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入白龙潭 重上午潮山
1月26日晨,浓浓的雾霾笼罩大地,能见度不足百米,野营俱乐部东坞山登山计划如期进行,公交车穿过浓雾,稳稳停靠在东坞山村中心。我们一行8人依次下车,这是我连续两周来到这个以出产豆腐皮素食产品闻名的小山村,穿过村庄,来到村尾的大洋水库大坝上,眼前却是蓝天碧水,黛青的山峦倒映在一泓清波里,阳光透过水雾照在我们身上暖洋洋的,回头看看来时的村庄外,雾霾深锁,完全是两片天地,怪不得这样的环境和绿水才会造就那样美味的豆制品,让我们这些居住在城里的所谓“城里人”唏嘘不已!
还是沿古朴波澜的豆腐皮古道上山,一样的石砌古道,一样的古木参天,不同的是身边驴友的面容。
不多时就登上大德岭,这次选择往东南方向的林道,沿山岭线前行。林道作为当地的登山道的一部分,四五米范围内被修整得清清爽爽,走在这样的土路上,感觉特别好。直到富阳与西湖区交界的三岔口,与杭州西山登山道相接。计划不如变化,几个人一合计,决定走往白龙潭(龙门坎)方向转午潮山线路。
过飞凤岩、挹翠亭到牛山,一路山脊线石阶游步道,两侧风光尽收眼底。然后沿山坡直下,便是白龙潭景区的停车场。向西数百米,抵大门,一问:进门必须买票每人40元,就算过路爬山也不行。真是此山是我占,此路是我开,要从这里过,留下买路钱。我们索性就此用餐,然后通过迂回战术,绕过“关口”,直通白龙潭景区,过跃龙瀑、翠龙潭、千丈岩、藏龙瀑,登上没有踏脚板的钢架扶梯,溯小溪而上,这是上周的反向路线,穿过一片竹林,可以直达午潮山林场。远在明代午潮山就建有同春观,万历年间重新修缮,当时游客上山朝拜络绎不绝,香火旺盛。后遭日寇洗劫,制造震惊的“午潮山惨案”,毁于大火,山上还有各种道观、寺庙20多处,现仅留下部分宅基和林场的两三栋六七十宿舍平房,两年前四明曾经也游历过,那是从午潮亭下山,在此用餐。
穿过林场,见一牌楼,一条石砌古道从牌楼下直通山上。上五百余步,有“听泉亭”。郁达夫在他的散文《龙门山路》中,对午潮山子午井、白龙潭瀑布作过精彩的描述“午潮山在杭、余两县交界上,高五百有四公尺,山顶有泉如井,曰子午泉,每日子午时,其水升涨如浙江潮,因此有名潭在听法庵下二百步,险涩异常,仅可侧足,不容正步,潭深千尺,奔流下注,如泼万斛玑于碧玉,其泻响作声,轰雷疾霆,哀丝急竹,莫喻其变也"。盖因建“听泉亭”之缘由吧!再登陡峭的石级千余级,方达山顶,顶有观景台,建“午潮亭”。这午潮山是方圆山脉的最高峰,海拔494.7米,站在山巅,凉风习习,极目楚天,山岭逶迤,绿浪翻滚,山下城廓错落有致,公路上车辆往来依稀可辨。要说这山,海拔不高,但是陡峭直上的石板路,连驻足休息的地也没有,无论上、下行,都是相当艰难的。
在午潮亭休整片刻,沿山岭往西,连绵着十余座山峰,偶有岔路,让我们足足走了近两个小时,沿途怪石嶙峋,树木葱榕,枯叶铺地,风光秀美。绕过半弧形的山峦,回到大德岭,站在岭上,看看自己翻过的一座座山峰,不由惊叹已经走过的那些山路。从豆腐皮古道下山到东坞山已是15:30,候车返程。
白龙潭-午潮山是杭城驴界的传统经典线路,今天的行程估计15公里以上。
四明自评 【强度指数】★★★★☆
【风光指数】★★★★ 【人文指数】★★★ 【综合推荐指数】★★★★
------------------------------------------------------------------------------------------------------------------


东坞山真是一块风水宝地,早已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可山坞外还笼罩在雾霾中,昏天昏地,一片混沌

村尾的大洋水库,镜子般的水面倒映着青山碧天

古道上,绿树下,就像一个天然氧吧,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出发!

大德岭是一个节点,东南西北都有好景致

向东,是一条山岭防火林道,阳光透过树林,投射出美丽的斑斓

向东,可以到达金家岭,我们选择向北,去龙坞方向

龙坞,有万担茶乡之称,房前屋后遍植茶叶


午潮山,一个富有故事和传说的地方

说登午潮山,一个字:陡!两个字:太陡!

可登上午潮山,感受极目楚天、风光无限的感觉,超爽!


匆匆地,从树丛里拍阳光下的午潮亭,耸立在突兀的岩石上,分外耀眼

沿途有许多奇岩怪石,来不及细细品味,有时我们在石缝里穿行

驴友的脚步,总是那么匆忙

又回到大德岭,看看自己翻越的一座座山峰,兴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