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课外古诗四首(一)
(2019-01-08 20:29:11)
标签:
教育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课外古诗四首
峨眉山月歌
作者: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译文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
主旨:描写了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通过咏月来表示对蜀地的依恋。
第一、二句: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第三、四句:写作者乘船东下的行踪,并且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第一、二句:追忆的是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流露出来的是对盛世生活的怀恋。
第三、四句: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主旨:通过诗人的追忆感叹,表达了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第一、二句: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第三、四句: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主旨:这首诗写了重阳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作者运用想象的手法(2分),描绘了战场中开放的故园菊花(2分),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解说:题目“闻笛”就点明是思乡,前两句交代地点和景物,突出“月如霜”,隐含思乡之情。后两句紧承前边,由“芦笛”直接引发将士们遥望故乡。
【注释】回乐峰:指城东的烽火台。受降城:因唐太宗亲临该地接受突厥部投降而闻名。
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前两句通过写景,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
后两句则正面写情。通过写 “芦管”声的横空而出,同其他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
主旨:通过描写月下景色和笛声,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