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驱动?

标签:
美国宋体广告市场开心网长尾效应it |
分类: 一孔之见:自己的偏见 |
http://s8/middle/6d07b7fag9e07fdae0ce7&690
广告驱动世界?
2010/9/16
每当听过google公司的股票如何如何,销售额如何的时候,常常有一个问题困扰我:用广告驱动的消费世界,是不是走向很滑稽的困局?
你不得不投入广告,因为信息爆炸时代,你的任何一个消息,瞬间被掩埋在海量信息中。但是你又越来越不知道如何投广告了,因为每个点击越来越贵(最近一个大闸蟹的点击的单价达到了历史性的300元),另一方面,犀利哥却悄然走红不费分毫。
你越来越像知道客户在哪里,互联网好像能让你快速面对每一个客户,他们在QQ里,在论坛里,在开心网里,活蹦乱跳的,但是你却很难把握他们,无论你用什么隐形的、显性的广告,他们的兴趣瞬息万变。
这是一个多么纷繁的“消息市场”。而google因为这样的混乱而大赚其钱。Google企图收取整个GDP的市场推广部分:从长尾效应的小广告,已经走向品牌广告。
Google美国等发达国家成熟的广告市场中,广告市场规模占GDP比例通常在2%以上,而目前中国广告市场规模占GDP比例尚不足1%。据相关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广告公司营业额达849.43亿元,同比增加71.10亿元,增长9.14%。从人均广告费来说,也是这样,世界平均是70﹒4美元,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达921美元和485美元,中国的数字是30美元。
看来广告是个不断发展的大生意。
但是困惑恰恰就在这里。需要另一种来平衡这种广告驱动的“google经济”。
B2C电子商务,按需定制的发展,使用CRM和企业blog,等等把客户拉入生产销售环节,似乎是一种削减广告预算的做法。而且,从本质上讲,消费驱动的时代,应该不需要广告,广告是生产驱动的时代。要么那些“消费者时代到来了”的经济学家们的宣言是胡弄人的,否则,我们会感觉到“广告量”的减少。我们拭目以待。
两外一个力量,就是移动互联网------以小于4寸手机屏幕为入口的移动互联网,似乎让我们没有兴趣、没有时间去看大量广告。因为一屏一屏的翻下去,不是好选择。
第三个力量是,环保的力量。这是一个理念上排斥“快速消费”的潮流。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品牌吗?我们真的需要一年换3次手机?既然如此,是不是广告驱动的,会沉淀为质量、服务和品牌驱动?那么只要主流的广告品牌就够了?
第四个力量是什么?就是国美这样的渠道商。
以互联网媒体广告的主流销售方式是CPM,然而对于企业来讲,销售是目的,CPS按销量付费才是企业的最爱。而CPC,在目前只是CPM和CPS之间的中间点。但是国美却做的更好,他按销售收费。国美的卖场,可以看成一个网页,每个摊位就是一个广告位,每一个销售,国美收取的是差价,相当于广告费。
更进一步讲,超市不就是按销售结果付费的广告场所?
那么这四种力量,是网络广告booming的反力?
也许是的。大家可以去思考更多的广告反例。因为我个人不太喜欢广告,所以不喜欢《杜拉拉升职记》,更不喜欢广告驱动整个社会。
精准的广告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消息秘书”,她知道我的需求,甚至比我自己都知道,因为她有很好的记忆力。她会大大过滤互联网的信息,推送我想要的东西,我只要决策yes or no。我们的智能手机就是这样的发展可能,她不再是我们的手机,而是贴身秘书。她最近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过滤短信广告。
那么这是不是说,移动互联网将不是google的实力范围,除非它不要以广告为基础。