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腐皮古道探幽揽胜
富阳东坞山盛产的豆腐皮,薄如蝉翼,轻似绢纱,油润光亮,有金衣之称。在江、浙、沪一带,尤其在佛教界久负盛名。产地古时有九庵十三寺,佛教兴盛,山民多制作豆腐皮供僧尼食用,由于产品品质优异及寺院相互传播,东坞山豆腐皮名气愈著,供应范围扩展至杭州、宁波、上海、苏州各大寺院,明代被列为贡品。而当年东坞山村民输送豆腐皮等素食到龙坞、杭州灵隐等佛教寺庙的山道,如今被人们称为“豆腐皮”古道。
富春论坛的43位驴友于1月19日相约去探寻这条从东坞山通往杭州方向的豆腐皮古道,感受历史沧桑。
一条曾经飘满豆腐皮清香的山路
穿过狭长的公里许东坞山村从村尾下车,空气中飘来悠悠的豆腐皮清香。登上大洋水库的大坝,眼前是碧波荡漾的湖面,苍翠葱茏的群山倒影在水面上,充满诗情画意。我们浩浩荡荡地沿库侧公路进山,不久就到豆腐皮古道的入口,石砌的台阶一层层依坡而建,斑斑苔迹默默地诉说着它的古朴与修建的不易,有多少前人,荷担负重,为生计艰难跋涉其上,如今勤劳的村民仍十分爱惜着这款款石阶,将它清扫得干干净净,偶有几棵小草调皮地钻出石逢,迎风摇曳。两边是林木蓊翳,绿荫沉凝。
从山脚到山顶-大德岭,海拔差不过三百米,长不过五里,谈不上强度,但汗水还是渐渐渗出额头。从大德岭南北方向是连绵起伏的山岭线,往南可达320国道直至钱塘江边的周浦,但须翻越N多山峰,往北可达闲林、杭城的屏峰社区,均铺设有游步道。我们探寻豆腐皮古道,前人自然也不可能挑担沿山脊线走,所以就在大德岭越岭向东从树林里的泥土路下山。大德岭是杭富两地的界岭,所以我们也已踏入西湖区地界,山势也比西侧缓一些,所以没有明显人工铺筑痕迹。
白龙潭:
斜攀鸟道凌虚久 俯视龙渊历险多
约半小时就来到山脚,沿一条小溪出山坞,山路不时穿溪越涧,沿途岩石嶙峋,层累成岩,溪水清澈明净,潺潺有声,山弯水转,我们时而手扶攀援,突然眼前一亮,建一钢制扶梯,脚踏板已腐烂,只剩下角铁骨架,从半空直抵山涧,脚下是一条瀑布,银练般从石缝中喷薄而出,直泄碧潭,我们抓紧扶手,战战兢兢地从扶梯上爬下,吸一口凉气,见潭侧石壁刻有“藏龙潭”三字,原来我们已抵达白龙潭景区。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镌刻在岩石上王维诗句,是生动再现。过龙舌瀑,眼前是一片碧绿的水潭,潭边是斧凿剑削般的壁立的千丈岩,一座吊桥横空跨过,过桥同伴亮丽的身影倒映在水中,充满动感。
过了一瀑又一潭,水流慢慢变缓,最后注入“白龙潭”,一条重达百余吨的汉白玉白龙雕刻横卧水中,栩栩如生,体态可爱。
过了白龙潭,出山口便是龙坞地区了,离杭州城也越来越近了,我们的探寻豆腐皮古道也就此结束。我们几个摄影人边走边拍,落在队伍的后面一大截了,只有急匆匆跟上,其实在景区只是走马观花,看了个局部。
翻倒吊岭,越龙门岭小和山,到金莲寺
按照既定线路,我们从白龙潭景区大门折返,跨溪登倒吊岭。山路曲折,鸟道盘旋,人登其上,犹如身在半空,要不是林草茂密,肯定奇险异常,幸亏海拔提升百米余,顺利越岭。
翻过岭,便是午潮林场,出二天门,过复兴亭,便可上龙门岭,龙门岭山岩因富含锰而呈紫色,山岭逶迤,连绵起伏,一条游步道游龙般向前延伸。山峦葱翠,平淡中透出秀气,山坡上遍植层层茶叶,特殊的地质气候环境条件,造就了这里的“万担茶乡”。
到小和山,眼前曲曲折折金黄的围墙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金莲寺雄踞其上(目前在整修)。据说金莲寺每年三月香火最盛,民国时期该寺与天竺的观音庙、庙坞的东岳庙并称“三山香市”,进香者以苏南为多,一天之内来回几十里烧便三山之香,因此有“翻三山,烧跑香”之说。这龙坞一带,多寺院,当年的东坞山豆腐皮等素食也一定会销往这各大寺庙吧!
在金莲寺下山到龙门坎,一路青石板铺成的台阶,盘旋曲折,台阶上青苔斑驳,枯叶铺面,两侧古树林挺拔茂密,应该也是一条进香古道。
四明评价:【强度指数】★
★
【风景指数】★★★★
【人文指数】★★★★
【推荐指数】★★★★
(个人意见
仅供参考)
--------------------------------------------------------------------------------------------------

东坞山-大德岭段石砌古道

大德岭-白龙潭段原生态的豆腐皮古道

藏龙瀑


横跨翠龙潭的吊桥

百丈岩和倒吊岭

白龙青山--白龙潭

龙门岭-茶园

回眸午潮山脉

金莲禅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