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答案2
(2017-12-03 08:30:43)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学习培训 |
诚敬之道(上):天人可通,心诚则灵
1、子曰:君子有三畏,(答案:D)。
•
•
2、中国的很多节日都与祭祀有关,中国的节日文化可以理解为祭祀礼仪文化。(答案:√)
3、《大学》讲修身,首在正心诚意。(答案:√)
4、“祭如在”强调的是祭祀的时候心意要诚。(答案:√)
诚敬之道(下):明诚之道
1、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这段话出自(答案:C)。
•
2、天命之谓性,(答案:C),修道之谓教。
• A、无为之谓道
• C、率性之谓道
3、见乎蓍龟,动乎四体。“蓍”是古代用来算卦的灵草。(答案:√)
4、中国古代有一种巫文化,认为巫可以沟通天地人。(答案:√)
育人之道(一):成己成物,立人达人
1、孔门弟子中,有一位堪称“当仁不让于师”的弟子,指的是(答案:)。
•
2、孔门四科指的是(答案:A)。
•
•
3、孔门四科中的文学指的并不是纯文学,而是(答案:C )。
•
•
•
•
4、(答案:B)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的首富。
•
5、孔门四科中,以政事见长的是(答案:D )。
•
6、闵子骞在孔门中以言语与颜回并称门为七十二贤人之一。(答案:×)
7、不佞指的是口才不好,后来作为一个自谦的说法使用。(答案:√)
育人之道(二):“礼后”之对
1、教育中最高的境界是(答案:A)。
•
2、“起予者商也”中的“起”字怎么理解?(答案:C )
•
•
3、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孔子对曰(答案:C)。
•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指的是君子进德修业与玉切磋琢磨是一样的,要不断的磨砺,向更高的境界迈进。(答案:√)
5、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三千,深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答案:√)
育人之道(三):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1、子曰:君子不器。这句话的内涵是(答案:B)。
•
•
•
•
2、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答案:D)。
•
•
•
•
3、下列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案例是(答案:D)。
•
•
•
•
4、子以四教:(答案:D)。
•
5、孔子说子路是个器,子路问何器也,孔子回答说,瑚琏也。瑚琏指的是(答案:D)。
•
•
6、孔子的庭训是: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答案:√)
育人之道(四):孔颜乐处
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答案:C)
•
•
2、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君子比德于自然,这是一种(答案:A)的象征,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
•
3、为什么孔子和颜回在那么物质贫乏的情况下仍然能感受到乐趣呢?(答案: )
•
•
4、程颐认为颜回所好为圣人之道,而圣人之道是生而知之的。(答案:×)
5、程颐认为孔子是生而知之的,孟子是学而知之。(答案:√)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点出了学习的三个境界。(答案:√)
治平之道(上):为政以德,善政在人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答案:C)。
•
2、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孔子的勤政思想。(答案:D)
•
•
•
•
3、子曰:礼之勇,(答案:D)。
•
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认为德政很重要,通过众星拱之的比喻揭示了德治的重要性。(答案:√)
5、中国传统的为政之道一开始是诉诸于礼治的。(答案:√)
治平之道(下):为政以德,善政在人
1、关于治国的评论“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出自(答案:B)。
•
2、自古皆有死,(答案:C)。
•
•
3、子贡问政,孔子的回答堪称治国三要素,指的是(答案:D)。
•
•
4、孔子的治国三部曲是民庶、民富和民教。(答案:√)
中庸之道(上):中正守常,过犹不及
1、子曰:(答案:C),斯害也已。
•
2、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狷”的意思是(答案:C)。
•
•
3、中庸之道的中庸指的是(答案:A)。
•
4、孔子心目中的至德是(答案:D)。
•
5、中庸之道最好的境界是无过无不及。(答案:√)
中庸之道(下):孔子之志——天下大同
1、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答案:A)。
•
•
•
•
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出自(答案:C)。
•
•
•
•
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出自(答案:C)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