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6日)
昨晚酒高睡迟,早晨迷迷糊糊从床上蹦起来,一看窗帘已有灰蒙蒙的光亮,时针也已近七点,“哎呀,迟了”,一骨落跳下床,急匆匆穿衣刷牙洗脸,匆匆下楼,一抬头天空阴沉沉,恍惚间就会下雨的感觉,途中秋老来电催促,我请他们先出发,我随后赶来。
等我赶到九溪,沿之江路转入浙大之江校区的校门,登好记,秋老刚好来电说“大家已经在校园转了一圈了”,不管怎样,今天的第一站浙大三分部,是我早就想来参观的地方。
月轮山上,钱塘江畔,六和塔旁,有一座上世纪初建成的基督教大学---之江大学,五十年代初划归浙大三分部,如今的浙大之江校区。现为全国文保单位,是国内少有的“保存相当完整的近代大学建筑群”,“曾荣获世界近代学府建筑完整保护建筑第二名”。
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红色钟楼。一群人神秘兮兮地好像在拍什么电视剧,保安戒备,不让靠近,也不能拍摄,只得远远拍几张。看来一群喜欢在荒郊野外,爬山涉水,出汗排毒的“粗人”,想弄一点文化熏陶一下,还真不容易呢?
这是一个有着百余年中外文化积淀的校园,里面保存着数十栋近代大学的建筑群,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历史人文沉淀深厚。到过这里的人,都会被这里独特的气势所吸引。
大气精致的主楼慎思堂,门前的大草坪,美得让人流泪。
石头砌成的哥特式建筑,叫都克堂,看大家都在等我,时间紧啊,远远的按了一张。
如果有机会,我会再来,看看其他建筑,呼吸时间的气息,感受历史的力量。
那些美好的青葱日子,总与大学分不开。那些年的校园情结,总是让人怀念。如果你逛腻了那些公园、小街,不妨去校园走走,寻找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红砖房、钟楼、小礼堂、情人湖、猫咪……浙大之江校区,历史旧迹的剪影中,带着一丝空灵的气息。到过这里的人,都会被这里的独特气场所吸引。这里,值得你花一整个白天与它相处。
---来自网络
出之江校区前行。浓密的树荫下,是一条黑黝黝的柏油马路,平整而光滑,如今已经少有车辆通行,原本是老的杭(州)富(阳)公路。
过六和塔。
穿过著名的钱塘江大桥。
前行转入老复兴路,不足一里路便可来到白塔公园。杭州铁路是这个公园的主题之一。
1906年,江墅铁路开工。据说这是杭州,甚至浙江的第一条铁路。次年建成,沿当时的杭州老城墙外,由南向北设闸口、南星、清泰、艮山和拱宸五个站,最南的起点站闸口站就位于白塔公园内。
铁轨变成游步道。你也可以花十块钱感受一下当年的蒸汽火车。
站台雕塑。再现和记录当年的光景。
白塔公园最大的主题就是这座白塔。白塔八面九层,高约15米,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五代吴越国时期。1930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携妻林徽因来杭城,对白塔做测绘、调查,1937年写就《闸口白塔及灵隐寺双石塔》一文,推崇其为“晚唐五代至宋初南方以至全国此类石塔的经典之作”。
塔下的陈列馆有很详细的介绍。
游过了之江校区和白塔公园,驴友们自然要去爬爬山喽。于是根据计划,返回六和塔旁牌楼里边一条山沟叫毛湫峪的地方,沿游步道进,过一片茶园,然后上山。上山的台阶坡度很陡,直愣愣地一直向上,几乎没有可以舒缓一下的地方,此时天空中下起雨,汗水也不一会就渗出额头。
上到第一个山头叫头龙头。从郁郁葱葱的林间空隙,往南,烟雨朦胧中可见钱塘江大桥横卧江面,和江南滨江影影绰绰的城市轮廓。
向北,可以眺望云雾弥漫中的贵人阁。
雨一直下,树梢上挂满水珠,晶莹剔透。
从头龙头往前,过马儿山岗,一路山岭起伏,时而透过树丛可以看到对面翁家山一带层层茶园。
云雾在氤氲的山涧漂渺,丝丝缕缕,变幻着曼妙的身姿,你很难知道下一刻她飘向何方,也不知道下一刻哪里又飘来一片云雾。
景随山转,抬头可以看到贵人峰上的贵人阁越来越近,先头部队已经接近山巅。
脚下的这片茶园,层层叠叠,弯弯绕绕,鲜绿得洗过一般,每一个山行的人都会慢下脚步欣赏眼前的美景,或者用相机手机带回家。
贵人峰的登山道,感觉有点韵律感,直通山巅。
贵人阁上,是杭州赏景的好地方。向西,那茶园环抱的高山村--翁家山,仿佛身居世外桃源,村民们一定过着神仙般的生活,还是驴友借用说的:白云深处有人家。
往南,可见辽阔钱塘江。
向北,可见西湖一角,那隐约的湖中长堤应该就是苏堤。
从贵人阁下山,有两条山路,可以通到山下的虎跑景区。这“天下第三泉”虎跑泉到与三位名僧有缘,又给这古老的虎跑寺增光添彩。一位是唐元和十四年,性空大师在此定居建寺(公元819年),二是宋高僧济公圆寂于此,三是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在此披发出家,故居尚在。
作为爬山运动的奖励,
你可以免费游玩虎跑景区。
龙井茶,虎跑水。用“天下第三泉”的虎跑水泡龙井茶,据说味道绝对的正宗第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