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讲座:论语《述而第七》
标签:
杂谈 |
分类: 您想成为君子吗? |
http://s12/middle/6d07b7faga12808751b1b&690
昨天讲了一次论语。
这第七篇的38章中,我实际上有很多的不明白的。昨天讲的时候,通过大家的讨论,明白了不少。但是依旧有不明白的。请有识之士,来帮我们解解惑,
另外,建议整理文字出版。看看庆亮组长有没有这个计划??
1,第三章中“学之不讲”的学,是真正的学问,而且是礼仪之学,道之学。因为当时很多人不讲这些了,所以孔子忧之。
2,第七章,自行束脩,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是代表年纪,而不是干肉。
3,第八章,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一段,孔军说了“复”是“无往不复”的复,是回来的意思。很不错。原来很多经典的翻译中,孔夫子说,如果不能举一反三,就不再教他,这老孔要求也太高了。现在看来,这个意思是,如果你知道了一个知识,没有能够全局(看到其他三个角)考虑,那么,你最后可能还是不知道这个知识的本质。如果被别人一绕,就绕没了,“不复”了。
4,第11章,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孔军重点演绎了一下,是将的“时势”(还有位),是的,right time 比right thing重要;
5,第16章,我演绎的比较多,举了陈天桥的例子,义在利前。
6,第18章,雅言,孔军理解是“有出处的言论”。我到宁愿觉得是陕西普通话,这样有意思。
7,第21章,我演绎的意思是,任何事物有两面性,作为媒体和我们,去宣传,去传播的,会走向两个方面,一个是正面的,一个负面的。比如药加薪的杀人事件,就应该只谈论他如何恶劣,用谴责的角度去谈,但是如果用“怪力乱神”的角度,就可能去猎奇的分析他杀人的刀法!
8,第22章,我把三人行,抽象化了,变成了一个学习或做人的“三角”定位法,大家知道三角是最稳定的,如果一个概念,找到一个正的一个反的比较对象,就容易定位。
9,第25章
10,第26章,依旧不太懂得。
11,第36章,也没搞明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