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西湖群山:从烟霞三洞到十里琅珰
(2012年5月20日)
雨一直下,沥沥淅淅,整个西湖及其周边笼罩在烟雨朦胧中。五十余位驴友积极响应版主号召,风雨无阻,早七时准时在车站集合,今天的计划行程和目的是:登南高峰、翻十里琅珰、寻访三生石。
八时许,顺利到达今天行程起点---四眼井。从四眼井登南高峰,要进入满觉垅,路两边是鳞次栉比的茶馆酒肆,这个以桂花飘香而著称的地方,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满陇桂雨”。每到八九月份金桂盛开时,暗香浮动,那时与亲朋好友围坐桂花树下,沏一杯香茗,或来一杯清酒,海阔天空,那不就是一件美事。现在虽桂花未开,还下着细雨,但正直初夏时节,气候适宜,店家按时开门迎客,尤其是图清净、享清闲的本地客还是不会少的。
不久就到石屋洞,这石屋洞与水乐洞、烟霞洞俗称“烟霞三洞”,位置也依次递高,并有石级相连。三十年前曾因地质实习到过这里,现在已是印象模糊,那时的青春年少,也早已成为往事自叹光阴如流水啊。这些古老的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溶洞,规模不大,但从五代起、北宋以及历代罗汉、菩萨造像,石刻题记遍布,尤其是烟霞洞地罗汉造像距今已逾千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十八罗汉”造像。那造型生动,神态各异的雕像和满壁石刻,定会让喜欢它的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我们是大部队徒步,当然只能走马观花,匆匆而过。
出烟霞洞,上南高峰,路旁怪石嶙峋,危岩壁立,山岚氤氲,时而峰回路转,时而沿石级直上,路旁还有一些洞窟,也无暇细考。南高峰海拔仅280米左右,不多久就到山巅,来到突兀巨岩上的观景台,眼前浓雾弥漫,一片茫然,倘若云开雾散,这里一定是俯瞰秀美西湖和浩瀚钱塘的极佳位置。
从南高峰下来,是中国茶叶博物馆所在的龙井路,黑黝黝的柏油马路依山顺势,延伸着它优美的曲线,行道树青枫舒展着它美丽的身姿。路旁时有茶园种植,雨中的茶园,特别清新,树梢的幼芽,尤其鲜嫩。一行行齐刷刷的茶树、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园在远近青山和绿树的掩映下,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因为这里已是闻名中外的西湖龙井的原产地。
沿龙井路缓缓上山至一山坳,进入龙井茶室的大门,一个古色古香的茶室展现在眼前,这个茶室可是一直就有的,随行的老杭州秋老说,六七十年代,他们也常来这里喝茶。穿过茶室,是一片小园林,龙井就在这里了。亭台楼阁间,树荫婆娑下,一泓半圆形清泉,啾啾流淌,那汉白玉祥云井栏,仿佛带有一丝龙气,敬仰之意油然而生。而我们就在这仙境般的地方用好午餐,稍作休整,便又启程了。
过龙井的牌坊,龙井路1号旁,一条小石径依山而上约半小时,到棋盘山岔口,也就是十里琅珰北端,按既定线路应该下山至灵隐,寻访三生石,部分驴友希望走完十里琅珰到五云山下到九溪。按各自愿望,兵分两路。我十分希望走十里琅珰,一是三生石我已到过,二是十里琅珰没走过,听说这是杭州驴友的经典线路之一,当然想走一下,于是我决定走十里琅珰。
十里琅珰,是因为当年货郎从九溪上岸,抄近路到龙井、灵隐一带,挑着货郎担,发出叮铃当啷的声音,而路途约有十里的长岭,所以称之“十里琅珰”。从棋盘山往西,一路的石砌小道,随着山形起伏,落差不大,穿过树林,茶园,基本沿山脊线行进,但两侧山坡陡峭,时有危岩耸立,无奈云雾弥漫,难睹沿线风光,偶有云开雾散,但见风光旖旎,赢得驴友啧啧称奇,振臂高呼!
沿途有几个岔口,都有路标指示,认真分辨,应该能够到达既定目的地。约两小时到五云寺,明显是民间重建,只是门口的一棵千年古银杏,告诉我们岁月的沧桑。沿九溪方向石级而下,这古老的石级,一脚下去,肯定能踩住三条深深的石痕,不湿也不滑,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和认真仔细,想想现在的所谓游步道,不是拗脚就是光滑,厚度只有几公分,外观光鲜,不禁叹息。
约半小时,到九溪,此时仅下午二时半。全线15公里余,提升约600米。

满陇桂雨

石屋洞1

石屋洞2

水乐洞1

水乐洞2

登南高峰途中偶得(途中突发相机感冒)

南高峰的观景台

从南高峰下山偶得(相机感冒未愈)

龙井路茶园1

龙井路茶园2

龙井路茶园3

无题

龙井路茶园4

龙井路途中


往棋盘山途中

十里琅珰1

十里琅珰2

十里琅珰3

十里琅珰4

十里琅珰5俯瞰龙井村

十里琅珰6

五云山1

五云山2

五云山3

五云山脚

部分人员合影(图片来自秋老,略编)

全程线路图示意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