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山,位于杭州近郊的古镇老余杭,杭州城里一般称余杭镇为老余杭,是为了区别余杭区政府所在地临平镇。上星期中间的一场冷空气,把江南大地一下带到深秋初冬,气温骤降,从街道绿化带、公园里已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秋天已来到身边。
网上说,娘娘山的秋天很美,并“有图有真相”,我便饶有兴趣地自驾前往,一探究竟。
出老余杭往北,沿不宽的207省道公路,两侧的行道树水杉已是树叶金黄,秋意盎然。过舟枕加油站往前,一不小心就会错过进娘娘山的岔口,我是下车问路后才找到入口,进祝家村村道,路不宽仅3-4米,两侧也是高大挺拔的水杉。进约2公里,抬头可见甘岭水库大坝,大坝下小小的停车场早已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汽车,从牌照看,有来自江苏、上海和浙江各地的汽车。

甘岭水库大坝上早已人声鼎沸。大坝两侧各有一条石级通到坝顶。

走上大坝,左前方一山突兀,直插云天的便是娘娘山,不要说还真有几分日本的富士山味道呢?娘娘山海拔397.7米,是天目山的余脉,余杭镇域的最高峰。

大坝顶长约200米,宽约10米,还铺了地砖。今天可是熙熙攘攘,红男绿女,人来人往,有搭帐篷的,烧烤的,摄影的,骑山地车的还有聊天打牌的,各式都有。
水面碧水荡漾,波光粼粼。沿山脚有一条环线道路,路旁遍植枫香,在青松绿树的映衬下,像一丛丛火苗,光彩突目。
路书说,越过水库左侧泄洪道旁的1米多高防浪墙,沿山脚道路可上山。我们按图索骥便翻过水泥墙,跨过泄洪道,沿山脚土路前行,风光旖旎,一路人来人往,吴浓软语,扶老携幼,莫非现今这城里人看腻了西湖的湖光山色,苏州园林的精致典雅,大上海的尊贵豪华,喜欢往这山沟沟里转悠了?

问路说,从山弯上山到顶有防火道,依山脊而行便可登顶。上呗!

山顶果有宽阔的防火带,依山脊而行,路遇好几拨驴友,天下驴友是一家,大家点点头,微微笑,聊几句,关怀之情溢于言表。
初坡道平缓,依山而行,路旁树上有前面驴友留下的标记,一路顺利。近山巅,路窄且陡,坡度不少于50度,幸有树枝树干可借力,艰难仍可上行。但对年老体弱、年幼和恐高者不宜,因为我们遇到一位恐高女孩下山,完全靠别人搀扶,艰难下山的状况。
山顶面积不大,方圆仅几十平米。又杂树蔽天,没什么好景致。

沿另一侧下山,初路也陡又窄,小心下行。至山腰,遇一平地,约亩余,杂草丛生,四周树木苍劲,以枫香居多,此地应是娘娘殿遗址了,左有一洞,洞口可容一人,洞仅几平方,石砌,供观音菩萨。
娘娘殿后的树林,秋意写在枝头

枫叶未经霜雪,一片金黄

当年的上香古道,还是颇具规模的
很快,就可以从娘娘殿,然后沿山脊防火带下山。下得山,到库边,依然人声鼎沸,秋意更浓。就发图喽

这可不是枫叶哦,是?
回头看看走过的山,登过的山

水库边成了游乐场,摄影基地,露营基地,垂钓乐园。。。

你拍景,也成为我的景

秋意

波光粼粼

霜叶红于二月花

脚踏车,手推车?

只有青松,挺且直,无论春夏或秋冬

又回到坝上

回家,路旁的水杉,让我停车

回家,路旁的芒花,让我驻足

(摄于富阳境内)
--------------------------------------------------------------------------------------------------
【链接】
- 夏朝的第一代君主夏禹得知余杭地区水患深重,变带领手下驾着小舟来余杭治水,被困于一座山上的“仙人洞”中,短粮,遭饥饿的威胁。山下有一山姑见状于心不忍,将所剩无几的米煮成饭,供禹王充饥,使禹王能继续到各处指挥治水。当他治理完洪水,特返回山上去看山姑,得知山姑因断粮而饿死。夏禹深为感动,当即封山姑为“圣母娘娘”,还在山洞左侧建“娘娘殿”以纪念。此山边便被后人叫做娘娘山!有因当时夏禹系小舟于山上,也有人叫“舟枕山”。一山二名,传说是这样来的!《资料来自网络,谢了》
------------------------------------------------------------------------------------------------
【自评等级】最高五星
【强度等级】* *
【风景等级】* * * *
【文化等级】* * *(可顺便考察余杭古镇)
【推荐等级】* * *
*(合适垂钓、露营、烧烤、登山、骑行、喝茶聊天、打牌下棋,有农家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