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2015.8.23]西湖群山之留下-石人岭-灵隐

(2015-08-25 13:50:52)
标签:

留下

石人岭

佛学院

三生石

灵隐

分类: 西湖群山
[行走2015.8.23]西湖群山之留下-石人岭-灵隐



   
    你相信有前世、今生和来世吗?还知道三生石吗?那就去看看吧?
        你说:来生有缘再相聚 
    来生,我已是云,薄薄地挂在山之巅,怎能为已成风的你所识?
        来生,我已为雨,浅浅地淌在水之涯,化作泉的你,能否记取?
        隔了一生一世,我曾经的音容与笑貌,还会系在你的心际?隔着前尘隔着夙世,你还会认我是旧侣?
                                                             
      秋老将这一段缠绵的文字作为报名帖前言,吸引了三十多位驴友对三生石的好奇和向往。
    雨,沥沥淅淅下个不停,暑气顿消,一丝丝秋天的味道。这样的天气,徒步西湖群山,应该是最佳选择,一则西湖群山路线成熟安全,交通便利,进退容易,二则西湖风光,无论四季,还是四时,都有不同的神韵。
    今天的线路:留下古镇--和家园--和茶古道--石人岭--佛学院--三生石-灵隐。



[行走2015.8.23]西湖群山之留下-石人岭-灵隐

    千年古镇,留下老街。一水穿镇,石桥横卧,傍河筑屋,建筑别致。与许多江南古镇一样,小桥流水人家。因为等待迟到的驴友,走了段老街,一打听与大部队方向不一致,赶忙掉头寻路。一买菜的大姐,听说我们找去灵隐方向山路,便热情为我们指路,一交谈,原来她也是登山爱好者,呵呵,天下驴友是一家啊! 


[行走2015.8.23]西湖群山之留下-石人岭-灵隐
     
 
    杭州和家园,是一个规模超百万的大型楼盘。群山环抱,绿树成荫,闹中取静。我们的线路要穿过和家园的林荫大道。
 

[行走2015.8.23]西湖群山之留下-石人岭-灵隐
 
      穿过和家园,一条石板古道依山而建,1355级,5000米的和茶古道。也许是和家园的配套工程,提供给业主休闲锻炼的设施。
 

[行走2015.8.23]西湖群山之留下-石人岭-灵隐
 
      起点处还建了一座牌楼。
 

[行走2015.8.23]西湖群山之留下-石人岭-灵隐
    
   沿途还有亭台楼阁,供游客休憩、赏景。(翠峰亭)
 

[行走2015.8.23]西湖群山之留下-石人岭-灵隐
    
   雨,一直下。一路雾蒙蒙,水茫茫。看不到景色,一心一意,看住脚下,闷头走路。偶尔钻出树丛,看看茶园,朦胧间,绿意盎然。
 
 

[行走2015.8.23]西湖群山之留下-石人岭-灵隐
 
       与西湖群山的游步道,相连相通,主要岔口均有指示牌和地图,只要仔细对照,不容易误路。真的有什么状况,还有报警亭。
   
 

[行走2015.8.23]西湖群山之留下-石人岭-灵隐
 
     
    下雨,撑伞。要赶路,拍照便成为累赘,所以很少拍摄。本来,驴行和摄影就很难兼顾,驴行讲究的是速度和耐力,而对摄影来说,不管这样构图,总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用光,也属于技术的手段,一个最求速度,一个需要等待、捕捉时机,二者很难调和。有时真的很佩服有的博友,有耐力翻山越岭,挑战极限,同时还能拍出精美的风光,记录同伴感人的瞬间,回到家,又能写出清新,流畅,诙谐,动人的攻略。
    石人岭上有石人亭,是杭州驴友登山的一个重要路标。越过山岭,一侧连杨家牌楼,一侧便是灵隐。沿山脊,一边可以抵达北高峰,另一边可以到达龙井或大清谷。
    我们从灵隐侧下山,一路是宽阔、整齐、厚实的古道,路面毛糙,就是雨天也不湿滑。
  
   

[行走2015.8.23]西湖群山之留下-石人岭-灵隐
   
   
    名刹出茗茶,天竺一带,寺院林立,仿佛这里的茶园也能透出一丝丝禅意。每年清明时节,寺院也有采摘、制作禅茶的活动。禅茶是佛家“以茶悟道”的一种特有茶文化,来源于“茶禅一味、茶僧一缘、茶寺一体”之说。
  
 

[行走2015.8.23]西湖群山之留下-石人岭-灵隐
  
   在怎样一个所在,杭州佛学院应运而生。
 

[行走2015.8.23]西湖群山之留下-石人岭-灵隐
    安缦法云坐落在中天竺和下天竺间的山谷中的一座奢华宾馆,原为法云古村,一路沿着石板或鹅卵石铺就的法云径往灵隐方向,两旁白墙青瓦木窗格的传统江南民居四散各处,错落有致。房前屋后树木环抱,溪流萦绕,水滴洇湿白墙和土墙,恰是一幅天然的写意水墨画。据说,在低调、简约的外表下,内部装修非常考究和奢华,房价也在五千至一万八千元。

[行走2015.8.23]西湖群山之留下-石人岭-灵隐
     小西天。
 

[行走2015.8.23]西湖群山之留下-石人岭-灵隐
 
   在法镜寺后的莲花峰东麓,有一组三块天然石灰石组成的巨石,石上镌刻“三生石”三个篆字,这就是三生石了。旁边立着一块记述“三生石”的由来的指示牌。
 
 

[行走2015.8.23]西湖群山之留下-石人岭-灵隐
   三生石,掩映在这藤蔓的绿瀑中。
   唐代隐士李源,住在慧林寺,和住持圆观交好,互为知音。两人相约去四川峨眉山游玩,圆观想从道长安,从北部陆路入川。在李源的坚持下,两人从从长江水路入川。在路上河边遇到一个怀孕三年的孕妇。圆泽看到这个孕妇就哭了,说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不愿意走水路,因为他注定要做这个妇人的儿子,遇到了就躲不开了。他和李源相约在13年后杭州三生石初相见。当晚圆观圆寂,孕妇也顺利产子。十三年后,李源如约来到三生石,见到一个牧童唱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李源与之相认,牧童说他就是圆泽,但是尘缘未了,不能久留,唱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唱完就离去了。                                                              
 三生石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源远流长,深深地打动每一个人的心,是因为佛教自传入中国之后,经过汉、魏、晋、南北朝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交流碰撞,佛教三世因果、轮回转世等观念已经渐渐深入人心。而高僧圆泽和忠臣之后李源之间一诺言千金、隔世不昧的友情,任性后的悲悔和宿命通的神奇,恰好契合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永恒的期盼和对友情的珍视,引发了人们对前世今生的幽思与共鸣。
                                                             ---故事及评论摘自网络
 
从三生石出来,已是饥肠辘辘,一碗热腾腾的素面落肚,顿感舒畅。过灵隐寺,回,不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