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答案1

(2017-12-03 08:26:42)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学习培训

经典与人生(上):古今教育生态概论

1、关于今天的教育生态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答案:D )。

     A、官学独大

     B、私学式微

     C、家学没落

     D、网教盛行

 

2、古代文化传承的途径不包括(答案:D)。

     A、官学

     B、私学

     C、家学

     D、国学

 

3、关于当前中小学人文教育的弊端,下列选项错误的是(答案:D)。

     A、选本教育取代经典教育

     B、政治教育取代思想教育

     C、应试教育取代人格教育

     D、体验教育取代灌输教育

 

4、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有物质文化层面、非物质文化层面和经典文化。(答案:√

经典与人生(下):不读经十蔽

1、文化的本质是(答案:A)。

     A、人化

     B、教化

     C、入圣

     D、得道

 

2、四书是中国人的圣经,四书指的是(答案:A)。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大学》《论语》《老子》《孟子》

     C、《论语》《孟子》《老子》《庄子》

     D、《春秋》《战国策》《论语》《史记》

 

3、关于不读经典的弊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答案:)。

     A、只知有我,不知有人

     B、只知有己,不知有群

     C、只知有人,不知有天

     D、只知有心,不只有物

 

4、教育的功能是灌输知识。(答案:×)

 

5、国学的核心是人学。(答案:√)

 

61912119日,教育部公布《普遍教育暂行条例》,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除”。(答案:√)

 

为学之道(上):学是为己,还是为人?

1、(答案:A)提出了知行合一之教。

     A、王阳明

     B、王重阳

     C、王夫之

     D、王德威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是(答案:)。

     A、孔子之学,非仅仅求知,更在修身

     B、孔子之学是为己之学

     C、学而时习之,其实就是要知行合一

     D、勤学以致用,古之学者为人

 

3、孔子与弟子编纂了《论语》,构成了中华文化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答案:×)

 

4、“学而时习之”,孔子之学有“觉”的意思,先觉觉后觉。(答案:√)

 

为学之道(下):为学之态度及方法

1、子曰:(答案:C),犹恐失之。

     A、学而不厌

     B、学而时习

     C、学如不及

     D、学不至谷

 

2、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这句话怎么理解?(答案:C

     A、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想得到官位俸禄,这太简单了

     B、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还没有得到官位俸禄,这情况不太会发生

     C、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还没有想到官位俸禄,这是难能可贵的

     D、以上都不对

 

3、子曰:(答案:B),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A、吟而诵之

     B、默而识之

     C、觉而悟之

     D、明而识之

 

4、孔子认为古之学者为己,为己之学是纯粹的超功利的。(答案:√)

 

5、孔子赞同的是身教,孔子之道可以概括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答案:√)

 

修身之道(上):如何修养身心?

1、颜回去世之后孔子用了六个字褒奖颜回,是(答案:C)。

     A、勤学好思孝敬

     B、箪食瓢饮无改

     C、不迁怒,不贰过

     D、慎思之,笃行之

 

2、子路问君子。曰:(答案:B)。

     A、修身名人

     B、修己以敬

     C、修心以学

     D、修心以德

 

3、颜渊问仁。子曰:(答案:C)。

     A、修己以敬为仁

     B、勤学好思为仁

     C、克己复礼为仁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修身之道(下):修身养心之道

1、“养心莫善于寡欲”这是谁的观点?(答案:B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朱子

 

2、“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孔子认为(答案:D)。

     A、颜回的心可以长时间不离开仁德,其余学生通过学习也可以做到

     B、颜回的心可以长时间不离开仁德,其余学生不可能做到

     C、颜回的心可以做到仁德,其余学生还要努力很久

     D、颜回的心可以长时间不离开仁德,其余学生只能偶尔做到仁德

 

3、佛教戒三毒,三毒指的是(答案:C)。

     A、食、色、性        B、贪、痴、狂    C、贪、嗔、痴     D、贪、欲、妄

 

4、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体现了“反求诸己”的思想?(答案:D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D、以上都有

 

5、孟子提出养心说,其中的“心之四端”指的是(答案:A)。

     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B、恻隐之心,礼之端也;羞恶之心,仁之端也;辞让之心,义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礼之端也;辞让之心,智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

     D、恻隐之心,礼之端也;羞恶之心,智之端也;辞让之心,仁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6、子曰:(答案:B),学则不固。

