湖山的途中,一山泉自天而降,雨水充沛时,定是美不胜收
▲回头看看石岩头,来点云雾缭绕,会怎样?
▲从前湖山下山的古道(手机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