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晨的常绿山区,已颇有几分寒意了。车窗外,农田里已经盖了薄薄的一层霜,一派初冬景象。
“开门见山”,是常绿地形的真实写照,连绵的山脉被深沟切割,形成一条条山坞,村民世世代代就生活在沟底溪边,一打开家门,迎面便是高山峻岭。白羊尖,海拔875米,是当地的最高峰。今天的线路从枫桐坞起步上山,穿冷湾里直上白羊尖,从天鹅脯子下山闭合在枫桐坞,出坞口结束。报名帖预告本次强度四星级(一般以本地最高峰杏梅尖为基准五星),少数驴友还打了退堂鼓,呵呵。
8:40车停黄弹至石梯公路,一行27人便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左侧的过水桥,迎面便是枫桐坞水库,从库区公路直达大坝。出乎意料的是一条新筑的水泥路从坞内盘旋而上,给我们留下“?”
到冷湾里口,弃公路进山,一条山泉伴我们上行。泉水潺潺,时而钻入乱石,时而露出欢唱,两侧青山耸立,翠竹摇弋,挡住了暖暖的阳光,更添寒意,叫冷湾里,真实名符其实。脚下是乱石叠成的毛路,因人迹罕至而失养,大家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攀登。到一简陋的林场(海拔约600米)后,左上灌木林,更是路迹难觅,野路时而穿越过人头的灌木,时而是细竹林,好不容易才到达山顶-白羊尖。我想不通为什么古人取这么温柔的山名,回到家查资料考证,也找不到取白羊名的缘由。山顶的松树,大部已枯死,只剩光秃秃的树干和树枝,不知还能挺立多久?而仍然青翠的几棵松树,更显坚强和雄伟。树丛里的几块枯草铺成的“床”,这里已经成为野猪的乐园和栖息地。11:30大家席地而坐,在山顶用完中餐,拍照留念后开始下山。
下山的路在灌木林里几番周折,才找到天鹅脯子的方向,那是一个山谷地带,长满了箬竹,看这宽大的竹叶,想象香喷喷的粽子,何等美妙?但穿越这密密匝匝的箬竹林,对于我们驴友,也是很可怕和难受的历程,一是这种竹子跟人的个子差不多高,锋利的叶片时不时给你脸上来划一下,二是这种竹子生长茂盛密集,要找到路径是很困难的,因为今年你劈出的路,到来年新竹一出就又杳无踪迹了。果然,我们下了大概200米落差,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前面开路的朋友披荆斩棘,挥汗如雨,辛苦自然可想而知了。(在此感激!)出竹林,如释重负,轻松穿过杉树林,眼前的一切告诉了我们前面“?”的答案。
一条盘旋而上的水泥路,是为了“开发”眼前这片荒山,据山民说,这里要建一个基地,种植红豆杉、香榧、白茶,呵呵,看五星红旗在飘扬,还真有点说不出的感觉呢?!不管它了,我们一路下山,一道壁立的石崖,一块奇特的岩石吸引我们的目光。而正对面的高削的山崖,就是我们前不久刚攀登过的黄峦坪,想不到这黄峦坪的北面是这样的险峻啊!
出枫桐坞,走过风光旖旎的枫桐水库,而后顺利回城。
2011-12-4

初冬的阳光,暖暖地洒在竹梢上,给这竹海点上了光亮,也暖在我们的心里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 /跳下了山岗 /走过了草地 /来到我身旁 /泉水呀泉水 /你到哪里你到哪里去
/唱着歌儿弹着琴弦流向远方。。。(《泉水叮咚响》歌词)
徜徉山间小路,鸟儿为我们伴唱,风儿为我们洗尘

这就是路,“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一理论在这里得到实践。
白羊尖山顶,长满灌木和细竹,透过树叶,群山已在脚下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真的不容易,看到前面的杉树林,就看到了希望!

这就是所谓的开发,一片狼藉,唯有五星红旗是那么的鲜艳。

金竹坪,名字总是那么有诗意,那岌岌可危的岩石,告诉我们它的坚持

那盘山道,弯急坡陡,没有2.0排量,要上山就要冒风险

青山倒映在枫桐水面上,柔柔的,随步变幻这它的秀丽

(山越制作的路线图)
--------------------------------------------------------------------------------------------------
【评级,仅供参考】
【强度指数】* * *
【风景指数】* *
【文化指数】*
【推荐指数】*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