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2011-31】去天姥山签个到

标签:
天姥山斑竹新昌驴行杂谈 |
分类: 浙山越水 |
读过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人,一定有个天姥山情结
虽然连日雾霭弥漫,早上七点,踏着薄雾,53名驴友还是齐刷刷的聚集在一起
一路高速,直奔新昌拔茅长诏,与新昌嵊州驴友汇合成百人大队
浩浩荡荡向天姥山进发。。。
【链接】
天姥山---天姥山得名来自“王母”,是新昌一邑之主山,由拨云尖、细尖、大尖等群山组成,是一片连绵起伏、气势磅礴的群峰。天姥山在现代名不见经传,但在古代知识分子心目中却是一座备受敬仰的高峰。早在唐以前,天姥山就已经是中国文人向往的文化名山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代诗人追慕前贤足迹,寻访天姥山并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壮游》等千古绝唱,将天姥山推到了一个崇高的理想境界,天姥山遂成为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乐园。
天姥古驿道--- 驿道由会稽来,从嵊州黄泥桥入新昌境,也新昌城旧东门到天台县界,新昌古驿道全长90里。目前横贯斑竹的长街,会墅岭的石阶路,天姥寺至冷水坑的山路,仍保存驿疲乏的原貌。驿道上残存的小石佛铺、关岭铺,还可看出驿铺旧貌。驿道经桃源穿越天姥,天达关岭头一段全长35公里。这条路,早先为晋朝诗人谢灵运开拓,故又称“谢公道”。这条古驿道上有许多流传千古的遗迹,如刘阮遇仙的桃源洞、司马悔桥等,现在,和这条古驿道大致平行的是104国道。沿线古桥众多。
司马悔桥---又名落马桥,位于浙江省新昌县班竹村边,桥边建有司马庙,是通天台古道上主要桥梁之一。系单孔石拱桥,拱圈为不规则的石块或卵石砌置。嘉泰《会稽志》云:“旧传唐司马子微隐天台山,被征至此而悔,因以为名。”据此唐代当有此桥。新昌至天台古道在东晋谢灵运时已开通,此桥在唐时已存在,可能始建于东晋。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火毁重建。现桥长20.5米,桥面宽5.8米,高8.1米,净跨11.米,桥面铺卵石。侧墙正中有“落马桥”石刻碑一块。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天姥古驿道--走过谢灵运、李白、杜甫,现被称作浙东唐诗之路,据史书记载,唐代有321位诗人游历过这条风景线。有“初唐四杰”中的卢照邻、骆宾王;有“饮中八仙”中的贺知章、崔宗之;有“中唐三俊”的元稹、李绅、李德裕;有“晚唐三罗”的罗隐、罗邺、罗虬,以及孟浩然、崔颢、王维、刘禹锡、贾岛、温庭筠、陆龟蒙、杜牧等等。
斑竹章家祠堂,有主厅、厢房、天井和戏台,大门气派恢弘,雕梁画栋,是当地古民居中的重要建筑,具典型、浓郁的浙江祠堂建筑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