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暑,享受火热
| 分类: 其他 |


小暑,小暑不热,大暑更烈;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悠悠。
小暑,夏天的第五个节气便热辣辣地走来了,它快速地拉开了盛夏的大幕,初伏马上挤进火热的大道,太阳火辣,上无纤云,下无微风,在闷热中,漫山遍野绿接受火热变得浓郁,万物得到火热而风长。而我们也需要火热,皮层下的汗腺通道与之对接,把冬天储存下来淤毒排掉,实现冬病夏治。
小暑,是告别夏至,告别夏天热的矜持,感受到夏天热的火热,它不仅让万物感受到一年中的最热,还让我们体会到夏热不可多得。因为炎炎烈日如影随形地贴在我们身上,别说挥手甩足,就是静坐不动,全身汗水涔涔。这火热,动物们也会逃遁,比如老鹰会高飞或者远飞,蛙蟾也只在夜晚呐喊,唯有知了高吼“太热了,太热了”,提醒生灵防暑。但劳作的我们却在火热中耕耘,农民兄弟水稻除草施肥,秋节蔬菜的育苗;学生趁着假期充电,或者陶醉在书海中;上班族趁热打铁,弥补上半年空缺,圆好一年任务努力;唯有老人轻松惬意,可上可下。
小暑,“炎值”爆表,容易伤人,享受火热的我们必须避其锋芒,必须像古人那样“隐伏避盛暑““深居如退藏”,才是真正化火热之力为我所用。比如宋代王令的《暑干苦热》“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再比如陆游笔下的小暑,更是暑热难耐,苦不堪言:“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瓦鳞吐火,热气蒸腾,汗水滚落,人心躁动,遗憾没有翅膀可以飞出尘世之外,只能忍受这如坐蒸笼般的苦热。所以应该像古人打开一卷诗书,走进古人消暑的世界,从中可以知道,古人消暑的方式花样繁多,纳凉的地点也是多种多样,或隐于山中,或避于树下,或游于水边,或伏于自家庭院。让我们随古人一起寻一处清凉,找一隅安闲,得一些意趣,度一场清欢。
小暑,面对暑热,与其不能逃遁,还不如为我所用。心静自然凉,是我们坦然接受大自然爱的法宝,像唐代诗人李昂那样,坦然的“人皆苦炎夏,我爱夏日长”,像诗人冯骥才那样,坦然的“夏,胜过春之蓬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调整自己的心情,发挥内心的超然,物随心转,境由心造。借一方池塘,一棵树下,摇一把蒲扇,品一杯清茶;坐在藤椅上,捧一本闲书;点上一支沉香,哼一首小曲……享受这难得的火热,在火热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清凉。其实,生活单纯点,少些烦躁,少些欲望,平心静气,淡然处之,化跌宕起伏的变化为平顺轻盈,才是真正享受人间的火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