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富春】初探灵峰精舍

(2011-05-02 23:34:14)
标签:

杂谈

分类: 走遍富春

初探灵峰精舍

            日期:2011-5-2                                     天气:阴

     昨晚论坛通知去掰野笋,地点是里山的“灵峰精舍”。

    想起去年底里山镇出了一本介绍当地文化的书叫《灵峰故梦》,我向镇里的朋友要了一本,书装帧漂亮,图文并茂,内容通俗,就拿出来做一些预习。原来这灵峰精舍还大有来头呀!

    里山是我市富春江南岸的一个小镇,古称灵峰。这里有一座山,因出产云雾茶和高山西瓜而远近闻名,叫安顶山,海拔不过760米,由它延伸两翼形成的山及山谷,就是镇的全部行政区域了。山谷里的一条溪,自安顶下来,绵延二十余华里,直达富春江。镇虽人口不多,但平地面积小,居住很稠密,七村八村的,沿小溪几乎连在一起,外地人很难搞清楚他们的界限。然而就是这样一块狭长之地,倒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

   “灵峰精舍”就是这里的文化“奇迹”之一,位于水竹蓬的隐岩岗,由清末本土进士夏震武于民国七年(1918年)创办,弘扬“孔孟程朱之道”,以“明伦、立志、居敬、穷理、力行、有恒”为宗旨,其施教对象,凡是信仰孔孟程朱,不论年龄、出身、学历、国籍,都可以入门求学,所以他的学生中有两鬓苍白的八零老翁,也有风华正茂的青壮年;有清末举人、民国大学生、达官贵人,也有农夫牧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国人,也有漂洋过海的外国人,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学生,一时盛况空前。甚至在山东、湖南、河南等地设分舍,出版刊物,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富春江上遍地烽烟,才日趋冷落。

    早上九点,我们就兴冲冲地来到七村隐岩岗下,跨过小溪,穿过几户农居,展现面前的是一条完好的古道,其规模和档次应该和当时的学校配套的,拾级而上,茂林修竹,茶园飘香,微风习习,真是心旷神怡。【走富春】初探灵峰精舍

     领队“赶来”夫妻是本地人,他给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些风土人情,我们边爬山,便顺手掰野笋,时而欣赏这宜人的风光。

【走富春】初探灵峰精舍

     走走停停,时至中午,问“灵峰精舍”呢?“赶来”手一指,“就在上面,近了”,不一会我们就来到一片废弃的宅基地(实际上已经很难辨认),曰“这里就是”,然已是杂草丛生,碎砾难找了。【走富春】初探灵峰精舍    呜呼!想当年如此盛况,如今仅存零落如此,不过未足百年,不免嗟叹!唯有这铺在地上的石阶,可一窥往昔之一斑矣!物也至此,况人生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