     A、君子见善则迁

     B、君子不重则不威

     C、君子克己复礼

     D、君子无友不如己者

 

7、孟子认为大丈夫要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答案:√)

 

8、“存天理,去人欲”指的是存天理之公,去人欲之私。(答案:√)

 

孝悌之道(上):为人之根与为仁之本

1、五伦指的是(答案:A)。

     A、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

     B、母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

     C、父子、姊妹、夫妇、君臣、朋友

     D、父子、妯娌、夫妇、君臣、朋友

 

2、孝悌的含义是(答案:B)。

     A、孝顺父母,侍奉君上

     B、孝顺父母,恭敬兄长

     C、孝顺祖辈,以礼祭祀

     D、孝顺长辈,以礼待人

 

3、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这里的“无违”指的是(答案:C)。

     A、不违仁

     B、不违序

     C、不违礼

     D、不违心

 

4、孟懿子与孟武伯都问孝于孔子,孔子的回答是相同的,即“唯其疾之忧”。(答案:×)

 

5、礼源乎情。(答案:√)

 

孝悌之道(下):孔子论孝悌之道

1、“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出自(答案:D)。

     A、《论语》

     B、《大学》

     C、《孟子》

     D、《中庸》

 

2、“有事,弟子服其劳。”弟子指的是(答案:C)。

     A、徒弟

     B、学生

     C、家里最小的孩子

     D、儿子

 

3、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孔子的事亲之道?(答案:D

     A、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B、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C、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D、以上都是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答案:A)。

     A、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B、父母在,不远游

     C、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D、有事,弟子服其劳

 

5、礼不是压抑人性的,而是压抑人随时都可能出现的兽性。(答案:√)

 

6、儒家的事亲之道,不仅要养口体,还要养其志。(答案:√)

 

忠恕之道(上):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有普世性,体现了儒家的(答案:A)。

     A、忠恕之道

     B、忠义之道

     C、孝悌之道

     D、齐家之道

 

2、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孔子一以贯之的是(答案:C)。

     A、教学之道

     B、无为之道

     C、忠恕之道

     D、忠勇之道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的是(答案:D)。

     A、仁

     B、孝

     C、礼

     D、恕

 

4、忠恕之道被认为是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答案:√)

 

5、忠恕之道的“忠”可以理解为尽己之心以待人,“恕”则是推己之心以及人。(答案:√)

 

忠恕之道(下):忠恕之道与自反精神

1、孟子曰: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这句话中的“推”可以理解为(答案:C)。

     A、思           B、兴           C、恕           D、实

 

2、继孔子之后,孟子对忠恕之道亦有所阐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答案:D)。

     A、爱人不亲,反其仁          B、治人不治,反其智

     C、礼人不答,反其敬          D、以上都对

 

3、子曰:何事于人,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答案:D)。

     A、道不远人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孟子认为人生有三乐,其中不包括(答案:D)。

     A、父母俱在,兄弟无故         B、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C、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D、少年得志,金榜题名

 

5、“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的话体现了儒家精神刚猛的一面。(答案:√)

 

仁义之道(上):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1、子曰:“君子道者三”,孔子指的是(答案:D)。

     A、仁者不忧

     B、知者不惑

     C、勇者不惧

     D、以上都对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答案:C)。

     A、士可杀不可辱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有杀身以成仁

     D、舍小我以成仁

 

3、以仁安人,以义正我。这句话出自(答案:C)。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4、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答案:√)

 

仁义之道(下):君子之道与义利之辨

1、关于“义”之本义,下列选项正确的是(答案:D)。

     A、甲骨文有“義”字,《说文》:“已之威仪也。从我羊。”

     B、段玉裁注:义之本训,谓礼容各得其所。从羊者与美善同义

     C、义者,宜也。指适宜的,适当的,应该的。

     D、以上都对

 

2、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答案:B)。

     A、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忞,其养民也仁,其使民以利

     B、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C、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D、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3、“要盟也,神不听”的意思是(答案:A)。

     A、在被要挟的状况下定的盟约,连神也不听,更何况是人了

     B、私下达成的契约,神没有听见,因此也不会保佑

     C、达成盟约是最重要的,神不听信与人

     D、以上都不对

 

4、“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答案:D)。

     A、仁,人也,义,我也

     B、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

     C、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D、以上都对

 

5、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句话中的“土”指的是故乡。(答案:×)

 

6、义是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智慧。(答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