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驴行2011-34】行山阴会稽  探上青古道

(2011-11-28 12:36:36)
标签:

绍兴

上青

古道

穿越

杂谈

分类: 浙山越水



【驴行2011-34】行山阴会稽 <wbr> <wbr>探上青古道

   

    东南山水越为首,天下风光数会稽,绍兴的山水之美,堪称翘楚。绍兴北部以水乡闻名,而其南部以会稽山著称。历史上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400多位著名诗人都留下了赞美稽山镜水的绚丽诗篇。

    上青古道在省内圈中约定俗成,已小有名气了。盖因起自绍兴上灶,终于平水青坛而命名,而我估计这古道应一直通往嵊州的西部山区,因为上灶有古船埠,可能现代公路将其肢解的不完整,也因上青段保存较完善,故名之。传说此古道是嵊州通往绍兴府的唯一官道,我也有异议,嵊州城经曹娥江至上虞转绍兴应该是最便捷,大致沿现104国道的走向,因为此线路较平坦,易于安全通行,我认为是官道但不是唯一,此待考,在此不究了。

     今天的路径是反向穿越,从平水镇新联村起步,越陶宴岭,下至金渔村,翻万寿山垭口至祝家村,再过日铸岭到镇泗桥,初估行程15公里,累计拔高650米。

 

【驴行2011-34】行山阴会稽 <wbr> <wbr>探上青古道

    青山,鸟鸣;清泉,溪石。起点新联村,处于狭谷沟底,民居大多沿溪谷边的公路而建,一个普通的江南山村,建筑平实朴素,但这个村边流水潺潺,村容整洁,空气清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管理井井有条,这一点,从依村而过的小溪中可以看出,溪水清澈见底,没有一点生活垃圾漂浮物,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那么简单的,尤其在农村地区。

 

【驴行2011-34】行山阴会稽 <wbr> <wbr>探上青古道

   陶宴岭,又名陶元岭。保存非常完好,上下一千四百多级石阶,蜿蜒两米多宽的路很好走。南朝齐梁年间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曾隐居于此。元初诗人林景熙对此岭也留有诗句:笑指青萝问隐君,千岩秋色此平分,当时宴坐无人识,惟有清风共白云。宋代陆游之祖父亦曾隐居于此,结楼著书,为此陆游也曾多次来访。这在古道口制作精良的宣传指路牌中可以得到了解。

 

【驴行2011-34】行山阴会稽 <wbr> <wbr>探上青古道

  

    行至半山腰,几户山居是白墙青瓦的木结构两层楼,高高的马头墙,具有绍兴一带的古建筑特色,组成一个小小的自然村落。

 

【驴行2011-34】行山阴会稽 <wbr> <wbr>探上青古道

    快到山岭了。蓝天下的一栋老宅,下半部至一楼石砌外墙,上半部时青砖砌外粉石灰,倒也相当协调漂亮。现在户主开了农家乐,老板娘非常热情地搬出条凳,招呼大家在屋前稍息。

 

【驴行2011-34】行山阴会稽 <wbr> <wbr>探上青古道

     翻过陶元岭,几棵大树吸引了我们的眼球。石阶依然完好,但长着青苔又有点潮湿,所以大家相互提醒,小心翼翼地下山,所谓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但蓝天白云下的浓浓秋色,还是让我们大饱眼福了。

 

【驴行2011-34】行山阴会稽 <wbr> <wbr>探上青古道

那弯弯的石阶,划出漂亮的弧线。

【驴行2011-34】行山阴会稽 <wbr> <wbr>探上青古道

由于光线过于强烈,又匆匆忙忙的拍摄,效果可想而知了。
 

【驴行2011-34】行山阴会稽 <wbr> <wbr>探上青古道



    没多久我们翻越了陶元岭,到金渔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地对古道很有感情,除了古道非常完好,及时维护,还增加了一些设施(如卫生、宣传、绿化等,不过我对绿化还心存疑虑,怕影响古道的自然感)。当地市民也好像非常喜欢古道,今天就路遇好几拨游客,有扶老携幼的,也有亲朋好友相聚的,也有一些驴友,为远离城市喧嚣,投奔于山水之间。

    从金渔村翻万寿山,海拔从100米到430米,虽然拔高不大,但坡度直上,到也有几分强度了,加上天气闷热,呵呵,这秋老虎尾巴难道还没完啊?没理由啊!古道在乱草丛中或杂树竹林里,风景乏善可陈!

 

【驴行2011-34】行山阴会稽 <wbr> <wbr>探上青古道
路边的泉水为我们送来一丝清凉。


   在山垭口用过中餐,下山到祝家村。

 

【驴行2011-34】行山阴会稽 <wbr> <wbr>探上青古道

    祝家村以农业、林业为主业,腌菜和做霉干菜(绍兴特产)前必须先把新鲜的雪菜晒成半干(图左),而做干菜必须用柴火,老百姓将它晒在桥栏杆上(图右)。

【驴行2011-34】行山阴会稽 <wbr> <wbr>探上青古道
村口的一棵古树,一枝蓬勃伸出,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分外妖娆!



【驴行2011-34】行山阴会稽 <wbr> <wbr>探上青古道
     

    出祝家村口,从公路拐入村弄口,便可以找到通往日铸岭的古道,古道宽约两米,用长石板铺就,也比较完好,日铸岭,传说有位欧冶子的工匠,善于铸剑。允常为了北抗吴、楚,让他造剑。于是,欧冶子按五方之位,采五精之气,炼成了五把剑。取名为:湛卢、纯钓、胜邪、鱼肠、巨阙。掘起了一个青铜器时代。在日铸岭下,若耶溪旁和附近的赤堇山(铸铺岙),上灶,中灶,下灶架起熊熊炉火,欧冶子担任总工程师,利用赤堇出锡,若耶出铜就地矿藏资源,办起了巨大的冶炼工场。

 

【驴行2011-34】行山阴会稽 <wbr> <wbr>探上青古道

   

    沿途有两座路廊,规模较大,都有三间,其中一个还塑有菩萨,供过路行人还愿跪拜。路廊,是当年好心人募集资金和劳力,设在路途中间,供过路人躲风避雨、休息养脚的地方。


【驴行2011-34】行山阴会稽 <wbr> <wbr>探上青古道

   

    翻过日铸岭下山,古道依旧,但路旁的一棵合抱出的古树,被外力拦腰折断。这棵长相奇特的古树,曾经许多驴友都有记录,如今如此倒下,不免引人唏嘘!

【驴行2011-34】行山阴会稽 <wbr> <wbr>探上青古道

 

【驴行2011-34】行山阴会稽 <wbr> <wbr>探上青古道

【驴行2011-34】行山阴会稽 <wbr> <wbr>探上青古道

 

    下得山来,本可以去游玩若兰寺,因我不知道,只有部分驴友前去参观。是因为被那成片的芒花所吸引,拍了几张照片,花了一点时间而贻误。


【驴行2011-34】行山阴会稽 <wbr> <wbr>探上青古道
感谢山越老师制作的今天穿越的线路图,在此挪用了。



--------------------------------------------------------------------------------------------------

个人评级,仅供参考(最高五星)

【强度等级】* 

【风景指数】*  *

【文化指数】*   *

【综合指数】*  *(值得一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